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紅菊
昨夜夢醒時分,出現(xiàn)在夢里的全是母親忙碌的樣子?;秀遍g,母親離開我們已五個年頭。2015年11月7日,母親走了,享年82歲。
我的母親,是一個堅強的人。我的外婆在母親八歲時,就離開了人世,留下八歲的母親和十二歲的舅舅。為了維持生計,便由家族做主,給我年僅五歲的父親當童養(yǎng)媳。我的爺爺先后有過三任老婆,沒有后代,只好過繼兄弟兩歲的兒子當繼子。可以想想,八歲能知道什么,可母親就這樣走進張家,開始童養(yǎng)媳生活。
后來成年,嫁給父親,在那鼓勵多生的年代里,生過十個孩子,總是缺少食物,吃了上頓沒下頓,但母親從沒有抱怨過,面對嗷嗷待哺的孩子,蘿卜飯、南瓜飯、菜飯、紅薯稀飯、豆子稀飯,能想到的增加食物數(shù)量的辦法都用過,終于養(yǎng)大五女一兒。
從我記事起,慈祥的爺爺特別信任我母親,從沒有說過母親的不是。我的婆婆就很厲害了,連家里做飯的米都親自用“升子”(一種測量工具)量好,拿給母親做飯,一直到去世前五年。自古婆媳關(guān)系就難,更何況沒有血緣關(guān)系的繼子與兒媳?但母親從沒有和婆婆頂嘴,總是忙完生產(chǎn)隊里的,就忙家里的。就這樣,在夾縫中頑強的肩負起家庭的責(zé)任。
白發(fā)人送黑發(fā)人是最痛苦的事情。我的妹妹18歲時,得了病。從此,我的父母親傾盡所有,一門心思給妹妹治病。遠安、當陽,只要聽說,哪個地方有醫(yī)生可以看這個病,就立即帶著妹妹去,不辭路途遠近,不惜花費錢財。三年不停的求醫(yī)問藥,三年的辛苦揪心,但上天沒有垂憐一顆母親的拳拳愛心,依然帶走了21歲的妹妹。
辛苦養(yǎng)育的孩子,六個孩子中最小的女兒,已經(jīng)成年卻突然去世,挖心的疼痛,常年的勞累,長期的營養(yǎng)不良,一下子擊倒了母親。整整一個星期,她沒有吃,也沒有喝,就那樣呆呆的坐著,或者是躺在床上。艱難的熬過來后,母親一下子瘦成了皮包骨,風(fēng)一吹就能倒。
我的母親,是一個自重而正直的人。家里姊妹多,又是長身體的年紀,總是差糧食,吃不飽飯,母親總是安排早稀飯、中干菜飯、晚稀飯,哪怕春季去吃會中毒的“馬桑果”、秋季吃澀的張不開嘴的“茶葉果”、冬季吃苦的流口水的黃姜,確保每月不借糧食。在母親的認知里,借糧食是羞恥的事情。
小時候,我家是上中農(nóng),源于解放前爺爺有幾十畝田地、十幾畝茶園,在周圍都是貧農(nóng)的生產(chǎn)隊里,遭人歧視。逢年過節(jié)走親戚,是不準在近處的親戚家吃飯的。如在遠方的親戚家吃飯,必須得到大人的允許。在桌子上吃飯,不能只選好吃的、喜歡的吃,不能說話。別人家再好的東西,也不能要。在母親的骨子里,自尊是必須的。
那時候,尋豬草是最平常的。放學(xué)后,要尋滿一籃子豬草來喂豬,確實不易。特別是冬天,到處是枯草,尋豬草艱難異常。我們只好想些歪門邪道,用樹枝撐在籃底,上面尋一點豬草蓋著,回家倒出來就露陷了。沒辦法,就去偷偷采摘生產(chǎn)隊里油菜的黃葉子。母親發(fā)現(xiàn)了,把我們請到堂屋里跪著說清楚:偷東西對不對?今后還做不做?母親的嚴厲,成就我們的誠實和正直。現(xiàn)在看見到處是青油油的豬草,就想起小時候?qū)へi草的艱難,孩提時怎么就到處尋不見呢?
我的母親,是一個熱情善良的人。生產(chǎn)隊里,有一個癲癇病人,和他爹生活,他媽因兒子癲癇病改嫁了。母親特別同情他,他到家里來,母親總是給他一塊紅薯,或者幾個土豆,偶爾有點零食,還會留給他,他就特別喜歡到我們家來。我們姊妹幾個很不高興,抱怨沒吃飽肚子餓,母親總是說他沒有母親怪可憐的。特別是有幾次,他的癲癇病發(fā)作了,倒在地上,全身顫抖,白眼上翻,口吐白沫,沒有人敢上前。母親聽說,立馬上前,給他捏鼻子、掐人中、扯耳朵,并吩咐大家?guī)兔?,抬他回家,將他仰臥床上,打來熱水給他清洗,沒有一絲厭惡。
我的一個鄰居,六口之家,生產(chǎn)隊里分的糧食總是上半月就吃完了(大集體大鍋飯時代,按人按月分糧),然后肩上搭個藍布長口袋,挨家挨戶借糧度日。一見那人來,婆婆就會關(guān)門,母親總會偷偷從后門出去,揣給他一升米,然后嘆氣生活不易,告誡我們不準讓婆婆知道。接下來,我們就要喝很長時間的照的出人影的稀飯。
我的爺爺會木匠、篾匠、瓦工,還會給牛羊看病,給人“看屋場”,為人又熱情,方圓十里請幫忙的人很多。爺爺曾經(jīng)的三位夫人的親戚、本家親戚、母親的娘家,還有鄰居,家里來來往往的,客人從沒有斷過。母親總是熱情的燒茶、做飯,頃盡所有招待,從不會讓客人餓著肚子離開,即使沒有米了,也偷偷的從后門出去借來招待客人。所有的人情世故,母親都安排的好好的,從不給人留下話柄。母親用她的言傳身教,讓我們懂得待人熱情、仁慈、寬厚、慷慨。
我母親是勤勞聰明的。母親沒有上過一天學(xué),沒有讀過一天書,但確是遠近聞名的大廚師。方圓十幾里的人家,只要家里有紅白喜事,都要請母親去掌勺,做廚師。農(nóng)村人會做的各種菜肴、各種美食,沒有不會的。她做的飯菜,沒有一戶人家不放心。說起母親,總是說“她的一手茶飯,沒有人能比。”
就說“打豆腐”這件事情,同樣的三斤黃豆打一個豆腐,別人只能出八斤豆腐,我的母親卻能出12斤甚至13斤豆腐。遠遠近近的相鄰,總是要我母親幫忙,我家的石磨就會吱吱的響不停。后來改革開放,花林糧店還提供黃豆,專門請母親每天打兩個豆腐交給糧店賣。同樣是做“米子糖”,但母親做出來的就是又白又泡又脆又甜,拿出來擺在盤子里,小巧精致,特別好看。
白天,母親和男人一樣在泥里水里、田間地頭掙“工分”。晚上就在“油亮子”(松樹分泌有油脂的樹枝)下,開始給全家人做衣服(純手工縫制)、做鞋子(純手工縫制)、納鞋底。全家的衣服鞋子都在母親的手上,每年婆婆爺爺?shù)乃奶仔乱路呻p新鞋子是必不可少的,那是臉面,還有孩子們的。每天晚上,母親總是在做鞋子,以至于大拇指、食指手指變形,老繭重重。
下雨天,母親會被鄰居請去縫衣服(純手工),因母親還是裁縫。家人的衣服,母親總是擠出時間晚上來縫,更多的是縫補。憑布票購布的時代,一人一年就三尺布票,哪里夠用呢,母親更多的是挖空心思,將家里廢舊的各種衣物物盡其用,大的改小、粗的該細,盡量保證每個孩子有衣服、鞋子穿。實在不能穿了,也拆下來,洗干凈,整理成布片,結(jié)實點的用來做鞋幫;不結(jié)實的布片,就用米面糊粘在一起,曬干做鞋底的襯布。母親總是說,笑破不笑補,衣服舊了、有補巴有什么關(guān)系了!
作為一個童養(yǎng)媳,母親的成長是艱辛的。但是她用堅韌、剛強、勤勞、善良、聰慧,得到了我婆婆爺爺?shù)恼J可,奠定了在家庭的絕對權(quán)威,贏得親朋好友的贊許。在我們家,只要母親大聲說一句,六姊妹沒有一個人敢做聲,母親決定的事,沒有誰能反對,執(zhí)行起來沒有任何阻力。
母親用一個女人的勤勞和聰慧,將自信自強揉進每一件瑣事里,用堅韌化解家里的各種困難,用自尊自信構(gòu)建幸福的港灣。
母親在八十歲前,節(jié)假日都是親自忙碌四代的飯菜,滿滿的兩桌,色香味俱全,深受喜愛。八十歲以后,腦子開始不聽使喚,老年癡呆癥顯現(xiàn),嚴重時已認不出子女,吃東西已不知飽餓,孩子們給她挑什么她就吃什么,但她即使糊涂時,惦記的永遠是:婆婆的飯吃了沒有?孫子在床上睡醒沒有?家里的牛放沒有?……母親去世前,我們?nèi)易鎸O四代都在母親家坐著聊天,母親突然吵父親:“讓你去看波子在床上睡醒沒有?你怎么還不去?”父親假意說去看過,波子(當時已經(jīng)三十五歲)玩去了。母親不相信,馬上走出客廳,去臥室看,回來時自言自語著。
母親一輩子,從沒有為自己想過,養(yǎng)育六個子女,侍奉公婆進入耄耋之年,操持家務(wù),照顧孫子。在她的心里,家庭、老人、孩子、丈夫永遠排在前面,即使在生命即將結(jié)束時,想的念的依然是老人和孩子。每每想到這兒,淚水就止不住的流。但她又很幸福,因為生產(chǎn)隊同輩人中,只有她培養(yǎng)出一個大學(xué)生,建起三層樓房,五個子女個個孝順有加。
如果說世界上還有哪一種愛是無私的話,那就是母親對于兒女的愛;如果說世界上還有哪一種愛可以讓我們淚流滿面,那也只有母親對兒女的愛;如果說世界上還有哪一種愛可以讓我們放棄一切,那也只有母親對兒女的愛。
我的母親是平凡的,是平凡的千千萬萬個母親中的一員。但正是這些普通的母親,用她們的堅韌勤勞善良,用她們的默默奉獻,用推動搖籃的手去推動著世界。
向母親們致敬!
(作者單位:湖北省遠安縣教研師訓(xùn)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