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英萍,葉雪花,董銳增,盛華英
(1.浙江中醫(yī)藥大學附屬腫瘤醫(yī)院 胸腹部外科,浙江 杭州310022;2.杭州市第七人民醫(yī)院 心身科,浙江 杭州 310007)
夜班護理是護士工作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夜班護理具有頻繁倒班、高強度、高風險、超負荷、高緊張等特征,屬于衛(wèi)生服務行業(yè)中最具壓力的職業(yè)之一[1],而腫瘤醫(yī)院外科護士因其面對的人群及治療方式的特殊性,會比其他醫(yī)院或科室護士承受更大的心理壓力,面臨的風險也更高。調查顯示[2],綜合醫(yī)院92%的夜班護士伴有焦慮、抑郁等負性情緒,而對于腫瘤??漆t(yī)院夜班護士的情緒研究較少。心理靈活性 (psychological flexibility,PF)是指一個有意識的人,能夠充分覺察當下的內在心境,并在個人價值觀的指導下,靈活地選擇堅持或改變行為,從而實現有價值的結果[3-4]。衡量一個人心理靈活性高低的重要指標是經驗性回避(experiential avoidance,EA)和認知融合(cognitive fusion,CF)的程度[5-6],因此經驗性回避和認知融合越嚴重,則個體心理靈活性越低。本研究以三甲腫瘤醫(yī)院外科片區(qū)夜班護士為研究對象,調查其經驗性回避、認知融合與焦慮、抑郁之間的關系,從而為改善夜班護士焦慮、抑郁等負性情緒的干預和預防提供依據。
1.1 對象 采用隨機抽樣的方法選取浙江中醫(yī)藥大學附屬腫瘤醫(yī)院外科片區(qū)40名夜班護士為調查對象。共發(fā)放問卷40份,回收有效問卷40份,問卷有效率為100%。其中護齡<3年17人,3~5年5人, >5~8年12人,>8年6人;職稱分布:初級護士6人,護師28人,主管護師6人;23~28歲27人,29~32歲7人,33~38歲6人。
1.2 調查方法 由心理咨詢師使用統(tǒng)一的指導語,告知調查目的和注意事項,征得被試者知情同意后匿名填寫問卷,當場回收。
1.3 調查工具
1.3.1 接納與行動問卷 采用接納與行動問卷第二版[7-8](acceptance and action questionnaire-second edition,AAQ-II) 測量經驗性回避。該量表是最早的心理靈活性測量量表,以經驗回避和開放為測量目標。本量表共7個項目,采用7點計分,分數越高經驗性回避程度越高。根據Bond等[7]研究者的結果,AAQ-II為穩(wěn)定的單因素結構,平均一致性α系數為0.84,3、12個月重測信度分別為0.81、0.79。
1.3.2 認知融合問卷 采用認知融合問卷[9-10](cognitive fusion questionnaire,CFQ)測量心理靈活性,評價認知融合程度。該量表含9個條目,采用7點計分,分數越高認知融合越高。CFQ在非臨床樣本中的平均一致性α系數為0.82,1個月重測信度為0.82,臨床樣本中一致性α系數為0.88[9]。
1.3.3 焦慮和抑郁自評量表 采用焦慮自評量表[11](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與抑郁自評量表[11](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評價護士的焦慮及抑郁情況,SAS標準分的分界值為50分,其中50~59分為輕度焦慮,60~69分為中度焦慮,70分及以上為重度焦慮。SDS標準分的分界值為53分,其中53~62分為輕度抑郁,63~72分為中度抑郁,72分以上為重度抑郁。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數據分析使用SPSS22.0統(tǒng)計軟件。對夜班護士的心理靈活性、焦慮、抑郁情緒進行描述性分析,采用Person相關性分析比較夜班護士心理靈活性兩因子評分與焦慮、抑郁評分之間的相關性。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夜班護士焦慮、抑郁得分情況 結果顯示,腫瘤醫(yī)院外科片區(qū)夜班護士中存在焦慮情緒或狀態(tài)的為20人(50.0%),其中輕度焦慮12人(60.0%),中度焦慮4人(20.0%),重度焦慮4人(20.0%);存在抑郁情緒或狀態(tài)的為22人(55.0%),其中輕度抑郁17人(77.3%),中度抑郁4人(18.2%),重度抑郁1人(4.6%),見表1。
表1 夜班護士焦慮、抑郁情緒狀況調查結果
2.2 夜班護士心理靈活性兩因子評分情況 結果顯示,夜班護士心理靈活性各維度得分中,經驗性回避得分為(16.5±7.8)分;認知融合得分為(29.0±11.7)分。經驗性回避得分和認知融合得分均偏低。
2.3 夜班護士的心理靈活性兩因子與焦慮、抑郁的相關性 對夜班護士心理靈活性兩因子評分與焦慮、抑郁評分之間的相關性進行Pearson 相關分析,結果顯示,經驗性回避、認知融合與焦慮、抑郁評分均有較高相關性(P<0.01),經驗性回避和認知融合之間也存在較高相關性(r=0.691,P<0.01)。詳見表2。
表2 夜班護士心理靈活性兩因子評分與焦慮、抑郁評分相關性分析(r)
既往研究[12]顯示,身心健康失衡、心身疲憊、情感枯竭和高焦慮抑郁水平,是護士健康狀況的主要表現。Hayes等[13]的研究表明心理靈活性與焦慮、抑郁、創(chuàng)傷后應激、疼痛等有關。本研究結果顯示,腫瘤醫(yī)院外科片區(qū)夜班護士中發(fā)生焦慮或抑郁的人數占總數的50%以上。心理靈活性高的個體面對變化的、壓力的情境時可采取靈活多樣的反應和應對措施,對工作過程有更多的掌控感和安全感,而心理靈活性低的人在承受較大的壓力時會伴隨緊張、恐懼、痛苦等情緒。若不及時調整,則會出現倦怠工作、工作效率低、情緒低落、抵抗力降低等不良反應,長期以往嚴重影響臨床護士的身心健康,護理質量也會受到影響。
經驗性回避與認知融合是造成心理困擾與行為無效的重要決定因素,經驗性回避、認知融合越嚴重,個體心理靈活性越低[14]。Person相關性分析結果顯示,心理靈活性的兩因子與SAS、SDS評分均有相關性,AAQ-II和CFQ之間高相關,心理靈活性越高,焦慮、抑郁情緒發(fā)生的概率越低。經驗性回避、認知融合得分越高的護士,越易并發(fā)焦慮、抑郁情緒或狀態(tài)。夜班護士心理靈活性越高,在夜班的過程中應對突變的、應激性問題或壓力時,可以更多地與當下保持充分的聯(lián)系,更能保持靈活有效的觀察能力和執(zhí)行能力,從而敏銳地、靈活地應對突發(fā)、應激事件的發(fā)生。心理靈活性越高的護士情緒穩(wěn)定性越高,也更有可能成為一名具有高護理質量、高行動覺察力、高身心健康的護士。
綜上所述,心理靈活性和夜班護士發(fā)生焦慮、抑郁情緒之間相關,心理靈活性對夜班護士的負性情緒具有直接影響作用,對其執(zhí)行能力和觀察能力具有間接作用。提高夜班護士心理靈活性,可有效降低其負性情緒的發(fā)生率,舒緩工作壓力,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對實現護士的自我價值和幸福指數具有一定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