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姣
摘要: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對實際的小學語文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情況下,教師就必須要對現階段學生的具體學習情況進行全面的分析和研究,根據學生學習問題對實際教學內容進行有效整合,例如創(chuàng)新性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全面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和語文核心素養(yǎng)。為了培養(yǎng)小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文章以核心素養(yǎng)為導向的小學語文教學提出對策,即制定符合教學任務的教學目標;找準切入點,合理選擇課型;努力實踐“以能力為中心”的小學語文教學;以品味文本的文化內涵為目標,構建文化視角。
關鍵詞:核心素養(yǎng);導向;小學語文;教學
現代語文教學現狀:在傳統的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大部分的教師都是采用老式教學,依舊是要求學生通過多遍背誦進行記憶即強制記憶來掌握基礎的語文知識,這樣的方法枯燥乏味,會讓教學的效果不如預想的一樣,甚至會讓學生失去學習的興趣,開始不配合背書式教學,甚至會產生厭學的心理,后果嚴重。因此,教師應該先充分的掌握語文教學內容和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標準,根據學生的不同學習情況認知能力和興趣愛好等進行實際的語文教學與創(chuàng)新革新。
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語言應用能力
文字不僅具備了源遠流長的歷史,在實際的學習過程中,為了讓學生更好的理解和利用文字來進行溝通交流,教師就必須要從學生的思想和興趣人手,有針對性的對實際的教學內容進行全面的整合,利用具有趣味性和啟發(fā)性的問題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導學生自主的進行相關語文知識的學習。在學生掌握了重點之后,在鼓勵學生正確的利用相關的語言文字來表達自己的意見和情感。
例如,在進行“魯冰孫漂流記”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首先引導學生對課文認真通讀,然后再引導學生細讀課文邊思考“課文主要講了什么故事?”然后再引導學生從思考文章主要講了什么故事,引導學生回答說出自己的感想,對于魯冰孫一個人在孤島上求生沒有放棄希望有什么體會,還可以普及一些在野外求生的基本常識,鼓勵學生說出自己的意見和看法,并和同學、教師進行溝通交流。這樣能夠讓學生更好的感受和體會魯濱遜為了生存而奮斗的努力精神,能夠受到他樂觀向上、百折不回的開拓精神和可貴的堅強品質。由于是冒險類小說,可以鼓勵學生課后去找完整的文本閱讀,對于學生語言能力的培養(yǎng)與應有也有很大的好處。
二、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語文思維能力
小學階段學生本身的認知能力和思維能力相對較弱,在實際的學習過程中,往往很難掌握具有一定復雜性的語文知識。因此,教師就需要引進先進的多媒體教學技術,充分利用生動形象的方式來進行重難點知識、作者情感、文章內涵的深入分析和講解。另外也可以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來進行針對性的分析和講解,這樣才能夠全面的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思維能力和核心素養(yǎng)。
例如,在進行“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這一課時,由于小學生的身心發(fā)育不成熟以及認知能力受限,對于一些理論性的東西沒辦法及時的擁有畫面感,因此,可以向學生播放關于趣味科學的短視頻,讓學生對于這節(jié)要學的東西有基本的概念,還可以增強學生的畫面感以及活躍上課的氛圍,觀看趣味小實驗也能夠讓將注意力從課件休息很快的轉移進入課堂,也能夠讓學生產生對科學的好奇與疑問。然后,教師再進一步引導學生對課文進行閱讀,引導學生思考“水渦的旋轉方向”“紫羅蘭變色問題”等,允許學生展開激烈的討論。這樣能夠極大的激發(fā)出學生對于思考此類問題的熱情,引導學生對重點段落進行思考。這樣既能掌握文章節(jié)奏,又能思考文章問題。能夠讓學生明白見微知著,善于發(fā)問不斷探索的能力并非憑空產生,鼓勵學生積極思考,仔細觀察生活并且爭取擁有鍥而不舍的精神。這樣學生的語文思維能力以及核心素養(yǎng)才能得到提高。
三、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語文審美能力
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充分的了解班級當中每個學生的具體情況,科學合理地將學生劃分不同的小組,并有針對性的為學生安排相應的語文學習任務,引導和鼓勵學生通過探究和思考的方式來解決相關的語文學習問題。另外,教師還需要鼓勵學生勇敢的說出自己的不同意見和看法,通過小組帶動作用來引導學生主動的進行語言文字的分析和鑒賞。這樣才能夠使學生的小組合作學習能力、審美能力、創(chuàng)造能力得到顯著的提升。
例如,在進行“憶江南”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小組學生分別說說自己了解到的與江南有關的詩句,如,“人人盡說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jié)又逢君”等,再評評哪個小組的學生說得多、說得好,并對其進行有效的鼓勵和表揚。教師再進一步的從作者的生平和寫作背景人手,來進行古詞的講解,鼓勵學生結合注釋深入進行詞句的分析和學習,并讓學生思考“本詞與學過的其他詩有什么區(qū)別?”“詞中的景物給人怎樣的感受?”“你認為本詞哪里寫得好?”,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來對其進行分析和探究。這樣才能夠讓學生更好的掌握詞的特點,以及詞中出現的對偶句、反問句。適時地引導學生回答,從中就能領略到江南的秀美。這樣一來,學生對于景物的描寫能夠印象深刻,也能夠體會到熱愛祖國以及大好山河,熱愛中華名族的強烈情感。這對于學生語文審美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作用,不論是對于用詞用句或者是表達情感方面,學生都能得到鍛煉
四、結束語
在實際的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明確不同階段擁有不同的教學要求與目標,在原有的教學基礎上引進趣味性加深人性的教學內容,結合多媒體以及小組學習模式來引導學生繼續(xù)語文知識的學習,全面性的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應用、思維以及審美方面的能力。這樣才能促進學生形成健康全面的三觀,為小學語文教學的深入打好基礎。
參考文獻
[1]喬小芬,低年級小學語文寫話教學存在問題及優(yōu)化措施分析[J].才智,2020.
[2]楊華,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有效性分析[J].科技資訊,2020.
[3]李玲,如何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的措施分析[J].考試周刊,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