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門高,板橋長,三里河邊出菜王;寒霜降,小雪藏,系個紅繩上汴梁?!彪x開膠州城,童謠似乎就不是這個味了,只有膠州古城的城墻根下,才會生長這樣的童謠。從白牙紅唇的兒童口中甜甜地唱出來,也在鶴發(fā)童顏的老者唇間慢慢蠕動,這童謠才純真有味。這是一段有歲月包漿的童謠,吟詠著膠州的一大驕傲“大白菜”。
童謠描述的年代是宋朝,作為江北最大的港口碼頭,那時候的膠州叫板橋鎮(zhèn),是沿襲了唐朝御賜的名字。作為朝貢之菜,膠州的白菜馳名中外。
時光流淌了這么久,那一棵白菜在時空里也搖擺了這么久,其“葉卷如純束、味清而腴”的鮮美滋味不僅沒有變,且更加真純。
膠州大白菜古已有之,是膠州著名的“三大”之一?!澳z州三大”分別是:大秧歌、大白菜和膠州大嫚。我到外地去,一自我介紹,他們就呵呵大笑說:“膠州大嫚”來了。我便知道這是懂膠州歷史文化的人。
膠州大白菜俗稱“膠白”“膠菜”。別處也產白菜,可一個地方的風水養(yǎng)出一個地方的口味,只有膠州的“膠菜”久負盛名,從唐代即享有盛譽,具有1000多年的種植歷史?!渡嗉馍系闹袊?》熱播后,以膠州大白菜為原料制作的民間小吃“白菜卷”,更是成為全國“吃貨”心目中的精品菜色。據(jù)了解,魯菜菜系中,50多個菜譜都含膠州大白菜。大白菜是大眾菜,平民的餐桌一年中有數(shù)月被鮮美的大白菜“霸屏”。大白菜也是“官”菜,古代宮廷御宴,當今招待國賓,白菜仍是一道無可替代的鮮美菜品。大俗大雅的白菜是無數(shù)人的舌尖記憶。
最好的大白菜產自膠州。當我童年時,秋冬時節(jié)到處是綠浪濤涌的白菜地,收白菜的時候,一輛輛大貨車在地頭排著隊,把我們村的白菜運到城市和遠方。那時候我們很驕傲,白菜替鄉(xiāng)親們進了城。當上學后,讀到魯迅的名句時,我們一幫學娃子驕傲得撒歡,在學堂里大聲誦讀:“大概是物以稀為貴罷。北京的白菜運往浙江,便用紅頭繩系住菜根,倒掛在水果店頭,尊為‘膠菜。”膠州的白菜是好到要被冒充的。我們到菜園里把這話說給種白菜的人們聽,他們嘿嘿笑著,笑紋里是白菜般的鮮甜。
廣闊的平原上土質肥沃,灣畔河流眾多,里岔良鄉(xiāng)、張應安家溝、膠河流域、洋河流域、傳統(tǒng)的三里河流域,都成為大白菜的主產地。每年收白菜的季節(jié),各類采購車川流不息,膠州城鄉(xiāng)一派歡騰。有一年白菜特別貴,采買的人直接跑到菜地里占住一片,自己雇人收菜,菜農不需動手,只在地頭數(shù)錢。據(jù)說那年的白菜被韓國人收去做了泡菜。
歲月不僅大浪淘盡英雄,也淘盡許多物種,在殘酷的生態(tài)法則面前,膠州大白菜也數(shù)度遭劫。
荊世新是膠州大白菜的保護神。多年之前,這個“白菜迷”自己注冊了“膠州大白菜研究所”并一直擔任所長,開始了他的癡迷研究。上世紀90年代,作為一名農校教師的他,看到膠州大白菜品種陷入絕種的危險境地而心痛不已?!澳菚r候人們的良種保護意識差,膠州大白菜面臨困境,一些品種因抗病能力差,瀕臨絕產,新品種培育又尚未解決?!彼耄荒茏屪孑吜粝聛淼暮脰|西在我們這一代人手里失傳,下決心要把最純正的膠州大白菜找回來。
從消失的河流里找回流水,那是逆天的事情,多方尋訪老菜農都沒有找到曾經的白菜種子,荊世新決定重塑良種。他跟農業(yè)科研專家們一起收集當?shù)氐馁Y源,又和外地科研部門爭取種質資源,從1992年開始在試驗農場里反復試驗、雜交組合,最終用3年時間,培育出了“膠白一號”。
“幫嫩薄、汁乳白、味鮮美、纖維細、營養(yǎng)好”,這是“膠白一號”的特點,也是記憶中傳統(tǒng)膠州大白菜的五個特點。新品種保存了傳統(tǒng)優(yōu)點的同時,有了更深入的改進,抗病性更強,產量也比原來提高了30%。
“膠白一號”問世后,很快得到了膠州農民的認可。“老白菜回來了!”人們興奮地說。
荊世新的白菜科研一發(fā)不可收,在他和農科人員的帶動下,更多的膠州大白菜新品種不斷涌現(xiàn),讓膠州大白菜的名號在市場上叫得越來越響。
正是如此,假冒“膠白”一度冒頭,讓膠州人意識到,不僅要保證品種多樣性,更要抱團抓質量,打造“膠州大白菜”品牌。
2004年,膠州市大白菜協(xié)會成立,專門從事膠州大白菜的品牌打造和產業(yè)開發(fā)。荊世新再不是單打獨斗的戰(zhàn)士。組織的標桿是嚴格的:正宗膠州大白菜必須產自協(xié)會認證的生產基地,而基地的所有環(huán)節(jié),包括土壤、水、空氣、肥料,到最后收獲時的檢測都受到嚴密的監(jiān)控。只要有一環(huán)出了差錯,都不能貼上“膠州大白菜”商標。
一家成熟發(fā)展一家,這個嚴密的組織既不會給誰徇私情,也不會讓任何一個優(yōu)良的白菜基地得不到應有的政策保護。30余家大白菜基地陸續(xù)被認證,6000多畝大白菜在膠州的大地上吮吸著乳汁,雄赳赳氣昂昂地走向全國走向世界。它們按照標準化規(guī)范生產,統(tǒng)一包裝、統(tǒng)一標識、唯一編碼,棵棵都有“身份”:掃一下膠州大白菜商標上帶有的追溯系統(tǒng),什么時間播種、共澆了幾遍水、怎么滅的蟲、用了什么有機肥,都能查到。
“你鼓搗了這么多年大白菜,最得意是什么?”我問荊世新。
“優(yōu)質白菜在我們手里發(fā)揚光大,并開發(fā)出幾十個品種,豐富了老百姓的菜籃子,提升了白菜的實用價值。一棵白菜既能以高營養(yǎng)美味端上今日老百姓的餐桌,也能身價昂貴地出口創(chuàng)匯,這是咱膠州人的驕傲?!?/p>
既可玉堂金馬登高地,也能高山流水遇知音。這就是如今的膠州大白菜。
禮盒裝優(yōu)質培育的膠州大白菜價格每箱兩棵60元?!安痪褪强冒撞藛??”有人質疑。高價的背后,以優(yōu)良的品質做保證和支撐。
你見過長成一棵花的白菜嗎?你見過開一百朵菜花的白菜嗎?
荊世新玩白菜玩出了花樣。一棵白菜開出188元的高價,還供不應求。這樣的新鮮事要追溯到幾年前,荊世新的大白菜研究所培養(yǎng)出了“百財花王?!?那是一棵花形白菜,形狀像一朵非常漂亮的花。白菜是菜中之王,花形白菜自然就是花中之王,所以它被命名為“百財花王。”田壟地頭間的大白菜們怎么會想得到,它們的族群里,還出了“艷冠群芳”的觀賞類菜品。
白菜諧音“百財”,老百姓非常喜歡,把花型的“百財之王”擺在家中,不論從美觀上還是寓意上都不遜色于那些花卉。
“花型白菜”的研究有些偶然,5年前,荊世新在做白菜育種的時候,發(fā)現(xiàn)了一棵異形白菜。作為白菜本應被淘汰,但是,它有獨特的審美價值。這個膠州大白菜的培育人,腦海中突然有了一個不便聲張的念頭,于是用心地侍弄著這棵“病”菜。有說閑話的:一棵破白菜,你還那么愛惜它干什么?扔了吧。此刻的荊世新要這白菜變成“花”的想法越來越強烈?!拔覍λ貏e有感情,每天到菜地里來看的時候,總是先去看這棵觀賞白菜?!?/p>
那年,全國白菜大豐收,白菜的價格也像過山車,離膠州300公里的濟南,白菜貶值到6分錢一公斤,即使在北京超市也不過四毛錢一公斤。可是膠州的優(yōu)質白菜依然價位高居不下,這棵188元的白菜更是拔得了當年的頭籌。
從一棵花菜到一批花菜,整整5年時間,荊世新吃住在菜地,收集白菜生長的各種數(shù)據(jù),穩(wěn)定控制了花形白菜的生長態(tài)勢?!案冻鲂难强隙ǖ模毁M事得到的東西5元1棵也賣,費了這么大的勁搗飭出來的東西賣188元1棵不貴?!?/p>
花形白菜與其說是白菜,不如說更像一種大葉花卉,隨著溫度的變化,它的花芯會逐漸變成綠色、黃色、紅色、絳紫。它的生長周期長達10個多月,到了最后還能開出近百朵黃色小花。用來吃的白菜可以當花看,也是一景。它開著密匝匝、金燦燦的小花,擺在客廳像大禮花在蓬勃燃放,非常喜慶吉祥。
觀賞白菜當花賣,使用價值的變化給白菜賦予了新的內涵。以往被用來食用的白菜不再限于走進廚房、餐桌,它還走進了老百姓的客廳、走進了校園、花園、博覽園。
再金貴的花型白菜也還是白菜,需要的時候都可以吃,味道當然更鮮美。它在銷售的過程中除了走高端的花卉市場,還有一個途徑,就是配合膠州大白菜共同作為禮品出售。荊世新第一批培養(yǎng)的幾百盆白菜沒有多久就銷售一空。
“大白菜品種的研究還有無限大的空間。”這個研究白菜許多年的人,還是這樣癡迷,在蔬菜基地間奔走,在試驗室中觀察,在大棚間采集數(shù)據(jù)。他的衣袖間有清晨的露水,他的鞋子上有隔夜的泥巴,他的臉上蕩漾的是養(yǎng)育白菜的一顆慈母心的笑容。當朝陽升起,滿眼綠油油的菜規(guī)規(guī)整整地,就像小學生給自己的先生問好。
張金鳳,中國作協(xié)會員,青島市文聯(lián)簽約作家,青島文化之星。曾獲鄂爾多斯《中國作家》文學獎、《北京文學》年度獎、孫犁文學獎、葉圣陶教師文學獎等,出版散文集《空碗朝天》《草歲月,花年華》《踏雪歸鄉(xiāng)》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