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穎
摘? 要 短視頻行業(yè)近兩年來的發(fā)展十分迅速。通過文獻分析、問卷調查等方法,對短視頻APP的使用狀況進行數據分析,發(fā)現短視頻用戶多方面的偏好,結合當前微課學習的狀況提出利于微課設計的借鑒性意義:精于微課內容的設計;組織互動學習的課堂;緊跟學科知識及微課技術的前沿;合理安排微課視頻時長。
關鍵詞 短視頻APP;短視頻;微課;碎片化學習
中圖分類號:G434? ?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489X(2020)24-0060-04
Inspiration of Short Video APP to Design of Micro Lecture//NI Ying
Abstract The short video industry has been developing rapidly in the past few years. Through literature analysis,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other methods, the data analysis of the application status of short video APP was carried out, and various preferences of short video users were found. Combined with the current learning situation of micro lecture, the reference meaning conducive to the design of mi-cro lecture was proposed: organize interactive learning classes; keep?up with the frontier of subject knowledge and micro lecture techno-logy; reasonably arrange the video duration of micro lectures.
Key words short video APP; short video; micro lecture; fragmented learning
1 前言
短視頻行業(yè)近年來的發(fā)展蒸蒸日上。根據CNNIC發(fā)布的第45次《中國互聯(lián)網絡發(fā)展狀況統(tǒng)計報告》,截至2020年3月,我國短視頻用戶規(guī)模為7.73億,占網民整體的85.6%[1]。而據QuestMobile研究報告數據顯示,短視頻行業(yè)2019上半年新安裝用戶接近一億,不僅是用戶數量的急劇增加,短視頻的使用時長也呈現爆發(fā)式的增長,用戶每月的人均使用時長超過22小時[2]。這說明短視頻APP正不斷侵蝕其他行業(yè)的時長。
微課是以闡釋某一知識點為目標,以短小精悍的在線視頻為表現形式,以學習或教學應用為目的的在線教學視頻[3]。微課通過短視頻使得知識可以碎片化、精簡化,迎合了信息時代碎片化學習的浪潮。作為優(yōu)質教育資源的集中體現,微課不斷被應用于各中小學、各高校的課堂中,對微課的應用也有很多一線教師與學者專家在不斷研究探索。那么,基于短視頻行業(yè)的興起,與短視頻也密切相關的微課可以從中汲取多少營養(yǎng)來壯大自身呢?
2 研究背景:短視頻行業(yè)的發(fā)展
短視頻行業(yè)的發(fā)展? 我國短視頻發(fā)展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孕育期(2006—2014年)、發(fā)力期(2014—2016年)和爆發(fā)式增長期(2017年至今)[4]。短視頻APP就是在短視頻爆發(fā)式增長期中不斷產生、發(fā)展、擴大的,其爆發(fā)式增長與“互聯(lián)網+”時代脫不開關系。首先,科技發(fā)展下的“互聯(lián)網+”時代,移動設備不斷普及,網絡在不斷提速,這些為短視頻APP發(fā)展提供了硬件設備的支持,使大眾每時每刻都可以拿著手機、Pad打開短視頻APP觀看。其次,網絡如此發(fā)達的今天,大眾每天在互聯(lián)網中收到的信息也呈爆炸式,這就使得每個人的注意力都被不同的信息分散,注意力時間不斷地減少。在這種情況下,相比文字與圖片,短視頻以其更加直觀生動的特點吸引了大部分人的眼睛。短視頻不僅集合了文字和圖片,還有聽覺上的刺激,信息豐富度是最高的,并且有精簡干練的特點,這就使得人們更易于接受短視頻來作為信息傳播的方式。短視頻APP也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不斷發(fā)展壯大。
各類短視頻APP的發(fā)展? 抖音APP在目前的短視頻行業(yè)中是一大標桿。抖音于2016年9月上線,最開始它的名字是A.me,在后面的版本更迭中改名為抖音。2017年初,網民對它的關注指數才剛過100,但后面迅速攀升,到2018年12月超過7萬,高峰值超過16萬[5]。截至2019年6月,抖音APP月活躍用戶數達到4.86億,在一眾短視頻APP中活躍率的占比高達52.6%,活躍用戶七日留存率有81.7%,用戶獨占率也有37.6%。
目前能與抖音平分秋色,占據短視頻市場一大塊份額的另一APP為快手。2017年初,網民對快手的關注指數為7萬左右,2018年12月為6萬左右,高峰值曾超過24萬。同樣截至2019年6月,快手APP活躍率的占比達49.9%。剩余的短視頻市場則被西瓜視頻、火山小視頻、微視、火鍋視頻、好看視頻、全民小視頻等APP瓜分。
如今的短視頻APP拉新能力強,拍攝用戶多,視頻類型非常豐富,美食、旅游、美妝、寵物、新聞、綜藝等都有涉及。短視頻APP不僅為人們提供了重要的娛樂方式,而且為人們提供了自我呈現和表達的文化空間[6],因此,人們也樂于去使用這些短視頻APP。短視頻APP在近年來的快速發(fā)展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3 研究方法的設計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問卷調查法,基于《CNNIC第44次中國互聯(lián)網絡發(fā)展狀況統(tǒng)計報告》和《QuestMobile短視頻2019半年報告》中的數據,對受調查者即普通大學生網民進行個人特征性資料的收集,并提出關于短視頻APP使用現況的事實性問題,還使用李克特五點量表設計態(tài)度性問題,以更好地說明受調查者在使用短視頻APP時的態(tài)度強弱或在這一量表上的不同狀態(tài),其中一些問題也用于檢驗問卷的有效性。
問卷的收集與整理? 問卷采用隨機抽取樣本的方式,共回收190份。整理時根據填寫時長、填寫選項制定一定的規(guī)則,對所有問卷進行篩選,刪去無效問卷7份,最終確定183份有效問卷,問卷有效率為96.3%,基本符合統(tǒng)計分析要求。本研究借助SPSS 22.0進行樣本分析,通過分析短視頻APP的使用狀況,以達到改善微課短視頻制作、吸引更多人進行微課學習、促進微課發(fā)展的目的。
4 數據結果分析
短視頻APP及微課的普及率調查分析? 普及率是使用過短視頻APP或微課的樣本數占總樣本數的比值。使用過短視頻APP的樣本數為148,普及率為80.8%;使用微課進行學習過的樣本數為124,普及率為67.8%,可以看到,短視頻APP的普及率略高于微課。具體數據如表1所示。
高百分比也說明了如今短視頻APP在大學生網民中的普及程度之高,而微課的普及率雖略遜色于APP,但百分比也很高,將近七成,這說明微課也是大部分網民進行學習的一種方式。另外,在查看問卷詳情時也發(fā)現一些用戶僅使用了微課,而沒有使用過短視頻APP。
短視頻APP的使用頻率及單次使用時長調查分析? 對短視頻APP用戶進行使用頻率和時長的調查,使用條形圖更容易看到差異,統(tǒng)計結果如圖1、圖2所示。
在圖1中,樣本對于使用頻率選擇“每天1~2次”的比例最大,為23.00%;選擇“每天3次及以上”的占19.7%。顯而易見,使用了短視頻APP的用戶都對APP有極大的興趣,每天都要打開APP瀏覽。超過兩成(21.9%)的用戶“很少使用或從未使用”短視頻APP,與前期普及率調查中得到的結果基本一致。
再看圖2,APP用戶單次使用時長分布上,選擇最多的是“5~15分鐘”,比例是26.2%。而5~15分鐘恰好是目前多數微課一節(jié)課的時長,因此可以說大多數人是可以接受微課的時長限制的。再看單次瀏覽時長在“1小時以上”的也大有人在,占比達到12%,這說明小部分人在使用短視頻APP時過分沉迷,帶有過渡娛樂的性質。
用戶對視頻內容的傾向性? 視頻內容的傾向性分析使用多選項分析的方法,更好地展示多選題各項的選擇比例情況。其中涉及兩個名詞,分別是響應百分比和個案百分比:響應百分比用于對比各個選項的相對選擇比例情況;個案百分比用于某項的選擇普及情況。用戶對視頻內容傾向性的具體數據如表2所示。
為了解各選項選擇比例分布是否均勻,使用卡方擬合優(yōu)度檢驗進行分析:χ2=47.736,p=0.000。因為p<0.05,說明本研究數據各項的選擇比例具有明顯差異性,不符合等比例分布。具體來看,“影視綜藝”(21.3%、59.0%)、“美食旅游”(13.8%、38.3%)、“搞笑段子”(13.0%、36.1%)這三項的響應百分比和個案百分比都比較高,說明用戶更加喜歡這三種類型的短視頻;但是可以看到“學習技能”(10.3%、28.4%)及“科普教育”(9.1%、25.1%)的響應百分比和個案百分比也比較高,僅次于上面三項,說明用戶具有通過短視頻進行學習的意圖。
用戶的互動? 關于互動的調查分為方式和意圖兩個方面,完整數據如表3所示。在互動方式的選擇中,采用“點贊”的樣本是最多的,共132份,說明多數用戶(72.1%)參與互動的方式偏簡單,僅僅是點贊;“不參與互動”的樣本數量位居第二,共57份,折射出一些人的互動積極性是非常不高的。接著,從用戶的互動意圖來看,他們對于視頻本身的內容要求是比較高的,“視頻內容有趣(122)”“能讓自己學到東西(87)”“能讓自己產生共鳴(87)”的視頻才能激發(fā)他們參與互動。
根據交叉分析還能發(fā)現一個有趣的現象:用戶往往不喜歡與發(fā)送視頻的人有直接的互動。從表中可以看到,互動方式中選擇“私聊發(fā)視頻的人”和互動意圖中選擇“想跟發(fā)視頻的人聊天或者有進一步的聯(lián)系”的數量都比較少。總體來說,大家的互動積極性并不高,互動方式簡單且不喜歡與他人產生直接的對話互動。
用戶對短視頻時長的喜好? 對用戶觀看短視頻時對其時長喜好的調查分析發(fā)現(見圖3),“30秒以內”和“1分鐘以內”的樣本數是較多的,分別為26.8%及26.2%,說明多數人在使用短視頻APP時還是選擇觀看較短的視頻。不過從圖3中也可以看到,部分用戶可以接受時間較長的視頻,對問卷進行復核后發(fā)現,其中大部分是使用微課的用戶,另外小部分則是使用短視頻APP的用戶。
用戶的學習積極性? 為了更好地促進微課發(fā)展,對用戶的學習積極性展開調查,具體結果如圖4、圖5所示??傮w來說,用戶的學習積極性比較一般,不到一半的用戶(選擇“非常符合”與“比較符合”,共43.71%)是“我享受在短視頻APP上學習到知識的感覺”,將近一半的用戶(選擇“非常符合”與“比較符合”,共47.54%)表示“如果可以的話,我會犧牲一些使用短視頻APP的時間放在微課學習上”。并且態(tài)度高漲的用戶較少,選擇“非常符合”的樣本占比前者為6.56%,后者為8.74%,在全部的樣本中連十分之一都沒有。但是也可以看到態(tài)度一般的用戶占比是最大的,前者有36.61%,后者有39.34%。探索調動這部分態(tài)度中立的用戶參與學習是一項重點工作。
5 短視頻APP對于微課發(fā)展的借鑒性意義
精于微課內容的設計? 微課屬于碎片化、個性化、類型豐富的學習型資源,它應當是站在學生立場,幫助學生解決遇到的問題或者滿足他們的個性化學習需求。目前,許多微課視頻不僅授課內容過于枯燥,教師語言也不夠生動,整體觀看下來只覺得累人。有些微課甚至只是將課堂上的內容照搬到微課上,完全沒有考慮學生的學習心理與學習動機。如此種種,當然激發(fā)不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就不能責怪學生沒有花時間在微課學習上。教師應當精心設計微課內容,勿走“課內整合”的老路[7],只有在拍攝制作微課視頻時站在學生立場,分析面向學生的學習心理,精簡學習內容,并用風趣幽默的語言來講,才會有更多的人愿意將時間花在微課學習上。
組織互動學習的課堂? 互動學習是提高學習效率的一大捷徑,不僅是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也可以增強學生之間相互學習。因此,教師應該花一些心思在微課的評論區(qū)及問答區(qū)中,組織智慧型交互的微課課堂。在互動積極性并不高的情況下,教師更應該去促進學生參與互動。例如:針對互動學習(提問發(fā)帖、分享討論)制定一些標準,納入課堂檢查;將學習任務布置為小組學習,學生自愿組成小組,落實每一項學習任務。當學生對于學習內容有疑難問題,且問題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時,教師也可以在下一微課視頻中提出,為學生答疑解惑,以此也能激發(fā)學生提問互動的積極性。
緊跟學科知識及微課技術的前沿? 在短視頻APP的使用中,為什么這么多人都沉浸其中?因為它帶領了一波波的潮流,不僅緊跟網絡上的前沿新詞匯,還本土化地制造了很多津津樂道的網紅詞匯與金句。因此,這也要求教師在微課視頻制作時注意學科的新潮性,緊跟學科前沿發(fā)展,為學生介紹更多新的學科知識。在信息大爆炸的時代,“新”的東西總是更加引人注目。
不僅僅是學科知識方面的潮流,教師也應當重視微課技術的潮流。一方面,目前的微課技術非常之多,如影視類微課、動畫類微課、交互性微課、HTML5移動微課、微課開發(fā)平臺;另一方面,隨著人工智能、大數據、虛擬現實、增強現實、交互等技術的普及,微課技術還會有更多的升級更新[8]。在制作微課視頻時,教師也要緊跟微課技術的更新,根據教學內容選擇合適的、新穎的微課技術,使微課以更新奇的方式進入學生的視野。
合理安排微課視頻時長? 在微課學習中,學生往往對那些時長過長的視頻沒有太大的興致,因為他們需要的更多是這門課程中某一方面或者某一片段的學習資料,更傾向于找到相關的、那一個自己不會的知識點的微課視頻來幫助解答,而這樣的視頻時長最好在三分鐘以內,幾十秒或一分多鐘最好。但是,一個如此短的視頻可能難以讓教師再想要解說與當前這個知識點相關的其他知識,并且課程設置會過于細碎。那么,教師是否可以借鑒短視頻APP中的視頻發(fā)布方式,采用合集,一小集一小集地發(fā)布?一集的時長可以短,但是一個合集又可以把一整塊的知識講解透徹,實現對同一主題的碎片式重構。目前,很多教師圖方便,基本是一大段視頻一起上傳,這就加重了學生的學習負擔,也打擊了他們的學習興趣,同樣不符合微課碎片化學習的原則。因此,教師需要對微課視頻時長進行合理分布,并將這些碎片式的微課以一種有序的方式集成,讓學生可以很方便地選擇[9]。
參考文獻
[1]第44次《中國互聯(lián)網絡發(fā)展狀況統(tǒng)計報告》[R/OL].[2019-08-30].http://www.cac.gov.cn/2019-08/30/c_1124938750.htm.
[2]QuestMobile.短視頻2019半年報告[R/OL].[2019-08-06].https://www.questmobile.com.cn/research/report-new/58.
[3]焦建利.微課及其應用與影響[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13(4):13-14.
[4]鄧建國,張琦.移動短視頻的創(chuàng)新、擴散與挑戰(zhàn)[J].新聞與寫作,2018(5):10-15
[5]彭蘭.短視頻:視頻生產力的“轉基因”與再培育[J].新聞界,2019(1):34-43.
[6]劉勝枝,安紫薇.呈現與建構 直播、短視頻中小鎮(zhèn)青年的形象分析:以快手、抖音平臺為例[J].中國青年研究,2019(11):37-43.
[7]王竹立.微課勿重走“課內整合”老路:對微課應用的再思考[J].遠程教育雜志,2014(5):34-40.
[8]鄭小軍.微課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道”與“術”:兼論微課發(fā)展研究理論體系建構與方法論創(chuàng)新[J].現代遠程教育研究,2018(1):31-39.
[9]鐘紹春,張琢,唐燁偉.微課設計和應用的關鍵問題思考[J].中國電化教育,2014(12):85-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