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兩彈一星”精神是老一輩科學家、革命家在建國初期的風雨征程中,熔鑄和鍛造的寶貴精神財富,蘊含著濃厚的愛國主義情懷。新時期將“兩彈一星”精神融入中學愛國主義教育,可以從豐富“兩彈一星”精神教育的素材,創(chuàng)新“兩彈一星”精神教育的方法,提高“兩彈一星”精神教育的質量幾個方面進行探討。
關鍵詞:兩彈一星;中學教育;愛國主義
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fā)的《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指出:“新時代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對于振奮民族精神、凝聚全民族力量,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1]“兩彈一星”精神集中體現(xiàn)了科研工作者“熱愛祖國、無私奉獻”的崇高精神境界,蘊含著豐富的愛國主義教育資源,新時代將“兩彈一星”精神融入中學愛國主義教育,可以為愛國主義精神在中學的培植和踐行拓展新視野、提供新思路。
一、“兩彈一星”精神與愛國主義教育
“兩彈一星”精神是共產(chǎn)黨人在特定的時代和歷史環(huán)境中產(chǎn)生的,其核心是以民族振興為己任的愛國奮斗精神,具有鮮明的時代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兩彈一星”精神與愛國主義教育的內涵也在不斷演替更新。
(一)“兩彈一星”精神的內涵
50多年前,老一輩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科學家和廣大的科技工作者排除千難萬險,克服重重困難,來到青海海北金銀灘草原,投入研制我國國防重器的偉大事業(yè)。他們扎根高原、艱苦創(chuàng)業(yè),以民族復興為使命,以國家未來為擔當,廣泛凝聚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完成了人類文明史上勇攀科技高峰的壯舉。在他們偉大的創(chuàng)業(yè)實踐中孕育和形成了以“熱愛祖國、無私奉獻,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大力協(xié)同、勇于登攀”為內涵的“兩彈一星”精神。其中“自力更生,艱苦奮斗”是科研人員迎難而上,奮勇拼搏的精神動力,“大力協(xié)同,勇于攀登”是舉國并進、集智攻關的政治優(yōu)勢的有力彰顯,“熱愛祖國,無私奉獻”是科研人員開拓進取、自強不息的精神支柱?!皟蓮椧恍恰本袷抢^“長征精神”、“延安精神”之后所創(chuàng)造出來的又一種偉大精神,與“載人航天”精神一起構筑了我國現(xiàn)代精神文化發(fā)展的四個里程碑,是我們極其寶貴的精神財富。
(二)愛國主義教育的內涵
愛國主義首先令人想到“民族感情”,似乎它只是一個與“民族”有關的概念。其實,在本質上它與“國家意識”、“國家認同”有著更深刻的聯(lián)系。愛國主義作為一種意識形態(tài),它明確了現(xiàn)存國家政權的政治合法性,它是一面旗幟,是民族團結、共同奮斗的精神支柱。在愛國主義教育中,民族情感是紐帶,國家意識才是核心。隨著時代的演進,愛國主義的內涵也不斷發(fā)生變化。在當代中國,愛國主義同熱愛社會主義、擁護中國共產(chǎn)黨的領導、堅持改革開放、實現(xiàn)偉大夢想有機地統(tǒng)一于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實踐之中。[2]我們所要弘揚的愛國主義,就是發(fā)自內心地維護國家主權,統(tǒng)一和尊嚴,牢固樹立“四個意識”,鞏固“四個自信”,自覺融入到推動國家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的實踐當中,把對祖國的忠誠和全面實現(xiàn)小康社會以及國家現(xiàn)代化建設的時代精神結合起來,為社會主義事業(yè)和民族復興大業(yè)奉獻終身。
二、“兩彈一星”精神與愛國主義教育的關系
江澤民同志指出,“兩彈一星”精神的核心是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精神和科學精神的活生生的體現(xiàn),我們要繼續(xù)發(fā)揚光大這一偉大精神,使之成為全國各族人民在現(xiàn)代化建設道路上奮勇開拓的巨大推動力量。[3]“兩彈一星”精神是新中國成立初期共產(chǎn)黨人愛國主義情懷的有力彰顯,是科研人員“強國之志、報國之行”的具體實踐,二者是須臾不可分離的。
(一)“兩彈一星”精神包含豐富愛國主義精神
愛國主義是激勵中華民族開拓進取、自強不息的偉大精神支柱,也是推動中國社會歷史向前發(fā)展的強大精神力量。在“兩彈一星”研制過程中,無數(shù)研究人員放棄國外的優(yōu)越條件,以民族未來為己任,舍小家顧大局,自覺把個人理想與祖國命運聯(lián)系起來,在沉默中共同堅守著以身許國的誓言。他們高舉愛國主義旗幟,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櫛風沐雨砥礪前行,以血肉之軀鑄就“兩彈一星”精神,成為中華民族面臨困難仍邁步求索的光輝寫照?!皟蓮椧恍恰钡某晒ρ兄?,對于打破西方大國核威脅和核訛詐,改變我國百年積弱的國防現(xiàn)狀,維護國家安全和民族獨立有著不可磨滅的現(xiàn)實意義。新時期我們應該以“兩彈一星”精神為素材和媒介,讓愛國主義情懷通過潤物細無聲的方式融入到中學校園的各個層面,把對祖國的忠誠和全面實現(xiàn)小康社會以及國家現(xiàn)代化建設的時代精神結合起來,引導廣大中學生為社會主義事業(yè)和民族復興大業(yè)奉獻終身。
(二)宣傳“兩彈一星”精神是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抓手
在新時代厚植愛國主義情懷,是樹立文化自信、維護社會穩(wěn)定、增強民族凝聚力和民族自豪感的有效途徑?!皟蓮椧恍恰笔聵I(yè)凝聚著科技工作者報效祖國的熱血和忠貞,以及甘愿奉獻青春乃至生命的崇高信念。正是這種“熱愛祖國,無私奉獻”的精神的傳承和賡續(xù),引導著無數(shù)中華兒女戰(zhàn)勝千難萬險,攻克層層關隘,創(chuàng)造了一個又一個彪炳史冊的人間奇跡?!皟蓮椧恍恰本衽c中學愛國主義教育在方向上具有高度一致性,內容上具有深度的契合性,新時代下,我們面對的是新情況和新問題,而“兩彈一星”精神依然鼓舞著我們攻堅克難。以“兩彈一星”教育基地、典型人物和事跡為載體,將“兩彈一星”精神融入中學愛國主義教育,充分挖掘、整合和利用“兩彈一星”精神的育人功能和育人價值,不斷提高中學生政治認同、科學精神和道德品質,對提升中學愛國主義教育質量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和現(xiàn)實意義。
三、“兩彈一星”精神融入中學愛國主義教育的有效途徑
“兩彈一星”精神是中華民族實現(xiàn)中國夢的精神“圖騰”,是中學弘揚愛國主義精神、鑄就精神高地不可多得的寶貴財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以后,“兩彈一星”精神展示出更加蓬勃的生機。探索“兩彈一星”精神融入中學愛國主義教育的有效途徑,可以從一下幾個層面進行:
(一)以“兩彈一星”精神為素材豐富愛國主義教育內容
“兩彈一星”精神是建國初期,社會各界在黨的領導下,積極投身研發(fā)時所凝聚與形成的精神財富。同時,經(jīng)過半個世紀的傳承與拓展,這種精神在時代的發(fā)展中被賦予了新的意義與作用,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兩彈一星”精神中蘊含豐富的內容和優(yōu)秀的成分,可以使中學愛國主義教育內容具體化、形象化、生動化,是新時期滋養(yǎng)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思想資源。“兩彈一星”工程是在國家成立初期一窮二白的基礎上啟動的,以“兩彈一星”工程研制為切入點,引導中學生從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廣大科研人員進行國防安全事業(yè)建設的歷史脈絡中,切實感受中國社會主義事業(yè)的發(fā)展艱辛歷程,從而不斷增強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認同感?!皟蓮椧恍恰痹獎字?,有19位是毅然放棄國外優(yōu)越條件,回到百廢待興的祖國。中國原子彈負責人錢三強說:“報效祖國是我們發(fā)初衷,我們應該和其他科學家一起,使原子核這門新興科學在祖國的土地上生根、開花、結果”;[4]著名空氣動力學家郭永懷,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懷里依然緊抱著機密文件;以“兩彈一星”精神典型科學家為素材,充分發(fā)揮榜樣的力量,有利于廣大中學生將創(chuàng)新、奮進以及愛國等寶貴精神品質注入自己的靈魂深處。
(二)以“兩彈一星”精神為載體創(chuàng)新愛國主義教育方法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八屆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九次集體學習時強調:“弘揚愛國主義精神,要深化愛國主義教育研究和愛國主義精神闡釋,不斷豐富教育內容、創(chuàng)新教育載體、增強教育效果”。[5]新時期提升核愛國主義宣傳教育的精準度和實效性,不可避免地要開辟新的教育平臺和載體。利用“兩彈一星”精神為載體創(chuàng)新中學愛國主義教育方法,首先要將思想政治類課程作為主渠道,將“兩彈一星”精神融入課堂教學,并且要營造良好的教育環(huán)境,使顯性教育與隱性教育相結合;其次要建設“兩彈一星”精神的研究平臺和宣傳教育隊伍,加強“兩彈一星”精神文藝作品的創(chuàng)作和文化載體的建設,加強“兩彈一星”精神的宣傳力度,并且將“兩彈一星”精神融入校園文化建設,開展專題教育活動。如組織開展有關“兩彈一星”精神知識競答和辯論賽和主題班會活動等,也可以建設“兩彈一星”專題教育網(wǎng)站和公眾號,利用新媒體擴大“兩彈一星”精神的影響力。最后,要充分利用社會實踐活動,促進學生知行合一。可以構建以“傳承與弘揚兩彈一星精神”為主題的旅游路線,遴選一批有影響、有標志性的事件發(fā)生地作為教育基地,讓中學生在游覽歷史遺跡、參觀革命館舍中建立起歷史與當下的聯(lián)系,產(chǎn)生強烈的情感共鳴和歷史自覺,不斷加深愛國主義情懷。
(三)以“兩彈一星”精神為契機提高愛國主義教育質量
“舟循川則游速,人順路則不迷”,撥正航向好行船,新時期要以“兩彈一星”精神為契機,在中學堅持不懈培育和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培育優(yōu)良校風和學風,為中學導正辦學方向、筑牢思想基礎、提供價值引領。[6]提升“兩彈一星”精神融入中學愛國主義教育的實效性,要遵循不同學段的教育規(guī)律和人才成長規(guī)律,不斷提升愛國主義教育的質量。首先,教師要更新教學觀念,不斷提升自己對“兩彈一星”相關知識的了解,并自覺將其運用到日常教學之中,不斷更新教學手段,探索運用中學生喜聞樂見的沉浸式、交互性教育方式進行教學,用“潤物細無聲”的方式講好大道理,積極適應中學生的思想行為新特點,切實強化教育對象對“兩彈一星”精神的認知認同,讓廣大中學生將愛國主義精神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其次,除了系統(tǒng)分析“兩彈一星”精神核心內涵以外,還要與時俱進,詮釋其具有的時代價值,讓廣大中學生認識到,“兩彈一星”精神彰顯黨的統(tǒng)一領導的組織優(yōu)勢,體現(xiàn)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yōu)勢,是奮進新時代、共筑中國夢的強大精神力量和信念支撐,從而不斷提升中學生的政治認同。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新的歷史節(jié)點呼喚每一位青年學生以愛國主義為精神力量、堅定信念和行動自覺,自發(fā)融入改革開放偉大事業(yè)的政策之中,將愛國之情轉化為實際行動,齊心協(xié)力走向民族復興的偉大愿景,讓愛國之情綿延不絕,報國之志生生不息。
參考文獻
[1] 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fā)《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EB/OL].http://www.gov.cn/zhengce/2019-11/12/content_5451352.htm.
[2] 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在京舉行大會隆重表彰為研制“兩彈一星”作出突出貢獻科技專家[N],人民日報,1999-09-19(01).
[3] 陳丹,葛全能.錢三強傳[M].中國青年出版社,2017(10).
[4] 習近平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九次集體學習[EB/OL].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5-12/30/c_1117631083.htm.
[5] 堅持正確政治方向——談學習貫徹習主席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的重要講話[N],解放軍報,2016-12-10(01).
作者簡介:蔣露薇(1995- ),女,青海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學科教學(思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