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進,朱文君,滕曉菊
【摘要】目的:探討應用PDCA循環(huán)護理模式對青光眼患者遵醫(yī)行為和生存質量的影響和意義。方法:選取在我院眼科住院接受治療的青光眼患者40例,隨機將其分為對照組20例和干預組20例。對照組患者仍采用傳統(tǒng)的眼科護理模式,干預組患者采用PDCA循環(huán)護理模式。比較兩組患者住院前和出院后的遵醫(yī)行為和生存質量情況。結果:對照組患者住院前后遵醫(yī)行為無明顯改變(P>0.05),干預組患者出院后遵醫(yī)行為明顯優(yōu)于入院前以及同時期的對照組患者(P<0.05)。對照組和干預組患者出院后生存質量均得到一定提高(P<0.05),但干預組患者提高的更為顯著(P<0.05)。結論:PDCA循環(huán)護理模式應用于青光眼患者能夠明顯改善其出院后的遵醫(yī)行為和生存質量,值得借鑒和推廣。
【關鍵詞】PDCA;青光眼;遵醫(yī)行為;生存質量
【中圖分類號】R473.77? ? 【文獻標識碼】A 【DOI】10.12332/j.issn.2095-6525.2020.14.133
青光眼不僅是一種以視覺功能損傷為主要表現(xiàn)的臨床慢性綜合征,同時還是一種特殊的心身疾病,時刻威脅著人類的身心健康[1]。目前,國內的護理研究對于青光眼患者的干預措施較簡單,大多僅涉及簡單的健康宣教[2]。我院科于2019年6月-2020年1月開始將PDCA護理管理模式應用于青光眼患者的護理管理中,以提高住院青光眼患者治療依從性,取得了出院后良好的臨床成效,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患者資料
選取2019年6月-2020年1月期間于我院眼科住院的青光眼患者40例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本研究中。納入標準包括:(1)青光眼臨床診斷明確;(2)患者精神正常,意識清楚,知曉本研究內容并簽署知情同意書,能夠配合研究中涉及的護理管理工作以及隨訪調查。將上述40例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干預組,對照組20例,干預組20例。干預組和對照組患者一般臨床資料比較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詳見表1。參與研究的兩組護理人員均為5名,全程人員未發(fā)生變動。
1.2 護理管理干預
對照組患者采取常規(guī)的護理管理,內容包括(1)積極向患者及家屬做知識健康宣教,并耐心解答他們提出的問題,幫助他們樹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2)根據(jù)每名患者的病情需要,指導患者正確接受藥物治療以及康復階段的行為活動。(3)根據(jù)患者的病情制定合理的飲食計劃,在既保證患者的正常生理營養(yǎng)需求的同時不加重病情進展。(4)做好常規(guī)的出院后指導工作,叮囑定期門診復診,按時用藥并檢測眼壓等。
干預組患者采取PDCA護理管理模式,具體內容包括(1)制定護理目標。以逐步消除因患者自身、護理人員及客觀原因導致的影響患者情緒和依從性的問題為切入點,確定改進的目標,制訂具體的措施。(2)實施護理舉措。指導患者養(yǎng)成自我檢測的習慣,幫助患者培養(yǎng)平穩(wěn)的心態(tài)。告知患者正確的用藥時間和劑量、飲食的種類和時間、運動的方式和時間等。(3)分析管理效果。把實際的護理成效和預期的目標進行對比,檢查護理計劃的執(zhí)行情況以及篩查仍有待進一步解決的問題。
1.3 評價指標
對照組和干預組患者入院第一天和出院后隨訪均采用由本科室參考文獻報道自行設計的遵醫(yī)行為調研表[3]和眼病患者生存質量評分表[4]進行調查。遵醫(yī)行為調查表內容包含6個方面,按照遵醫(yī)的程度分為3個檔次,分別賦予1-3分。該量表在本研究開展前曾隨機選取30名患者進行預調查,結果其Cronbach's α系數(shù)為0.900,內容效度為0.810,表明該量表具有較高的可信度。視功能損害眼病患者生存質量量表系由于強等學者編著,具有較高的可信度。該量表包含20道問答題,患者可根據(jù)自身情況選擇評分,總分最高為200分,最低為0分。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運用SPSS 18.0統(tǒng)計軟件對兩組患者的資料進行分析比較,計量資料用x±s表示,符合正態(tài)分布檢驗采用t檢驗(獨立樣本或配對樣本)進行分析,不符合者采用秩和檢驗進行分析,計數(shù)資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x2檢驗進行分析,均以P<0.05為有統(tǒng)計學差異。
2? 結果
2.1 遵醫(yī)行為改善情況
對照組患者出院后較入院前遵醫(yī)行為無明顯改善(P>0.05),但干預組患者出院后遵醫(yī)行為較入院前有明顯改善(P<0.05),兩組患者入院前遵醫(yī)行為比較無統(tǒng)計差異(P>0.05),但出院后干預組遵醫(yī)行為得分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2。
3? 討論
本研究的結果顯示,對照組患者通過常規(guī)的護理管理并不能對其遵醫(yī)行為造成影響,患者出院后多不規(guī)范甚至遺忘醫(yī)師的囑托。與之相對的,干預組患者經(jīng)過PDCA管理出院后遵醫(yī)行為得到很大程度維持和保留,使得規(guī)范化治療在患者身上得到了極大的延續(xù)。此外,本研究結果還顯示,干預組患者在出院后的生存質量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綜上所述,PDCA循環(huán)護理模式應用于青光眼患者能夠明顯改善遵醫(yī)行為和提高患者遠期療效,值得在臨床護理工作中推廣。
參考文獻:
[1]Zanlonghi X, Amndd B, Bechetoiue A, et al. Glaucoma and quality of life[J]. J Fr Ophthalmol, 2003, 2(11):39-44.
[2]張雪華. 健康宣教護理服務模式對青光眼手術患者護理的作用研究[J]. 特別健康, 2020, (11): 209.
[3]Holbrook AM, Crowther R, Lotter A, et al.? Meta-analysis of benzodiazepine use in the treatment of insomnia[J]. CMAJ, 2000, 162 (2):225-233.
[4]于強, 葉天才, 李紹珍,等. 青光眼與生存質量的關系[J]. 眼科學報, 1997, 334: 183-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