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偉浩 藍仁敏 張金恒 練海敏
【摘 要】本文闡述使用 SKA 試卷分析方法,指導南寧三中高二年級理科班學生進行考后試卷自查的情況,發(fā)現(xiàn)本次查測中,影響學生個人化學成績最重要因素是知識型失誤,其次是能力型錯誤,最后才是技能型丟分;總體來說,知識型失誤對化學成績的影響相關度明顯大于其他兩項;結合查測結果,提出高二階段化學學科核心知識的教學建議。
【關鍵詞】高中化學 SKA 試卷分析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0)02B-0154-03
在落實核心素養(yǎng)的教學導向下,重視能力培養(yǎng)、素養(yǎng)養(yǎng)成及滋養(yǎng)核心價值的教學理念已然深入人心。筆者在高中一線化學教學中發(fā)現(xiàn),僅談能力進階和素養(yǎng)養(yǎng)成可能還是不夠的,作為底層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教學仍然值得重視。畢竟,知識到能力再到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邏輯中,知識的習得是第一步。筆者所在的是廣西重點高中,我們在教學中不斷察覺,部分學生知識掌握不足,導致知識本身的教育功能和學習功能不能更好發(fā)揮,從而無法形成推動能力提升和素養(yǎng)養(yǎng)成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學習力。為此,我們嘗試從高二年級的考試試卷分析中去了解知識掌握和考試技能、能力之間的相關性,以探查知識掌握、技能和能力在化學學業(yè)成績表現(xiàn)中的作用。
本次研究采用 SKA 試卷分析技術。在基礎教育領域,試卷分析指的是試卷質(zhì)量的評價,分析報告更多是試題質(zhì)量評價報告或中高考備考復習導向報告,報告的受眾是教研人員和一線教師。此類試卷分析的起點是課標或考試大綱,落點是試卷質(zhì)量的系列指標、教學建議和備考策略,已經(jīng)發(fā)展出成熟的分析框架和分析思路。然而,以學生試卷為直接研究對象的分析方法鮮有研究。站在學生視角的研究無疑給學生的學以最大的幫助,真正落實以生為本、以學為本的理念。本文嘗試以 SKA 試卷分析技術的應用為例,梳理和完善學生的試卷分析方法,同時進行學生知識掌握、答題技術能力的研究。
一、SK 試卷分析技術及校本化改進
(一)SK 試卷分析技術介紹
北京師范大學郭召良教授于 2008 年北京高考研討會上初次提出“SK 試卷分析技術”,由參會的蔡文雄老師整理記錄,該分析技術主要功能是診斷答題,對錯誤進行歸納和分類,并提出相應的解決對策。
SK 試卷分析技術內(nèi)容包括技能型錯誤(S 型)和知識型錯誤(K 型)。技能(Skill)缺失型錯誤(S型)表現(xiàn)為:分明會做,反而錯了;很有把握的題,卻做錯了;明明會且非常簡單,卻落筆就錯。其錯誤原因,如審題錯誤、抄寫錯誤、計算錯誤、筆誤等。知識(Knowledge)欠缺型錯誤(K 型)表現(xiàn)為:第一遍做對了,后來改錯了;回答不嚴密、不完整;不會做題(回憶不起來,缺乏思路)等。主要是對化學中的有機化學、化學反應原理、元素化合物、化學計算等知識的掌握存在欠缺錯誤。SK 試卷分析技術操作的具體步驟:第一,確定導致答題丟分的錯誤類型;第二,統(tǒng)計各類型錯誤失分數(shù)值;第三,根據(jù)錯誤制訂改進目標及策略。SK 試卷分析技術反饋于教學的作用,對學生而言,指導學生進行試卷分析,幫助學生明確調(diào)整的方向,促進學生自評和反思,提升學生學習的自我監(jiān)控水平;對教師而言,可以根據(jù)學生共性問題改進教學,開展針對性專題訓練或個性化指導。
(二)SKA 試卷分析方法
本研究使用的 SKA 試卷分析方法是 SK 試卷分析技術校本化改進版本。郭召良教授提供了 SK 試卷分析技術的大體框架,但并未提供具體研究案例,也未見更多其他研究者開展具體實踐和深入研究。在中國知網(wǎng)上關于 SK 試卷分析技術應用于試卷分析的相關文獻僅有 1 篇。結合校情和學情,我們對 SK 試卷分析技術進行了改進,增加一個“能力(Ability)”維度,制定我校特色的 SKA 試卷分析方法,設計《南寧三中 SKA 試卷分析表》。按布盧姆教學目標分類法,認知領域分為六類層級目標:知道/知識(knowledge)、領會(comprehension)、應用(application)、分析(analysis)、綜合(synthesis)、評價(evaluation)。前三個目標是認知的初級層級,一般而言有直接、明確、無歧義的客觀性答案;后三個目標是認知的高級層級,一般不存在唯一答案,是發(fā)散開放和生成性的回答。我們研制的試卷分析表是給學生自查使用的,在“能力(Ability)”項的自查要求中不合適直接使用布盧姆關于認知的目標劃分,也不應該按教師教學分析的“能力”概念來要求學生自查自省,因此我們重新界定 SKA 試卷分析法的“能力(Ability)”概念。我們把“能力(Ability)”內(nèi)涵范圍縮小,“能力”自查簡化為三層級:理解、分析和綜合。學生在“能力(Ability)”項自查的指導語是:理解偏頗、分析不全、綜合不夠。其他兩項知識(Knowledge)和技能(Skill)的自查指導沿用郭召良教授方案。
本研究對學生自查自評能力要求較高。為提高查測的信度和效度,我們制定了南寧三中 SKA 試卷分析表(學生自查表)使用步驟。第一步,指導使用自查表,化學教師指導被試班級學生使用自查表,辨析錯誤失分的案例,講明知識型錯誤、技能型錯誤和能力型錯誤的區(qū)別,用時 20 分鐘;第二步,發(fā)放自查表,結合當期化學科考試成績細分表(具體到小題得分情況),開展自查反思評價,用時 40 分鐘。第一步是關鍵,目的是讓學生理解自查項目要求,保證后續(xù)調(diào)查的效度;指導教師要結合案例分析,精心設計制作自查指導課件。第二步是自查自評階段,教師全程在場,適時指導。
二、SKA 試卷分析技術的具體應用
(一)使用 SKA 試卷分析技術的說明
選擇我校和柳州市聯(lián)考的試卷作為學生 SKA 自查分析的試卷,參與學生為南寧三中高二年級兩個理科班。該次試卷命制質(zhì)量較高,卷面滿分 100 分,采取網(wǎng)絡閱卷,題目小分成績由電腦系統(tǒng)導出。教師先完成試卷講評課,使學生初步明白錯誤后,再發(fā)放 SKA 自查表,由化學科任教師指導解讀后學生再開始填寫,進行深度自評。剔除無效問卷,獲得有效問卷 67 份。運用統(tǒng)計學分析軟件 SPSS.25 進行統(tǒng)計和分析。根據(jù)數(shù)據(jù)的性質(zhì),主要采用描述性統(tǒng)計和相關性統(tǒng)計進行分析。
(二)采用 SKA 試卷分析技術進行分析得到的結論
結論一,從統(tǒng)計看,失分均值排序:知識型總失分(23.37 分)>能力型總失分(14.2 分)>技能型總失分(11.01 分)。從絕對失分的排序看,知識型失分第一,能力型失分其次,最后是技能型失分。
但僅從描述性統(tǒng)計來看,不足以判定各項失分和個人化學學業(yè)成績的相關情況,有必要進行失分情況和個人成績的相關性分析。在此我們進行總失分和知識型總失分、能力型總失分和技能型總失分的相關性分析,采用皮爾遜相關性進行推斷。下表為化學總失分和各失分項目的皮爾遜相關性統(tǒng)計情況。
結論二,化學總失分和知識型(K 型)失分在 0.01 水平上顯著相關,化學總失分和技能型(S 型)失分以及能力型(A 型)失分均是在 0.05 水平上顯著相關。相關度排序:知識型失分(0.723)>能力型失分(0.316)>技能型失分(0.271)。這表明影響學生個人化學成績最重要因素是知識型失誤,其次是能力型錯誤,最后才是技能型丟分。知識型失誤對化學成績的影響相關度明顯大于其他兩項。
這個結論出乎我們的意料。在慣常認知中,和學生化學成績表現(xiàn)直接相關的應是學生的化學理解和化學問題解決能力,即更高層次的素養(yǎng)要求。出現(xiàn)這種情況,我們認為有兩種原因:第一,化學科知識體系龐大,識記性內(nèi)容繁多,高二年級學生在當前階段對核心知識的梳理和掌握欠缺;第二,對于紙筆考試而言,能力和素養(yǎng)立意的命題最終還是會落腳到核心知識考查上。對作為根基性的核心知識掌握不牢,不利于能力發(fā)展和學科素養(yǎng)養(yǎng)成。
三、研究得到的總結論和教學建議
查測表明,影響本次高二年級化學考試成績的最大因素是知識掌握程度,其次才是能力和技能。在以學生素養(yǎng)培育為本的今天,為更好落實學科核心素養(yǎng),化學教師必須關注素養(yǎng)的培育基石—— 學科核心知識。在素養(yǎng)教育背景下,教師雖然走出知識本位,但并不是要否定知識學習。結合本次研究結果,我們從學科核心知識學習到關鍵能力打造再到學科素養(yǎng)、核心價值養(yǎng)成發(fā)現(xiàn),在這一培養(yǎng)邏輯下,我們必須重視學生學科核心知識的教學?;诨瘜W科特點,特別在高一、高二年級教學中,夯實三基尤為重要。
建議教師要重視化學核心知識教學,緊扣化學科知識結構基礎和中心地位的知識點。例如,以元素周期表為中心的“位、構、性”知識,典型元素化合物的遞變規(guī)律知識等,讓這些知識發(fā)揮核心骨架作用。進行“再生”和“遷移”,就能高效統(tǒng)領和整合化學學科中的許多貌似紛繁雜亂的知識。建議在教學中把那些具有內(nèi)在邏輯、具有連貫性和一致性的化學知識性內(nèi)容進行分類、類比、比較和分析。同時要善用思維導圖、模型圖等手段輔助識記,注重預設、生成、互動、解疑、建構、表達、分享。這對學生化學核心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大有裨益。
就這個研究來說,我們指導了學生使用 SKA 試卷分析技術對化學試卷進行自查診斷,以了解自己當前化學學習狀況。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積極參與自評和反思,取得較好的效果。SKA 試卷分析本質(zhì)上是一種元認知學習工具,也是一種自我檢視的工具。學生從中學會自我反思、調(diào)整學法。學生學會運用此項技術后,學生自我調(diào)整學習的能力得到提升。大部分學生把化學的自查方法遷移到其他學科,也取得較好的成效,從而促進學業(yè)發(fā)展。
【參考文獻】
[1]于偉東.SK試卷分析技術在高中生物試卷講評課中的應用[J].中學生物學,2016(5)
【基金項目】2019 年廣西教育科學規(guī)劃課題“新高考背景下普通高中課程設置和教學改革的實踐探索—— 以南寧市第三中學為例”(2019A056)。
【作者簡介】貝偉浩(1972— ),男,廣西昭平人,碩士,中學高級教師,南寧市第三中學科研處主任,研究方向:中學教育教學及教育管理研究。
(責編 盧建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