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瑩瑩
摘 要: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是具有鮮活生命的文化基因。新媒體時代背景下,為了有效適應現(xiàn)代社會發(fā)展的需要,更好地繼承和傳播非遺文化資產,就需要充分發(fā)揮視頻技術工具的優(yōu)勢,使得非遺文化的發(fā)展不僅停留在一些圖片或者文字上面。本文分析了新媒體時代短視頻工具對非遺文化傳播的影響,并針對如何更好地弘揚和傳播非遺文化,使之和現(xiàn)代視頻工具有效融合起來,提出了相應的發(fā)展建議,以期可以為相關人士提供參考。
關鍵詞:新媒體時代;短視頻;非遺文化;傳播影響
中圖分類號:G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5079 (2020) 22-00-02
近年來,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和發(fā)展工作受到了越來越多人們的關注,為促使非遺文化更好地適應社會發(fā)展的需要。非遺文化傳播過程中,可以借助人們喜愛的各種短視頻技術工具,進一步大非遺文化的影響力,使之貼近并且有效融入廣大人民群眾的生產生活中,有效激發(fā)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內在生命力,最大限度地實現(xiàn)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文化價值和經濟價值。
一、新媒體時代短視頻對非遺文化傳播的影響
新媒體時代背景下,各種新興的通信技術工具的應用,極大地豐富了人們的精神生活。短視頻信息工具更是打開了人們認識世界的大門,尤其是抖音、快手、微博、今日頭條等用戶群體龐大,短視頻工具上傳的各種視頻信息深受人們的青睞。我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比較多樣化,包括一些傳統(tǒng)的音樂、舞蹈、美術和一些傳統(tǒng)的手工技藝。比如人們熟悉的皮影戲、江蘇柳琴、昆曲、古琴、京劇藝術等[1],很多非遺文化資產都是入選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非文化遺產名錄,這些非遺文化有著廣泛的影響力。作為年輕的一代,更應該學習和保護非遺文化資源,共同守護我們寶貴的精神家園。為此,有效運用新媒體短視頻工具開展文化宣傳,讓更多的人了解和認識非遺文化的基本知識,引導社會公眾共同參與非遺文化的保護工作,共享非遺文化的精神成果。
二、新媒體時代短視頻媒介工具傳播的特征
(1) 自由性和趣味性。從短視頻工具的受眾群體的角度進行分析,短視頻工具在信息傳播中具有自由性和趣味性的特征[2]。自由性主要表現(xiàn)為空間和時間的自由,信息的傳播有效打破時空的限制,只要在有網絡信號的地方,人們可以隨時發(fā)布或者接受新的視頻,從而及時獲取到外界的各種信息,來豐富自己的日常生活。自由性還體現(xiàn)在人們可以隨時隨地進行重復循環(huán)播放喜歡的內容,還可以與眾多來自天南海北的網友探討視頻內容,感受具有地方特色獨特的文化氣息,亦可以通過視頻學習新的技能,拓寬自己的知識視野。若是有效運用短視頻工具傳播非遺文化信息,不僅可以進一步提高人們對非遺文化的認識度,還可以擴大非遺文化的受眾群體,從而擴大非遺文化的影響力。
趣味性指的人們可以自主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內容,而且短視頻平臺也會搜集用戶的興趣愛好,向用戶推薦符合用戶喜好的視頻內容。比如,抖音、快手等短視頻平臺主要是以“輕松、有趣”的姿態(tài)傳遞信息,讓人們看到需要的內容[3]。對于非遺文化遺產來講,短視頻工具的傳播教學,可以讓人們進行在線學習,也可以聚集起來更多的潛在地對非遺遺產具有興趣的人,從而進一步拓寬非遺文化遺產的傳播渠道。
(2) 雙向互動性。新媒體短視頻工具從傳播速度和傳播范圍上看,跟傳統(tǒng)的報紙、期刊、電視節(jié)目相比有著其獨特的優(yōu)勢。首先,短視頻工具可以截取一些精彩的片段,其也不需要經過排版、發(fā)行和銷售,傳播速度相對而言比較快,而且可以即時進行動態(tài)的免費播放,讓用戶可以快速找到自己想要看到的內容,從而吸引了一大批短視頻受眾群體[4]。其次,短視頻工具可以通過留言的方式,和原視頻制作者進行交流,人們可以了解到更多的感興趣的人提供的相關咨詢,從而讓信息傳播者、接受者緊密聯(lián)系起來。那么針對非遺文化資產來說,更多的志同道合的人會被共同的視頻資源所吸引,進一步加強了彼此之間的溝通和聯(lián)系,對于非遺文化資產的傳承和發(fā)展具有積極作用。
三、新媒體時代短視頻工具和非遺文化融合傳播發(fā)展策略
(1) 有效豐富視頻內容,做好非遺文化宣傳推廣工作。為了讓更多地人民大眾了解、熱愛、保護和傳承非遺文化,就需要借助于短視頻工具的傳播優(yōu)勢,展示優(yōu)秀的非遺文化的風采魅力,吸引更多的受眾群體前來觀看,進一步擴大熱愛非遺文化的受眾群體,有效激發(fā)人們對非遺文化的認同感和喜愛感。
短視頻工具在傳播過程中具有碎片化、異質化的特點[5]。碎片化主要指的就是短視頻時間有限,所能展示和呈現(xiàn)出來的東西也是有限的。短視頻工具擁有巨大的受眾群體,非遺文化在宣傳過程中,一定要選取那些有代表的物體或者是精彩的節(jié)目片段,能夠快速抓住人們的眼球,吸引人們點進去觀看,這樣才能加深人們對非遺文化的認識,擴大非遺文化的影響力。為此,短視頻制作一定要精良,視頻標題和內容力求有特色,有效綜合運用圖片、文字、聲音、視頻影像、數(shù)據(jù)信息,實現(xiàn)全面系統(tǒng)的記錄,制作出更加精簡、更有創(chuàng)意、更有趣味性的短視頻,力求用高質量的內容逐步擴大非遺文化的影響力,做好非遺文化的宣傳和保護工作。
(2) 注重關注用戶體驗,進一步擴大其影響力。短視頻工具所呈現(xiàn)出來的內容比較碎片化和異質化,視頻內容比較精簡多樣,人們面臨的選擇也是多種多樣。為了擴大非遺文化的影響力,短視頻平臺需要設立一定的考核制度,確保上傳的非遺文化視頻資源是積極健康的,相關的配圖制作是精美優(yōu)良的,而不是混雜著太多的無關的廣告信息,出現(xiàn)標題和內容不相符的局面,這樣會給受眾群體帶來不良的觀看,不僅會讓原先的受眾群體數(shù)量驟減,也會直接降低其宣傳效應[6]。
為了提高非遺文化宣傳效果,促使文化宣傳和短視頻平臺實現(xiàn)協(xié)調發(fā)展,短視頻平臺管理者需要規(guī)范平臺環(huán)境,視頻制作者需要優(yōu)化自己的作品質量,為廣大用戶帶來更加良好的體驗。以皮影戲為例,在利用短視頻平臺進行宣傳的時候,要選擇那些視頻制作精良的內容進行推廣,才能讓更多的人想要觀看皮影戲,讓更多的人認識和了解皮影戲的特點,這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給人們帶來良好的視覺體驗,也能讓皮影文化深入人心[7]。除此之外,除了關注用戶需求之外,還要給用戶以表現(xiàn)自我的機會,有效滿足用戶進行自我表達的需要。短視頻平臺應該為用戶和制作者、用戶和用戶之間提供一個良好的交流機會,進而可以讓更多的人參與到非遺文化制作和分享的過程中去,讓更多的人產生和形成浸入式的感受或者思考,從而有效提高非遺文化的表現(xiàn)力,促使非遺文化更好地傳播和發(fā)展下去。
四、結束語
新媒體發(fā)展背景下,移動短視頻工具已經逐漸滲透到人們的生活中,那么相應地非遺文化的傳承和保護方式也應當不斷革新,非遺文化的宣傳工作者更應該認識到各種短視頻技術工具的優(yōu)勢。非遺文化資產宣傳中要充分結合新媒體短視頻的影響力,讓更多群眾了解非遺,保護非遺,弘揚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不斷激發(fā)全社會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豪感,努力營造全社會積極參與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濃厚氛圍,促使非遺文化資產獲得更好地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劉利敏,馬云.短視頻平臺對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播的影響[J].新聞研究導刊,2019(10).
[2]王蕾,黃竹蘭.新媒體環(huán)境下短視頻對貴州少數(shù)民族文化傳播的影響[J].采寫編,2018(004):46-48.
[3]郝瑞瑞.新媒體在城市文化傳播中發(fā)揮的作用探究——以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播為例[J].美與時代(城市版),2016(09):106-107.
[4]譚紅蓮,嚴思宇.新媒體環(huán)境下民族地區(qū)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播與傳承研究——以恩施少數(shù)民族自治州為例[J].視聽,2017(09).
[5]畢秋靈.基于短視頻平臺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播[J].文化產業(yè),2018(14).
[6]周婧易,張寧.淺析微紀錄片對非遺文化傳播的影響——以南京云錦為例[J].大眾文藝,2020(1).
[7]梅娜,陳小娟.“抖音”短視頻進行非遺傳播的模式研究[J].新聞前哨,2019(05):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