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蔚蔚
摘 要:近年來,人們開始重視語文教學,并且將重點放在語文閱讀教學方面,閱讀作為小學生在開展語文學習中最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培養(yǎng)學生具備良好的閱讀能力是教師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不斷提高閱讀教學效率,也能夠有效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
關鍵詞:小學語文;探究欲望;教學模式;閱讀教學
在學習過程中,學生應當作為學習的主體,但是因為受到傳統(tǒng)教學思想的影響,教師在教學時認為學生需要教師的帶領才能更好學習,其實這種觀點是錯誤的,教師應當從學生的個人特點出發(fā),努力挖掘學生的學習愛好與學習興趣,通過這種方式開展具有針對性的教學模式,并且鼓勵學生開展自主學習,幫助學生取得良好的學習成績。
一、學生從被動學習轉變?yōu)橹鲃訉W習
在教學過程中,興趣是學生開展學習的最好老師。閱讀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閱讀興趣也是如此。學生將被動的學習化為主動學習,才能更好地翱翔于知識天空之上。但是培養(yǎng)學生興趣不可一日而成,而是需要教師進行精心的訓練與指導。目前來看,小學生缺乏良好的自制能力,閱讀教學主要是教師進行教育,而且學生對閱讀的態(tài)度時而冷漠、時而熱情,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時不斷發(fā)揮學生思維主動性。
首先,應當在學生具有探究欲望過程中,教師及時跟進,并且引導學生開展自主學習;其次,學生在探究過程中,難免會遇到困難,教師在側面進行提醒并且達到循序漸進的目的;最后,學生如果抵觸閱讀學習,不愿意深入思考問題,那么教師應當從心理角度對其進行實踐與輔導。
二、指導教學,授之以漁
古人曾經說過:“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边@作為一種常見的延續(xù)模式,教師在面對學生提問時,教師應當做到以下幾點:
首先,為學生提供適合的閱讀方式,并且不斷引導和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閱讀思想和學習觀點。在指導學生開展閱讀時,需要幫助學生透徹地了解每一個單詞所具備的含義,隨后了解整個語句、整篇文章,利用連續(xù)的方式,最終可以更好地理解課文,以此達到一舉兩得的目的。在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所采用的三步精讀法,通過這種方式可以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能力,學生也能將自己帶進課本中,帶著愉悅的心情開展閱讀。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學習內容,提高體驗感,同時也能夠使學生在閱讀時更加從容。
其次,采用快速閱讀法。在當前社會中,信息的過濾與篩選極為重要,這時如果學生在開展閱讀時,對每一篇文章都閱讀十分仔細,那么很難跟上時代的步伐。教師應當指導學生在閱讀時從自身的需求出發(fā),開展快速閱讀方式,同時在開展快速閱讀時,也不能忽視對課文內容的理解,保證學生在最短時間內獲得更多信息。
最后,開展相應課外活動。對于廣大小學生而言,他們年紀較小,如果長期處于一個枯燥乏味的課堂閱讀當中,他們很容易對閱讀缺乏興趣。這時,為了使學生自主閱讀,就需要對學生的生活見聞進行豐富,不斷完善學生的主觀邏輯思維和觀點,使學生具備相應的生活經驗,并且為學生推薦一些適合他們閱讀的雜志、報紙、書籍,開展多項課外活動。在正確的方法下,引導學生更好地閱讀。
三、重視朗讀,尋找含義
在閱讀過程中,可以幫助學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文章。目前來看小學低年級學生存在注意力差、穩(wěn)定性差等問題,因此教師應當為學生提供一個便于理解,方便記憶的學習內容。古人曾經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蓖ㄟ^這種反復閱讀方式,不僅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口頭表達能力,同時還能使學生在寫作時保證句子流暢靈活,內容具體明確。在朗讀過程中,學生能對所讀的文章有深刻的理解。除此之外,對于文本閱讀,學生可以積累相關的語言材料,掌握多種句型,并且學習不同的句子和段落,以此提高學生的作文能力和口語水平。
四、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
閱讀作為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之一,不能由教師替代或者包辦,而是需要引導學生主動地對文本進行吸收。在積極的思想活動中可以加深對文章的體驗與理解,并且收獲相應的思考與感悟。在教學過程中,是否能夠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成為評價一堂課成功與否的關鍵。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有較多的方法,比如聽音樂、猜謎語、講故事、做游戲等。在學習《觸摸春天》這篇文章時,教師可以將多媒體課件應用其中,為學生播放動畫與視頻,隨后學生仿佛春游一般,讓學生仿佛身臨其境般感受到萬紫千紅的春色。隨后,學生可以描述自己聽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1]。通過創(chuàng)設情景方式,可以使學生獲得更加愉悅輕松的感受,并且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能夠全身心投入到語文學習當中來。除此之外,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具備良好的欣賞能力和感受能力,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
綜上所述,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將一句話牢記于心,那就是:教學有法,教無定法。作為教師,應當把握好教學的目標,分清閱讀教學的類別,并且不斷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對學生進行多元化評價,將語文教學落到實處,只有將教學內容和學生需求相結合,才能使學生的閱讀面得到擴展,以此更好地完成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馬文燕.思維導圖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實踐研究[D].揚州大學,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