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德宏
(甘肅中醫(yī)院白銀分院 甘肅 白銀 730900)
艾滋病是一種高病死率傳染性疾病,且發(fā)病逐年呈上升趨勢。臨床難以治愈,治療以控制病情發(fā)展及緩解癥狀為主。目前主要以國際公認的HAART 方案為主,但是需要病人長期口服藥物,加之自身免疫缺陷,藥物性肝損傷在患病人群中最為常見,近年來隨著傳統(tǒng)醫(yī)學(xué)對此病認識的深入,其治療的有效性和廣泛性得到廣泛認同。我們結(jié)合傳統(tǒng)醫(yī)學(xué)辨證論治理念,以院內(nèi)協(xié)定方隴中護肝顆粒為主要藥物,選擇我院自2017 年3 月—2019 年3 月治療的60 例艾滋病藥物性肝損傷患者,療效顯著,現(xiàn)總結(jié)報道如下。
60 例艾滋病藥物性肝損傷患者,其中男44 例,女16 例。年齡18 ~42 歲,平均年齡29 歲,病程2 ~7 年,平均3.27年。臨床表現(xiàn)為精神不振,腹部脹滿,食欲不佳,大便溏泄,口干口苦,惡心、脅痛,脘腹痞滿等。按就診次序編號,應(yīng)用隨機數(shù)字表將病例進行隨機化分組,A 組30 例,B 組30 例。兩組之間一般資料比較無顯著差別,P>0.05。
表1 兩組患者一般情況比較
診斷標準艾滋病診斷標準:參照《艾滋病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診斷標準》(W S293-2008)、《艾滋病診療指南(2011版)》。
①符合上述診斷標準;②符合西醫(yī)HAART 入組標準,且出現(xiàn)藥物性肝損傷辯證為肝郁脾虛型;③近期未用其他藥物或方法治療者;④按照醫(yī)囑定期治療;⑤同意接受口服隴中護肝顆粒及雙環(huán)醇者。
①不符合診斷及納入標準;②治療期間死亡者;③合并原發(fā)性肝臟疾病者;④有顯著性其他臟器病變影響檢查指標者;⑤不能按時配合治療且隨訪者。
所有患者常規(guī)口服拉米夫定300m g 一日一次,依班偉倫600mg 一日一次,替諾福韋300mg 一日一次基礎(chǔ)上。
A 組:30 例患者口服隴中護肝顆粒(柴胡10g,川芎10g 人參30g 炒白術(shù)15g 茯苓15g,制香附10g,炒枳殼10g,郁金10g,寇仁6g,丹參30g,當歸15g,茵陳30g,五味子20g,白芍15g)。開水沖至100ml,口服,一日兩次,一日一劑,連服30 天為一療程,連服兩療程。
B 組:30 例患者口服雙環(huán)醇片,口服25mg,一日三次。連服30 天為一療程,連服兩療程。
3.1 標本采集 所有患者治療后一月、兩月抽取空腹血,檢測ALT、AST、TBiL 和DBiL。
3.3 統(tǒng)計學(xué)方法
數(shù)據(jù)采用S P S S17.0 統(tǒng)計學(xué)軟件分析處理,計數(shù)資料采用率(%)表示,行χ2檢驗,計量資料用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行t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xué)意義。
3.4 療效分析
治療2 療程后,A 組ALT、AST、TBiL 均較前次好轉(zhuǎn)(P<0.05),D B i L 均較前次無顯著改善(P>0.05);B 組ALT、AST 均較前次好轉(zhuǎn)(P<0.05),TBiL 治療后一月與兩月比較無統(tǒng)計學(xué)差異(P>0.05),DBiL 均較前次無顯著改善(P>0.05)。治療效果見表2-5。
表2 治療2 療程后ALT 評價結(jié)果(±s)
表2 治療2 療程后ALT 評價結(jié)果(±s)
注:與治療前比較#P <0.05,與治療一月比較*P <0.05,
n 治療前 一月 兩月A 組 30 102.07±40.52 86.80±34.54# 70.00±27.3*B 組 30 104.57±39.87 86.43±35.92# 54.23±18.42*P 0.810 0.968 0.011 t-0.241 0.040 2.622
表3 治療2 療程后AST 評價結(jié)果(±s)
表3 治療2 療程后AST 評價結(jié)果(±s)
注:與治療前比較#P <0.05,與治療一月比較#P <0.05,
n 治療前 一月 兩月A 組 30 119.93±46.58 98.93±43.45# 81.47±38.34#B 組 30 122.40±46.84 99.23±40.09# 62.83±26.23#P 0.839 0.978 0.032 t 0.205 0.028 0.011
表4 治療2 療程后TBiL 評價結(jié)果(±s)
表4 治療2 療程后TBiL 評價結(jié)果(±s)
注:與治療前比較#P <0.05,與治療一月比較*P <0.05。
n 治療前 一月 兩月A 組 30 17.20±9.08 15.11±7.99# 13.23±6.86*B 組 30 15.47±8.88 13.10±7.20# 13.80±5.37 P 0.459 0.310 0.723 t 0.746 1.023 0.356
表5 治療2 療程后DBiL 評價結(jié)果(±s)
表5 治療2 療程后DBiL 評價結(jié)果(±s)
n 治療前 一月 兩月A 組 30 6.35±2.52 5.53±1.86 5.59±1.84 B 組 30 5.96±2.88 4.97±2.05 7.55±10.78 P 0.579 0.267 0.330 t 0.558 1.121 0.983
艾滋病的社會危害性已受人們的廣泛認識,是由可專門針對人體CD4+T 淋巴細胞進行攻擊的艾滋病毒(HIV)所引發(fā),具有明顯傳染特質(zhì)的疾病[1-2],其大量損傷T 淋巴細胞。致使人體免疫能力下降或徹底喪失,從而提高了其他疾病的患病率。目前高效抗逆轉(zhuǎn)錄病毒療法(HAART)是臨床近些年公認的最有效干預(yù)手段,其能最有效的降低病毒復(fù)制能力,但不能徹底清除病毒[3],而且臨床需要長期服藥,這也導(dǎo)致了臨床藥物性肝損傷的高發(fā)生率,治療所帶來的臨床不良反應(yīng)也越來越受到重視。
艾滋病應(yīng)屬于中醫(yī)“疫病”、“伏氣溫病”、“虛勞”等范疇[4]。艾滋病患者多數(shù)較為年輕,多為房事不潔或有異常性生活史,血液傳播及母嬰傳播也是其主要傳播途徑[5-6]。男性患者居多。耗傷腎氣,腎精虧損,遭受邪毒入侵,先天之精受損,后天之精生化無源,自身抵抗力下降,感染瘟疫邪毒,加之長期服用抗病毒藥物,損傷肝氣、脾氣,致使肝脾受損,出現(xiàn)功能異常。且此病難以治愈,生存期限較短,故情志不舒,肝失疏泄,舊思氣結(jié),損傷脾氣,脾失運化,肝郁犯脾,脾胃失和,出現(xiàn)胸脅脹悶,精神不振,食欲不佳,口干口苦,脘腹痞滿等癥狀。中醫(yī)歸屬“脅痛”、“黃疸”范疇,病位在肝膽。故以疏肝健脾為治法,采用我院隴中護肝顆粒治療,以達疏肝解郁,和胃健脾之功效。
通過研究可知,隴中護肝顆粒對ALT、AST 有降低作用,但隨著研究時間延長,雙環(huán)醇組下降更為明顯。隴中護肝顆粒對TBiL 有降低作用,其2 療程觀察結(jié)果與雙環(huán)醇組相當,兩組在兩個療程的研究中對DBiL 改善均不明顯,可能是因為本次研究病例TBiL、DBiL 指標較多在正常范圍所致,此次研究表明,隴中護肝顆粒治療艾滋病藥物性肝損傷臨床有效,但本次研究樣本量較少,研究時限較短,對其長期臨床療效的觀察尚待進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