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漢超
經(jīng)濟(jì)迅猛發(fā)展,社會日新月異,人作為社會的分子當(dāng)然參與其中,有時也會被裹挾進(jìn)各種烏煙瘴氣之中。追逐外在名利,忽視內(nèi)在修為,其生命狀態(tài)同樣會遭到污染和破壞。女詩人舒丹丹特別注重自省和修為,在一場大雨過后的山間慢下來,受到大自然的觸動和啟發(fā),清除靈魂的雜質(zhì),純凈自我的生態(tài),遂成佳作《山間之慢》——
大雨洗過浮塵
洗過蟬鳴中的雜質(zhì)
像金石之聲在空中蕩開漣漪
山色陡然明亮了幾分
苔石的蒼老滋生緩慢的芒萁
云朵悠游,無意擦破天空的緘默
在山中,時間從未消失,它只酣睡
走過山間的人,并未察覺自己已放慢腳步
像蜥蜴隱身于巨大的寂靜——
且借這清澈的山間之慢
過濾靈魂中的砂礫,沉淀
不合時宜的激情
(選自舒丹丹新浪博客)
舒丹丹,女,七十年代生于湖南常德。詩作見于《詩刊》《十月》《滇池》《揚子江詩刊》等,入選多種年度詩歌選本。著有詩集《蜻蜓來訪》,譯詩集《別處的意義——歐美當(dāng)代詩人十二家》《我們所有人——雷蒙德·卡佛詩全集》《高窗——菲利普·拉金詩集》。曾獲2013年度“澄邁·詩探索獎”翻譯獎等多項獎勵?,F(xiàn)任教于廣州某高校。
這首詩寫于2018年6月13日,沒有來得及發(fā)表,筆者就有幸在她的博客上讀到了。全詩12行,分為三節(jié)。第一節(jié),寫大雨過后,山色明亮。大雨之前,空氣中充滿霧霾,即使在山間,也飄動著浮塵,連蟬鳴因雜質(zhì)而不再清脆。一場大雨過后,雨水“洗過浮塵/洗過蟬鳴中的雜質(zhì)”,空氣清新起來。此時,一切都被洗得干干凈凈,山間的鳥叫包括蟬鳴在內(nèi),都“像金石之聲在空中蕩開漣漪”,人的心情也特別的好,“山色陡然明亮了幾分”。這一節(jié),景中有情,情因景生,情景交融,為下文做好鋪墊。
第二節(jié),寫人在山里,感到從容。在山里,當(dāng)看到“苔石的蒼老滋生緩慢的芒萁/云朵悠游,無意擦破天空的緘默”時,詩人強烈地感受到“時間從未消失,它只酣睡”。 芒萁屬多年生草本植物,高30至60厘米,多生于瘠土的疏林下,具有獨特的觀賞和藥用價值?!疤κ痹跁r間里斑駁蒼老,“芒萁”在石縫里緩慢生長,“云朵”慢慢悠悠地閑游天空;山間的一切都顯得“緩慢”一些,此時,詩人的心門打開,天空也不再“緘默”,詩人開始與天空對話,那一句“在山中……酣睡”,既是詩人的感覺,也是天神的賜語。天人合一,已至妙境。這一節(jié)繼續(xù)寫景,運用意象將景、情、意統(tǒng)為一體,是對上一節(jié)的深化。
第三節(jié),寫山間之慢,陶冶性情。山間經(jīng)過一番洗禮之后,變得十分美好,“走過山間的人”腳步明顯地慢了下來,只是自己“并未察覺”,“像蜥蜴隱身于巨大的寂靜”,沉浸在大自然的舒緩而潔凈的氣蘊之中。并且,他們“借這清澈的山間之慢/過濾靈魂中的砂礫,沉淀/不合時宜的激情”,清除靈魂里堅硬的雜質(zhì),清理激情里盲目的沖動,讓生命變得柔軟沉靜起來,恢復(fù)清澈透明之身。詩人在這里變換了角度,本來是自己受到了一次靈魂的洗禮,卻說是每一個來山間的人,這樣,就使洗禮具有普遍的意義。升華了詩的主旨,拓展了詩的蘊涵。
舒丹丹是一位熱愛生活而潔身自好的人,在喧囂的紅塵里保持內(nèi)心的沉靜,在俗世的煙雨里保持靈魂的潔凈,時刻守望生命的莊嚴(yán)和圣潔。她是一位詩人,也是一位翻譯家,兩者相互貫通,相得益彰。著名詩人、中國人民大學(xué)教授王家新說:“舒丹丹通過寫詩來翻譯自己,翻譯人生和世界的秘密。她的詩清澈、溫暖、沉靜、動人,如同她的翻譯,總是能給我們帶來愉悅和發(fā)現(xiàn)?!?/p>
美國詩人威廉·斯塔福德曾經(jīng)說過:“如果你允許詩和你一起生活,你對周圍世界的每一瞥都將是一種拯救。”舒丹丹用詩歌創(chuàng)造了一種不同凡響的生活方式:在一個嘈雜的世界里棲居于豐足的心靈。她說:“詩歌在孤獨中捕捉到我們最幽微的情感律動,又像閃亮的星辰高懸于我們?nèi)松纳n茫暮色中?!彼诮弑M全力用詩歌語言澄清生命的混沌,捕捉生命的瞬間,完成生命的自我教育,同時,也在激勵讀者完成精神的提升和靈魂的提純。
[作者通聯(lián):湖北應(yīng)城市教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