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世霞
在人類發(fā)展的歷史長河中,不同時期都留下了人們難以逝去的印記,印證了人們的艱辛的努力,同時也放飛了人們的夢想,更出現了一批批、一個個的追夢者。中華民族的偉大先祖,在追夢的路上,早已為我們樹立了光輝的榜樣,做了最好的引路人。緬懷先祖?zhèn)ゴ蟪删停瑢嵲谧屓撕橙?,不能不讓人深思!他們在人類歷史發(fā)展的長河中,不同時期都留下了閃光的足跡,無數個領先世界第一的成就,讓后人嘖嘖不已。
在天文學世界上曾經流下至今仍有重要研究價值世界第一的哈雷彗星紀錄;在數學王國里,展示給人們的是對現今都有可借鑒之處的永遠的《九章算術》(魏晉偉大數學家劉微編著);指南針、造紙術、活字印刷術、火藥這四大發(fā)明對推動世界歷史進程做出了巨大貢獻;魏晉時期裴秀的《禹貢地域圖》,開創(chuàng)了中國古代地圖繪制學,李約瑟稱他為“中國科學制圖學之父”與歐洲古希臘著名地圖學家托勒密齊名,是世界古代地圖學史上東西輝煌的兩顆燦爛明星,永遠的畫在了人類歷史的長河中;四大農書《氾勝之書》《農書》《齊民要術》《農政全書》,像長青樹一樣,永遠栽種在世界農業(yè)寶庫里,長青不老;著名的醫(yī)學著作《黃帝內經》《呂氏春秋》《本草綱目》《傷寒雜病論》等為后世醫(yī)學的發(fā)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都將永遠的銘記于世界醫(yī)學史上,并熠熠生輝;精美的建筑,如四大古橋,福建泉州洛陽橋、河北趙州橋、北京盧溝橋、廣州惠州橋,萬里長城,故宮等,在人類建筑史上,至今都留有光輝的一頁;先祖對人類所作出的杰出貢獻,將永遠存在于人類記憶的史冊,留下的豐厚的歷史遺產,永遠滋養(yǎng)著我國和世界人民的心靈,也指導著我國和世界人民的航程。
文化是一個民族的精神展現;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所在;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博大精深,五千年的文化積淀底蘊,它足以支撐這個世界民族茁壯成長,并發(fā)展壯大。
文化是一種思想,是一種教育,小家和諧需要它;社會和諧需要它;太平盛世需要它。只有靠教育才能達到民族發(fā)展壯大之目的。
為了全人類的福祉,讓我們每個人都來做傳統(tǒng)教育的弘揚者,承傳者,踐行者。因為教育乃治國之本,我們優(yōu)秀的祖先,在《禮記·學記》中已經講到“建國君民,教學為先”的理念,這個教學是指圣賢的教育,很重要,一個國家政權的建立,必須先要用教育,徹始徹終都是要用教育,這樣能夠讓上下和睦,大家都能夠安分,這是現在我們追求的和諧社會、和諧世界,太平盛世,只有靠教育才能達到。中國歷史上下五千年,凡是任何一個歷史時期,帝王重視教育的那個時代一定是太平盛世的?!洞髮W》里面所講到的這些教學理念,在我國上古時代,已有體現。如周朝,重視教育,統(tǒng)治持續(xù)八百年;唐太宗重視教育,出現了太平盛世時代。
懂得教育,提倡教育,教導百姓,按祖先的五常(是仁、義、禮、智、信。)、八德(孝、悌、忠、信、禮、義、廉、恥)去做,那么,人就做好了,那社會必定都太平,反之當教育職能被荒廢時,社會秩序一定不好,人心開始墮落,唯利是圖,損人利己,風俗就敗壞,社會就不和諧。
人類在不斷向前發(fā)展,社會也在不斷進步,科技水平也在日新月異,先祖的智慧只屬于過去,先祖未竟的事業(yè)需要后人傳承、努力、完成。
我們有審時度勢、高瞻遠矚、高屋建瓴的國家領帶人;有敦厚樸實、凝聚一心的14億、56個民族的國民;有堅實的經濟基礎與廣闊的發(fā)展前景;有面積世界第三的960萬平方公里的國土;有豐富的各種資源;有源遠流長的歷史文明中豐厚的文化遺產作指導;有我們自己特色的民族工業(yè);有我們?yōu)閲I計獻策的高精尖的各類人才……
泱泱五千年這樣一個大國,有必要重新振興中國經濟,重續(xù)中華文化之根,再次振興中華禮儀之邦。
當然,我們的經濟,還有待長足快速向前發(fā)展,我們的科學水平和世界先進水平相比,還有待去做更大努力。我們的民族文化有斷層之處,還有待重續(xù)、完善、完整、完美??傊?,在方方面面,都有缺憾之處,取得的成就,只屬從前,并不代表將來,還需全體國民共同努力,再接再厲。
展望當今世界發(fā)展前景,人類社會在不斷進步發(fā)展,科技水平發(fā)展,步伐之快,速度之驚人。身為中國人,深感責任重大,使命神圣。
作為學校,這個教育陣地,培養(yǎng)人才的地方,也出現了不少的問題?,F在的大多家庭都是獨生子女,作為學生來說,本應該全面發(fā)展,促進這些人的道德、智力、心理、體能等全面發(fā)展,可現實卻讓人堪憂,已經成為全社會都應當關心的中國重大課題。比如,無論是中學生、大學生,好多都是獨立性差,依賴強,心理承受能力有待磨練。備受雙方家庭的關注,養(yǎng)成了不少的惡習,以至畢業(yè)后殃及社會。這些都是亟待解決的問題。
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真的是發(fā)自內心、無限真誠的感念那些弘揚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先驅、現在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踐行者及為祖國、民族繁榮而作出貢獻的所有的人們!伏望他們的精神能真正地影響時代與歷史、未來,相信因為他們的啟發(fā),而改變的人會越來越多,認識到中國文化的人,會越來越多。
讓我們每個人,都能學會擔當,擔當起你該擔負的責任,也像那些弘揚中華文化的先驅一樣,自覺以弘揚中國傳統(tǒng)文化為己任。因為這個時代與未來,充滿了危機,需要借鑒中國傳統(tǒng)文化諸多寶貴的思想與經驗。讓我們一起努力,把中國傳統(tǒng)文化作保留,讓中國文化滲透到現今人們生活的每一個角落,讓中國文化再次落地、生根、開花、結果,回報那些對民族文化發(fā)展命運,深切關懷的人。作為教師,隨時在做教育,應該隨時嚴格要求自己,行為人師,身正為范!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在教授知識與技術之時,應該幫助學生轉變習氣,開發(fā)本有的智慧,才是教育核心的目標。讓我們每個人,也能效仿南先生,像一盞燈一樣,把自己點燃,那自然也會照亮周圍。我想,這也是對像南先生一樣弘揚中華文化的有識之士,最好的懷念。
讓我們這顆熱情的心,這份摯誠的愛,都能匯入實現偉大復興的洪流中,追隨我們的夢想,擁抱美好的明天。為了我們的夢想,插上堅實的翅膀,共同展翅高飛,祈盼,一路都帶有希望前行,不忘我們的熱情熱心,不忘我們心底里的誓言,在追夢的曠野上飛翔。
讓我們共同唱響時代正氣之歌,共同唱響和諧和平之歌。星星之火,傳承中華命脈。
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你所站立的地方,正是你的中國;你怎么樣,中國便怎么樣;你是什么,中國便是什么;你若光明,中國便不黑暗,愿中國青年都擺脫冷氣,只是向上走,不必聽自暴自棄者流的話,能做事的做事,能發(fā)聲的發(fā)聲。有一分熱,發(fā)一分光,就像螢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發(fā)一點光,不必等候炬火。此后如竟沒有炬火;我們便是唯一的光。
振興中華之路,先祖榜樣已樹立,道路已鋪就,就讓我們共同啟程,共同前行,引吭高歌,揚帆起航,齊心合力,團結奮進,共同凝聚民族智慧,共同虔誠祈愿祝福,共同創(chuàng)造美好明天。
在振興中華的偉大宏圖中,讓我們共同的愛心永遠相隨,共同的力量永遠凝聚相伴。
等到那一天,讓我們共同分享成功的感動。
讓我們做共同的追夢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真心祈愿,天佑中華!天耀中華!
參考文獻:
[1]歐永.著眼“微”特點 注入“微”元素[J].政工導刊,2016,(9) :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