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軍鋒
【摘? ?要】隨著我國信息技術的快速發(fā)展,信息技術與教育的聯(lián)系也越來越緊密。實踐與理論證明,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整合能幫助教師突破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限制,有效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鑒于此,本文將探討信息技術與初中歷史教學的整合策略。
【關鍵詞】信息技術;初中歷史教學;整合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51?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006-7485(2020)27-0053-02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my country, the connection betwee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education is getting closer and closer. Practice and theory prove that the integr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education and teaching can help teachers break through the limitations of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ls and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classroom teaching. In view of this, this article will explore the integration strategy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history teaching in junior high school.
【Keywords】Information technology; Junior middle school history teaching; Integration strategy
一、重視課前設計,豐富教學素材
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中,教師在課堂中充當著絕對的主導角色,課堂教學完全沒有體現(xiàn)“以人為本”的基本理念,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難以發(fā)揮出來。而在新課改背景下,教師應自覺轉變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倡導教與學的互動,充分尊重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從而有效優(yōu)化課堂教學的實際開展。筆者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就針對教學的實際需求,合理開展了課前設計,并讓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了課堂素材的搜集,在課堂教學中進行展示。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結合投影儀、計算機等多媒體設備,制作內容生動有趣的多媒體課件,從而為正式教學的開展做好準備。
二、優(yōu)化教學氛圍,激發(fā)學生學習熱情
常言道:“優(yōu)秀的開端就是成功的一半?!苯處熛雽⒁徽n堂徹底上好,教學的開端是重中之重。那么怎樣才能讓學生在教學的開端就激發(fā)學習的欲望,從而以最佳的狀態(tài)進行課堂學習呢?這就需要教師在“導入”部分就能將學生的學習熱情充分激發(fā)出來。例如,教師在講解“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這一章節(jié)時,針對帝國列強在中華所犯下的滔天罪行,教師可以電影《火燒圓明園》作為教學的開端。影視畫面中表現(xiàn)了圓明園從富麗堂皇到殘垣斷壁整個歷程。圓明園作為清朝時期偉大的建筑之一,是怎樣在沖天火光中淪為殘片遺跡的?到底發(fā)生了什么?這又是為了什么?教師結合短短幾分鐘的影視畫面就將優(yōu)秀的歷史教學氛圍營造了出來,學生紛紛變得專注起來。
雨果曾經說過:“圓明園是人類史無前例的建筑杰作,圓明園的建成耗費了幾代能工巧匠的畢生精力?!倍攲W生看到如此富麗堂皇的圓明園淪為殘垣斷壁時,首先感到的是悲,然后就會感到疑問究竟是誰毀滅了圓明園?當學生知道罪魁禍首是英法聯(lián)軍以及事情的原委之后,學生不禁感到憤怒,英法聯(lián)軍摧毀圓明園的理由就是在于換約過程中所出現(xiàn)的沖突,他們應懲罰的理應是咸豐皇帝,而不應是這個建筑奇跡。圓明園是世界建筑史上的一個奇跡,應是全人類的共同財富,它的毀滅代表的是全人類的共同損失。但圓明園被毀滅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斯大林曾經說過“落后就要挨打”,教師這一連串的精彩提問講解,充分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可以說吊足了學生的胃口,從而為課堂教學的進一步深入奠定堅實的基礎。在這之后,教師就可以逐步深入,講解圓明園被毀的真正原因,在層層深入的過程中,學生逐漸加深了對這一章節(jié)的認識,從而起到提高教學成效的目的。
三、設置問題,促進學生的思維擴展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經談道:“發(fā)明千千問,起點在一問?!苯逃睦韺W也提出,學生思維的拓展通常都是在問題的引導下完成的。故此,教師一定要重視對問題的合理設置,使學生敢于回答問題,同時也善于提出問題,幫助學生實現(xiàn)對思維的拓展。教師針對部分學生有問題也不敢提問的現(xiàn)象,就應在課堂中建立和諧平等的師生關系。而教師要想讓學生善于提出問題,就需要教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善于循序漸進、引導啟發(fā),鼓勵學生主動提問,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
四、重視合作探究,培養(yǎng)學生探索精神
幫助學生樹立終生學習的理念是現(xiàn)代教育的重要目的,而學生樹立終生學習的理念就是要讓學生懂得做人、學會求知以及合作。由此可見,合作交流對于學生未來健康的重要性。例如在教學“太平軍抗擊洋槍隊”這一章節(jié)時,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進行思考“何為太平天國運動”以及“太平天國運動為何會受到中外反動勢力的聯(lián)合絞殺”等問題。學生結合課堂中的多媒體課件,可以了解到晚清時期的重要人物,例如左宗棠、李鴻章、慈禧太后以及曾國藩等。事實上,其中諸多歷史人物都是有爭議的,比如曾國藩素有“官場楷?!钡姆Q號,但也有學者表示異議,但這些都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總之,學生結合課堂中的多媒體設備,實現(xiàn)對于課堂內容的初步了解之后,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并鼓勵學生進行適當?shù)暮献鹘涣?,從而形成師生之間以及生生之間動態(tài)、合作以及高效的課堂教學局面?!皩W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睂W生與教師在課堂的交流互動中,不斷促進雙方的共同發(fā)展,有效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成效。
五、結語
互聯(lián)網時代,信息技術被廣泛應用到了現(xiàn)代教育中,這其中就包含初中歷史教學。實際與理論證明,將信息技術應用于教學中能有效優(yōu)化課堂教學,初中歷史教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可以在課前設計、設置問題、以及小組討論等環(huán)節(jié)中將信息技術應用其中,從而起到豐富教學內容,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以及營造良好教學氛圍等作用,以此有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從根本上提高課堂教學的成效。
參考文獻:
[1]吳申.淺談信息技術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運用分析[J].文理導航,2018(07).
(責編? 吳 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