顧 晗
(常熟市第二人民醫(yī)院神經(jīng)內(nèi)科,江蘇 蘇州 215500)
腦梗死具有較高病死率、致殘率,大多數(shù)存活的腦梗死患者均遺留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礙,包括認知、言語、肢體等多方面功能障礙[1]。失效激勵指把握有效的激勵時機,對患者主觀能動性進行激發(fā),使其朝預定目標奮斗,促進早期康復。本研究對腦梗死患者實施時效性激勵護理模式,觀察對其早期康復情況及負性情緒的影響。
選取2019年1月~8月收治的250例腦梗死患者,隨機分為研究組(n=125)與對照組(n=125)。研究組男76例,女49例,年齡51~82歲,平均(66.53±3.79)歲。對照組男74例,女51例,年齡53~81歲,平均(66.56±3.82)歲。各組基線資料差異不明顯,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對照組行常規(guī)護理,遵醫(yī)囑給予藥物治療、物理治療等,日常監(jiān)護患者,進行早期語言、肢體功能康復鍛煉。研究組在對照組基礎(chǔ)上行時效性激勵護理模式:
(1)入院后建立患者康復檔案,加強針對性心理疏導,制定合理的宣教方案及早日康復鍛煉方案,并根據(jù)患者需求制定康復目標。(2)指導患者進行早期功能鍛煉,期間對患者進行及時有效的激勵。針對性應(yīng)用激勵語言,激勵患者主動康復鍛煉。(3)護士與患者及家屬共同研究早期康復行為,并激勵患者為實現(xiàn)目標自我決策,期間不斷強化激勵,使患者康復激情達到高潮,有效把握早期康復鍛煉時機。(4)護士需將贊賞、鼓勵等激勵性語言貫穿患者整個康復鍛煉過程中,密切觀察患者康復進程并仔細記錄,對患者的進步給予時效性肯定與贊揚。(5)時效性對康復效果進行評價,及時發(fā)現(xiàn)護理模式中的問題與不足,不斷調(diào)整修訂康復鍛煉方案,調(diào)整激勵的有效時機,激勵越及時,越利于使患者產(chǎn)生良好的內(nèi)在動機,促使其發(fā)揮自身潛能,將被動訓練轉(zhuǎn)成主動訓練,進而達到理想康復效果。
以ADL量表對兩組日常生活能力進行評定,總分100分,分數(shù)越高提示患者生活能力越好。以Fugl-Meyer量表對兩組運動功能進行測評,分值0~100分,分數(shù)越高,提示患者運動功能越佳。應(yīng)用焦慮自評量表(SAS)及抑郁自評量表(SDS)對兩組進行測評,分界值分別為50分、53分,分數(shù)越低,提示患者癥狀越輕。
兩組干預前ADL、Fugl-Meyer評分差異不顯著,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干預后ADL、Fugl-Meyer評分與對照組相比,相對更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比較兩組生活能力、運動功能評分差異(,分)
表1 比較兩組生活能力、運動功能評分差異(,分)
分組 ADL評分 Fugl-Meyer評分干預前 干預后 干預前 干預后研究組(n=125) 35.62±2.51 65.32±3.7832.65±1.89 61.25±3.45對照組(n=125) 35.59±2.5552.89±2.7432.68±1.93 50.12±2.13 t 0.094 22.583 0.124 30.690 P 0.925 0.000 0.901 0.000
兩組干預前SAS、SDS評分差異不顯著,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干預后上述評分與對照組相比,相對更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比較兩組負性情緒差異(,分)
表2 比較兩組負性情緒差異(,分)
分組 SAS評分 SDS評分干預前 干預后 干預前 干預后研究組(n=125) 56.32±2.3142.51±1.3558.89±3.4544.13±2.58對照組(n=125) 56.39±2.3648.63±1.7858.94±3.5149.79±2.81 t 0.237 30.628 0.113 16.588 P 0.813 0.000 0.909 0.000
腦梗死發(fā)病后及時治療及康復護理可有效降低病死率,但部分患者對早期康復鍛煉認知不足,往往容易錯過康復鍛煉最佳時機,導致康復時間延遲,康復效果降低[2]。因此早期對患者實施適當?shù)淖o理干預模式對促進康復有重要意義。
時效性激勵護理模式主要通過把握激勵時機,在康復鍛煉過程中對患者進行贊賞、鼓勵、肯定等激勵性語言,使患者產(chǎn)生良好內(nèi)在動機,激發(fā)其主觀能動性,使患者可主動積極的參與早期康復鍛煉,進而促進肢體、言語等功能盡快恢復[3]。通過對患者實施時效性激勵護理模式可掌握最佳激勵時機,以正確的激勵途徑激發(fā)患者主觀能動性,利于提升患者康復鍛煉依從性,增加康復鍛煉效果,積極改善預后及患者生活質(zhì)量[4]。時效性激勵通過對患者進行時效性肯定、康復效果評價,利于鼓勵患者轉(zhuǎn)被動訓練為主動訓練,及時發(fā)現(xiàn)護理模式的問題及不足,進而不斷調(diào)整修訂康復鍛煉方案,激勵患者積極進行連續(xù)有效的康復鍛煉,達到早期康復鍛煉的目的[5]。本次研究結(jié)果顯示,研究組干預后ADL、Fugl-Meyer評分相比對照組更好,提示時效性激勵護理模式可有效提升患者運動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促進早日康復,研究組干預后SAS、SDS評分相比對照組更低,提示上述護理模式可有效改善患者負性情緒。
時效性激勵護理模式可提升腦梗死患者運動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還可改善負性情緒,值得應(yīng)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