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主要闡述了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的歷史邏輯、理論邏輯、實踐邏輯,分析了堅持和完善國家治理體系的深遠意義。
關鍵詞:國家制度;治理體系;邏輯;意義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從13個方面系統(tǒng)總結和深刻闡述了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的顯著優(yōu)勢,緊緊圍繞“堅持和鞏固什么”“完善和發(fā)展什么”,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舉措,提出了把新時代改革開放推向前進的根本要求,是我們堅定“四個自信”的基本依據。我們既要全面把握全會確定的制度建設和治理能力建設的重大原則要求,又要深刻理解其歷史邏輯、理論邏輯、實踐邏輯,切實增強貫徹落實的自覺性、主動性。
一、歷史邏輯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是中國社會長期歷史演進和深層結構變革的根本制度成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具有深厚的中華文化根基。它開創(chuàng)于改革開放新時期,建立在我們黨90多年長期奮斗基礎上。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專題研究制度建設問題,把制度建設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這是對制度穩(wěn)定性的歷史傳統(tǒng)的深層回應,反映了我們黨對中國社會內在治理邏輯的深刻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近代以來中國制度轉型的集大成者。近代以來,制度變革成為中國應對歷史大變局的根本抉擇。中國社會各階層相繼拿出自己的變革方案,但都以失敗告終。直到中國共產黨登上歷史舞臺,中華民族才浴火重生。黨領導人民打碎了舊世界,建立了新中國,并經過70年多的不懈努力,逐步探索、建立、發(fā)展、完善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
二、理論邏輯
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是對馬克思主義國家學說基本原理的集中運用。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踐相結合的產物。馬克思主義國家學說是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根本理論依據。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是由經濟社會發(fā)展狀況所決定的。馬克思主義認為,國家是從社會中產生出來的治理機構,同時也隨著社會發(fā)展而不斷發(fā)展。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基礎的逐步發(fā)展壯大,在不斷回應和解決經濟社會發(fā)展遇到的一系列現實問題的過程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也日趨成熟完善。
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對經濟社會發(fā)展具有重要反作用。一定的經濟基礎決定一定的國家形式,國家形式對經濟社會發(fā)展又有反作用。當今世界各國發(fā)展的事實充分表明:國家治理體系高效、國家能力強,經濟社會就能持續(xù)健康發(fā)展;國家治理體系低效、國家能力弱,經濟社會就難以持續(xù)健康發(fā)展;制度優(yōu)勢是一個國家的最大優(yōu)勢,制度競爭是國家間最根本的競爭。完善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實質上就是對這一規(guī)律的自覺運用。當代中國國家治理體系的最大創(chuàng)造性在于,通過黨的領導制度這一我國的根本領導制度,既確保國家始終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又確保國家不斷抑制自身官僚化傾向。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把堅持和完善黨的領導制度放在首要位置,突出了黨的領導制度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中的統(tǒng)領地位,抓住了國家治理的關鍵和根本。
三、實踐邏輯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是黨領導人民對社會主義建設規(guī)律進行艱辛探索而取得的偉大成就。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是黨和人民歷經千辛萬苦、付出各種代價取得的寶貴成果,經受了實踐檢驗,彰顯了實踐偉力,必將在實踐中不斷發(fā)展完善。實踐已經充分證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是一套行得通、真管用、有效率的制度和治理體系。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自覺性”在實踐中得到不斷彰顯。改革開放以來,黨著眼制度的長期性、根本性和可靠性,先后作出領導制度改革、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實施依法治國等一系列重大制度性決策。在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全面總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制度優(yōu)越性,部署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重大任務,為我們推動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明確了時間表、路線圖。 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能動性”在實踐中得到持續(xù)強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正在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良性軌道上運行,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必將取得決定性勝利,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強有力的制度保障。
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是我們黨站在“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歷史交匯點上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會議,是在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之際、我國處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關鍵時期召開的一次具有開創(chuàng)性、里程碑意義的會議,對堅持和完善國家治理體系具有深遠意義,具體表現為:
(一)推動了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歷史演進
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走上了實現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的道路。社會主義制度的確立,實現了中國歷史上最深刻最偉大的社會變革,為當代中國的發(fā)展進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團結帶領人民開創(chuàng)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斷完善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當代中國煥發(fā)出前所未有的生機活力。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領導人民統(tǒng)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zhàn)略布局,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更加完善、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明顯提高,為政治穩(wěn)定、經濟發(fā)展、文化繁榮、民族團結、人民幸福、社會安寧、國家統(tǒng)一提供了有力保障。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從黨和國家事業(yè)發(fā)展的全局和長遠出發(fā),專題研究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問題,審議通過《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全面總結黨領導人民在我國國家制度建設和國家治理方面取得的成就、積累的經驗、形成的原則,重點闡述堅持和完善支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部署需要深化的重大體制機制改革、需要推進的重點工作任務,為新時代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是一篇馬克思主義的綱領性文獻,也是一篇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政治宣言書。在過去、現在與未來的縱貫線上,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無疑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義。
(二)黨和國家事業(yè)興旺發(fā)達的根本保障
一個國家的現代化,不僅是經濟的現代化、技術的現代化、國防的現代化,更是制度和治理的現代化。實踐證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植根中國大地、具有深厚中華文化根基、深得人民擁護的制度和治理體系,是具有強大生命力和巨大優(yōu)越性的制度和治理體系,是能夠持續(xù)推動擁有近十四億人口大國進步和發(fā)展、確保擁有五千多年文明史的中華民族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進而實現偉大復興的制度和治理體系。時代在不斷進步、實踐在不斷深入、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要在不斷增長,面對國家治理的新任務新要求,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也須與時俱進、不斷完善發(fā)展。習近平同志指出:“我國國家治理體系需要改進和完善,但怎么改、怎么完善,我們要有主張、有定力?!秉h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決定》提出了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總體目標:到我們黨成立一百年時,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上取得明顯成效;到2035年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到新中國成立一百年時,全面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更加鞏固、優(yōu)越性充分展現。這個總體目標與我們黨已經確立的到建黨一百年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到新中國成立一百年時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戰(zhàn)略目標相一致,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立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歷史方位,對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作出的戰(zhàn)略安排,是堅持和完善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的綱領性文獻,對于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三)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的有力舉措
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國際形勢復雜多變,我們面臨的風險挑戰(zhàn)之嚴峻前所未有。這些風險挑戰(zhàn),有的來自國內,有的來自國際,有的來自經濟社會領域,有的來自自然界。我國正處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關鍵時期。順應時代潮流,適應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統(tǒng)攬偉大斗爭、偉大工程、偉大事業(yè)、偉大夢想,不斷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新期待,戰(zhàn)勝前進道路上的各種風險挑戰(zhàn),必須在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上下更大功夫。習近平同志指出:“我們要打贏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zhàn),必須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運用制度威力應對風險挑戰(zhàn)的沖擊”。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擁有眾多顯著優(yōu)勢:堅持黨的集中統(tǒng)一領導,堅持黨的科學理論,保持政治穩(wěn)定,確保國家始終沿著社會主義方向前進的顯著優(yōu)勢;堅持人民當家作主,發(fā)展人民民主,密切聯系群眾,緊緊依靠人民推動國家發(fā)展的顯著優(yōu)勢;堅持全面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切實保障社會公平正義和人民權利的顯著優(yōu)勢;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fā)展思想,不斷保障和改善民生、增進人民福祉,走共同富裕道路的顯著優(yōu)勢;堅持改革創(chuàng)新、與時俱進,善于自我完善、自我發(fā)展,使社會始終充滿生機活力的顯著優(yōu)勢;堅持黨指揮槍,確保人民軍隊絕對忠誠于黨和人民,有力保障國家主權、安全、發(fā)展利益的顯著優(yōu)勢;堅持獨立自主和對外開放相統(tǒng)一,積極參與全球治理,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不斷作出貢獻的顯著優(yōu)勢等。我們更應該轉變顯著優(yōu)勢為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的“有力武器”。同時我們要深刻理解打贏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zhàn),就必須充分認識十九屆四中全會研究部署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問題的重大意義,加強頂層設計,系統(tǒng)推進制度建設,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不斷把制度優(yōu)勢更好轉化為治理效能來應對風險挑戰(zhàn)的沖擊;要立足當前、著眼長遠,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堅持把“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作為加強黨的建設永恒課題和全體黨員、干部終身課題,在學懂弄通做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上下功夫,提升運用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指導實踐的能力。
作者簡介:薛占祥,延長石油銷售公司黨委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