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玲,譚治雙,楊燕麗,曾繁嫻
(廣西貴港市人民醫(yī)院心血管內科,廣西 貴港 537100)
臨床中已有越來越多的研究關注到年輕群體的心絞痛。因受到各種外在因素的影響,導致我國年輕群體出現(xiàn)心絞痛的頻率越來越高[1]。對于中青年冠心病心絞痛患者,不僅需要接受規(guī)范的藥物治療,還因受疾病影響,十分容易出現(xiàn)情緒上的異常,進而影響到接受醫(yī)護工作的依從性。系統(tǒng)性護理干預重視對患者的全面護理干預,涉及到患者的生活指導、藥物指導、飲食護理等方面,對提高患者生活質量有重要意義[2]。本文對收入260例中青年冠心病心絞痛患者開展臨床護理分析,探索系統(tǒng)性護理干預對其的作用,現(xiàn)報道如下。
本次研究所納入的260例中青年冠心病心絞痛患者均為2019年1月~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130例,觀察組130例。對照組患者年齡19~44歲,平均(30.45±1.03)歲,男72例,女58例,病程2個月~3年,平均(1.03±0.22)年;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49例,高中63例,大學及以上18例。觀察組患者年齡21~42歲,平均(29.99±0.98)歲,男70例,女60例,病程為3個月~4年,平均(1.01±0.24)年,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50例,高中60例,大學及以上20例。兩組患者在基礎資料方面比較,無明顯差異,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納入標準:經冠脈造影檢查確診冠心??;年齡≥18歲,<45歲;可正常溝通;所有患者均對本次研究內容、過程、目的知情且同意;所有患者生命體征正常,可配合研究開展。
排除標準:合并其他嚴重慢性疾病者;合并精神障礙、視聽障礙者;依從性極差者;妊娠期女性。
對早期進入醫(yī)院接受治療的130例對照組研究對象開展常規(guī)的護理模式,護理工作內容包括健康宣教、用藥指導等。
觀察組患者開展系統(tǒng)性護理干預模式:(1)心理護理。(2)運動指導。(3)飲食指導。(4)藥物指導。(5)生活指導。(6)生命體征監(jiān)測。
兩組臨床療效、生活質量、臨床指標(心率、血壓、每一次心絞痛發(fā)生的持續(xù)時間、心絞痛發(fā)作次數(shù)、住院時間)比較,顯效:患者心絞痛發(fā)作次數(shù)下降超過80%;有效:下降50%~79%;無效:下降<50%。針對患者生活質量的評估,以生活質量評分量表(QOL)作為評判標準??偡?0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的生活質量沒有受到疾病太多影響。使用本院自制的護理工作滿意度調查表在患者出院前進行調查,調查指標包括非常滿意,滿意,不滿意,其中非常滿意和滿意均計入滿意度。
本次研究數(shù)據(jù)采用SPSS 20.0軟件進行處理,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采用x2檢驗,計量資料以()表示,P<0.05表示差異顯著,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臨床各指標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指標比較()
表1 兩組臨床指標比較()
組別 例數(shù) 心率(次/分鐘) 血壓(mmHg) 心絞痛持續(xù)時間(s) 心絞痛發(fā)作次數(shù)(次/天) 住院時間(d)對照組 130 80.45±5.99 155.32±11.52 120.31±30.21 0.94±0.43 9.56±2.01觀察組 130 72.44±6.45 148.56±10.34 96.45±20.34 0.54±0.14 7.46±1.03 t 6.405 5.352 6.331 7.253 4.562 P 0.023 0.008 0.004 0.042 0.017
兩組護理前QOL評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觀察組QOL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護理總滿意率98.46%高于對照組77.69%,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系統(tǒng)性護理干預工作可以改善患者的疾病狀況,增強患者的自我護理意識,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在此技術上,系統(tǒng)性護理干預能夠站在患者角度開展對患者的護理工作,能夠讓患者感受到來自護理人員的關心,這對于改善護患關系,構建和諧護患模式有重要意義[3]。
綜上所述,針對中青年冠心病心絞痛患者開展系統(tǒng)性護理干預模式比常規(guī)護理模式能夠輔助提升治療效果,有利于減少疾病對患者正常工作與生活的影響,并且對構建良好的護患環(huán)境也有重要意義,有在臨床上推廣和應用的顯著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