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毛織物新產(chǎn)品的不斷出現(xiàn),尤其是化纖仿毛織物的大量涌現(xiàn),掉毛的現(xiàn)象不僅局限于兔毛產(chǎn)品,抓剪毛、燒毛、拉毛等產(chǎn)品也會出現(xiàn)嚴重掉毛的現(xiàn)象。國內(nèi)現(xiàn)有的掉毛測試標準主要針對兔毛產(chǎn)品、毛皮產(chǎn)品、毛巾、毛毯4類,共有7項標準。而且它們的通用性不強,各個標準的適用范圍窄,使用范圍也不明確,導致方法不能夠復現(xiàn)消費者在服用過程中的真實場景,往往出現(xiàn)測試的結(jié)果合格,但是消費者在服用過程仍然出現(xiàn)嚴重掉毛的現(xiàn)象。因此,基于目前沒有好的測試方法,探討掉毛測試方法的原因是很有必要的。
作者與利郎公司合作調(diào)研了2000多家門店中有關(guān)消費者投訴較多的面料掉毛的樣品。通過整理和收集發(fā)現(xiàn),在梭織面料和針織面料的投訴案件中,絕大部分都為針織面料,梭織面料僅存于極為少數(shù)的個別試樣。本文將這些面料按風格大致分為雪尼爾面料、魚鱗面料、抓剪毛面料、磨毛面料、拉毛面料。這幾種面料都是服裝生產(chǎn)過程中常用的深受消費者喜愛的面料。它們頻繁地運用于休閑服、運動服、保暖衣等,因此研究這些面料的掉毛性能,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文通過對不同的掉毛測試方法進行探討,找出測試這些針織面料掉毛性能的最佳測試方法。
本文選擇試驗的針織面料樣品如表1所示。
目前紡織品有關(guān)掉毛的測試方法有水洗法、滾箱法、黏貼法、摩擦法。這4種測試掉毛方法不同,掉毛機理不同,本文分別采取這4種測試方法對樣品進行測試,探討最佳的測試方法。
2.2.1 水洗法
參照標準GB/T 22798—2019測試。取整條試樣不少于100g放入標準大氣中調(diào)濕24小時。將調(diào)濕后的樣品輕輕抖動去除浮毛,撿去毛巾上纏繞的落毛和線頭,用天平稱取質(zhì)量m1。試樣放于A型自動洗衣機中,加入陪洗物總質(zhì)量為1kg,加入(20±1)g標準洗滌劑,洗滌程序4N。洗滌介紹后,立即將樣品和陪洗物裝入烘干機中,設置烘干溫度(66±5)℃,將樣品烘干。烘干后再次調(diào)濕24h,再稱取質(zhì)量m2。
結(jié)果如表2所示,這幾類針織面料在洗滌法脫毛率的測試中,面料的脫毛率都比較小,均能符合產(chǎn)品要求。其中抓剪毛類的脫毛率值最大,為0.4%,符合標準GB/T 22864—2009優(yōu)等品的要求。其余樣品也滿足GB/T 22864—2009的要求。但實際上這幾類產(chǎn)品都是消費者投訴掉毛嚴重的產(chǎn)品,因此此測試方法不能夠體現(xiàn)消費者真實的使用情況。
表2 水洗法脫毛率測試
2.2.2 滾箱法
參照FZ/T 72012—2010《針織搖粒絨面料》附錄A測試。取3塊試樣,試驗的尺寸為20cm×20cm,將試樣四邊用包縫機四周包好,試樣上不得有影響試驗結(jié)果的瑕疵。將準備好的3塊試樣分別稱量,并計算其總質(zhì)量。把稱量好的3塊試樣分別稱量和2根聚氨酯載樣管儀器放進起球箱內(nèi),關(guān)上箱蓋,把計數(shù)器撥到1800r。啟動起球箱,當計數(shù)器達到1800r后,打開起球箱,取出試樣,去除浮毛,對試樣分別進行稱量,并計算其總質(zhì)量。
測試結(jié)果如表3所示。a類樣品相較于其他樣品來說脫毛率的值較大,最大值為0.4%,不符合FZ/T 72010—2010《針織搖粒絨面料》的要求。c、d、e類樣品的脫毛率基本在0~0.1%之間,也就是說,滾箱法脫毛率測試這幾類樣品時,基本無掉毛。因此,在此方法中,a類產(chǎn)品較能符合消費者的真實使用情況。
2.2.3 黏貼法
該方法使用的儀器為大榮紡儀生產(chǎn)。測試步驟為將測試膠帶固定在儀器的膠帶軸架上,設定儀器的剝離角度為40°,剝離速度2cm/s,加壓時間1min。將測試樣品平鋪在載樣臺上,樣品的剝離方向為逆毛方向,夾持器夾緊試樣。用剪刀將膠帶與軸架上的膠帶剪斷,保證膠帶的黏貼長度與樣品長度接近。將質(zhì)量為1.0kg的重錘緩慢輕放在黏貼在膠帶的織物上,重錘的邊沿與膠帶邊沿平行。點到按鈕計時器,計時器報警后,移開重錘,松開剝離裝置,開始剝離。取下剝離掉的膠帶,用剪刀剪掉兩端多余的膠帶,將測試后的樣品放在標準光源對照標準樣照評級[1](樣照如圖1)。測試的結(jié)果如表4所示。
表3 滾箱法脫毛率測試
圖1 黏貼法掉毛評級樣照
結(jié)合利郎公司的標準GTT TM 074—2017和Q/LLZG 312—2019(脫毛率要求的等級為≥3級),可以看出黏貼法測試a、b、c類產(chǎn)品均≥3級,符合標注要求(如圖2所示),d類產(chǎn)品均<3級不符合要求(如圖3所示),e類產(chǎn)品部分符合要求。結(jié)合表1可以看出,e1、e3產(chǎn)品的投訴情況較不嚴重,e2的投訴情況為嚴重,這與此方法的測試等級e1和e3為3級,e2為2.5級(不符合要求)可以對應。
2.2.4 摩擦法
該方法使用的儀器為大榮紡儀生產(chǎn)。試驗步驟為用夾緊裝置將試驗樣品固定在摩擦臺上,使試樣的長度方向與儀器的動程方向一致。將白棉布固定在試驗機的摩擦頭上,摩擦頭的壓力為0.6kg。啟動裝置,使白棉布在試樣上往復運動,摩擦動程為200mm,摩擦的速度為30次/min。白棉布可以為干態(tài)和濕態(tài)兩種,濕態(tài)的含水率為110%~120%。然后松開摩擦頭,取下白棉布,將測試后的白棉布放在標準光源對照標準樣照評級。
表4 黏貼法掉毛測試
圖2 a2樣品測試后
圖3 d2樣品測試后
圖4 摩擦法掉毛評級樣照
測試的結(jié)果如表5所示。從表5可以看出,摩擦法中的干法和濕法等級相差較大,相差最大的樣品a2,為2.5級。干法測試的結(jié)果全部在3級以上,按照標準GTT TM 074—2017和Q/LLZG 312—2019作為依據(jù),所有的樣品均為合格產(chǎn)品。這與消費者投訴的嚴重程度,完全不符合。濕法測試中d、e類產(chǎn)品均在3級或3級以上,而其他基本均在3級以下。結(jié)合表1與標準分析,可以看出除了d類和e類產(chǎn)品,濕法的測試值與消費者的投訴程度一致。
表5 摩擦法掉毛測試
從消費者的投訴情況和標準的要求來看,這五類產(chǎn)品的水洗法和滾箱法脫毛率測試值偏低,往往在實驗室測試時能夠合格,但是面料經(jīng)過生產(chǎn)到達使用者手中時,會遇到一系列掉毛的困擾,不能夠真實反映使用者的真實情況。黏貼法脫毛率的測試中,雪尼爾面料和魚鱗布的測試值和消費者反映的投訴程度是一致的。而拉毛、抓剪毛、磨毛面料的測試效果與投訴程度有一定的偏差。從這五類產(chǎn)品同一面料多次測試黏貼法的測試值來看,此方法的穩(wěn)定性很高。摩擦法的脫毛率測試中,干法與濕法的測試值相差很大。濕法的測試效果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反映消費者在拉毛、抓剪毛、磨毛面料產(chǎn)品中投訴情況。相比之下,干法的測試效果較差。
從織物本身風格看,磨毛、抓剪毛、拉毛面料伸出織物表面的纖維較長,而魚鱗布和雪尼爾面料較短。織物表面纖維較長時,通過反復摩擦,使得長纖維從織物表面脫離,相反,如果纖維較短時,纖維與摩擦布、纖維與纖維的摩擦面積小,纖維從織物表面脫離的力小。纖維較短時,黏貼法測試掉毛,膠帶在一定的時間和壓力下整片覆蓋試樣表面及“根部”,使得膠帶撕下時,能夠帶走易脫落的纖維。因此,長纖維的針織面料適用摩擦法,短纖維的針織棉適用黏貼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