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肖晗 張冰
[摘要]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面臨著新的挑戰(zhàn),即網絡育人陣地缺乏重視、網絡育人隊伍素質參差不齊以及育人對象缺乏網絡素養(yǎng)等問題?;诖耍瑧攺臉嬛W絡育人新陣地、加強教師隊伍建設以及培育大學生媒體素養(yǎng)等方面提升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水平。
[關鍵詞]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對策
新時代,互聯(lián)網已經成為當前宣傳思想工作的主陣地。面對網絡時代的新形勢與新特征,高校需要數管齊下,實現(xiàn)信息技術與思想政治工作的傳統(tǒng)優(yōu)勢相融合,充分發(fā)揮網絡育人功能,從而切實增強網絡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
一、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現(xiàn)狀
(一)網絡育人陣地缺乏重視
一是高校的網絡思想政治教育育人陣地建設還需進一步加強,部分高校忽視了網絡新媒體的使用、管理和維護,仍舊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點放在傳統(tǒng)媒體上。例如校報??⑿@廣播等,造成網絡思想政治教育育人陣地孤立化的困境。
二是當前高校對網絡新媒體的互動功能不夠重視。雖然網絡新媒體內嵌著互動“基因",但由于高校普遍將網絡新媒體平臺作為單向的宣傳載體,在建設中投入的人力物資不足,沒有將它視作是一個能夠雙向的互動交流及教育引導的平臺,導致了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互動水平不高。
(二)育人隊伍素質參差不齊
一是在目前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由于部分網絡思想政治教育者沒有進行過專業(yè)的媒介素養(yǎng)培訓,因此,在網絡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就表現(xiàn)出對信息的整合能力與處理能力不強,缺乏整體觀,容易導致部分大學生過度解讀、甚至誤讀所獲取的網絡議題內容。
二是專職思想政治教育隊伍(包括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輔導員)沒有進行過專業(yè)的網絡技能培訓,沒有過硬的技術,因此在網絡知識、技術、技能方面表現(xiàn)出能力不足,不能適應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在要求,影響了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際效果。
三是當前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隊伍的組成中,部分教師僅善于進行單方面正能量的輿論宣傳和單純的說教,對網絡輿論的引導能力不足。面臨突發(fā)性事件時,不能迅速做好網絡輿情監(jiān)控、分析及研判,無法高效處理應對,導致錯過思想政治教育的最佳時效,影響育人效果。
(三)育人對象缺乏網絡素養(yǎng)
一是網絡信息良莠不齊,對大學生的價值觀造成沖擊。網絡新媒體的使用門檻比較低,信息傳播的方式8益扁平化,造成了網絡信息的魚龍混雜,其中不乏虛假、低俗甚至暴力、反動的內容,影響了社會價值觀、擾亂了社會秩序。對往往無法準確甄別所獲取到的信息并且三觀還未成熟、政治體系還未完全建立的大學生而言,造成了很大的沖擊。
二是網絡信息碎片化對大學生的知識觀形成沖擊,隨著對互聯(lián)網的日益信任與依賴,遇到問題打開搜索引擎,已成為優(yōu)先選擇,方便、快捷,可隨時隨地輕松獲取所需信息。在信息海量的網絡新媒體中獲取的碎片化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占據了學生獲取知識的空間,然而網絡信息與知識并不能簡單的畫上等號,沖擊了大學生的知識系統(tǒng)化與結構化。
三是網絡新媒體對大學生的學習造成了沖擊。網絡新媒體的迅速發(fā)展強烈地吸引著求知欲旺盛的大學生,網絡已成為其學習生活的重要環(huán)境。部分缺乏自控力的大學生每天花費較長的時間用于在網絡中獲取信息和休閑娛樂,影響其對學習時間的合理規(guī)劃與有效利用,對大學生的學習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沖擊。
二、提升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對策
(一)構筑網絡育人新陣地
網絡思想政治教育,顧名思義,就要在具體的網絡信息站點中開展,網絡新媒體已成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陣地,高校要重視網絡新媒體在大學生工作中的獨特功能。
一是學校要建立官方網絡信息平臺,打造包含學校主頁、學院網站和各職能部門網站于一體的網絡平臺,作為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要陣地。及時發(fā)布時政熱點和校園新聞,及時更新學校重要數據及學校所獲成就,積極宣傳校園精神和文化,引導校園輿論及校園文化正向發(fā)展,充分發(fā)揮官方網絡信息平臺在教育教學管理和人才培養(yǎng)中的功能。此外,還要利用微信官方公眾號、微博官方賬號等大學生經常使用的網絡信息平臺,增強育人陣地的關注度。根據其覆蓋面廣、交流方便快捷等特點,使校園網絡平臺能夠成為社會輿情反映的重要窗口,鼓勵大學生多參與交流思想觀念,及時掌握大學生的實際利益訴求,及時回應大學生所面臨的困惑,從而提高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互動水平。
二是要指導和建設學生網絡平臺。如網站、論壇、公眾號以及微博等。相較官方網絡平臺,學生網絡平臺可以更加自由,更加“接地氣”??梢赃x擇發(fā)布熱點時政、校園文化及校園生活等話題,舉辦網上主題活動。并且平臺可以交由經學校培訓過的學生會、學生干部管理,運用同齡人優(yōu)勢能更好地掌握大學生感興趣的話題,能更加貼近大學生的生活實際。使學生網絡平臺與官方網絡平臺交互作用,形成一個聯(lián)動機制,從而更好地掌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動權,最大限度地拓展高校網絡育人空間。
(二)鑄就網絡育人新力量
一是要做到政治立場堅定。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相較于其他課程教師,所擔負著的立德樹人任務和使命更加艱巨。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網絡新媒體中,要忠誠于自己的職業(yè)以及網絡思政教育的職業(yè)操守;要敢于直面網絡和輿論監(jiān)督,發(fā)揮榜樣引領示范作用以及模范帶頭作用;要提高網絡教育媒介素養(yǎng),敢于發(fā)聲、敢于回應網絡難題,同網上的錯誤思潮作斗爭。
二是要做到知識素養(yǎng)過硬。思想政治教育是說服人的工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善于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進行引導學生和回應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傳播方式和授課模式都具有較強的專業(yè)性,因此網絡思想政治教師隊伍就要由深諳教育規(guī)律、教育內容和教育方法的思政工作者組成,團隊群策群力,不是進行形式上的單純學理性和政治性的說教,而是深入地分析,通過網絡案例討論、網絡情境模擬等方式,講清楚結論背后的原因以及邏輯,及時答疑大學生在網絡上產生的困惑。
三是要加強技術技能培訓。思想政治教育不僅僅是課堂上的事情,隨著線上思想政治教育日益重要,因此,就要加強對教師隊伍的技術培訓。要培養(yǎng)一批善于運用網絡技術的網絡思想政治教育者,使其能夠熟練掌握網絡新媒體平臺的教學軟件,培養(yǎng)網絡表達能力及溝通交流能力,深入研究網絡傳播規(guī)律及育人規(guī)律,從而把握網絡育人的主導權,使得網上網下得以共筑同心圓。
(三)培育網絡育人新對象
一是要提升大學生網絡素養(yǎng),培育正確價值理念。開展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關鍵即是要提升大學生網絡素養(yǎng)教育。高校要開設大學生網絡素養(yǎng)教育課程,使基本的網絡素養(yǎng)能夠成為學校課程的一部分。各高校要充分發(fā)揮思想政治理論課的主渠道作用,將大學生網絡素養(yǎng)融入到相關教學內容之中,編寫出專門教材,有效結合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與現(xiàn)代信息技術等課程,從而加強大學生對網絡技術的認知、學習與運用,繼而提升網絡素養(yǎng)。
二是要加強大學生自我教育,提高自律精神。大學生唯有將法律、道德規(guī)范及思想觀念內化于心,才能將良好的行為習慣外化于行。因此,就要加強大學生自我教育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充分提高大學生對網絡新媒體的認知,做好自我管理與發(fā)展,筑起自身“網絡防火墻”,辯證地甄別魚龍混雜的網絡信息,獨立地做出價值判斷和選擇,客觀地發(fā)表言論或見解,理性地處理自身與網絡的關系,做到合理用網、依法用網。
三是加強網絡空間治理,營造清朗網絡環(huán)境。要深化網絡空間治理,完善網絡立法、加強網絡執(zhí)法及監(jiān)管。從網絡新媒體的本質特點出發(fā),不斷建立健全相關法律法規(guī),做到依法管網、治網,綜合運用網絡技術手段加強對網絡信息的監(jiān)管,對網絡信息的來源、內容以及傳播進行嚴格把控和高效處理,從而提升網絡治理水平,維護網絡空間安全,營造出有利于大學生健康成長的網絡新媒體環(huán)境。
總之,飛速發(fā)展的信息技術已經成為推動現(xiàn)代教育發(fā)展的內在動力,高校要與時俱進,將網絡新媒體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機結合起來,充分發(fā)揮各自優(yōu)勢,開展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實現(xiàn)網上網下共筑同心圓,網內網外相互聯(lián)動,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加立體化,增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
參考文獻:
[1]蘭明尚,郭叢斌.網絡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戰(zhàn)與對策[J].中國高等教育.2019(23):35-36
[2]李厚銳,朱健媒介融合環(huán)境下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創(chuàng)新[J].思想理論教育,2018(02);71-75.
[3]代金平,朱國卿.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思想視域下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優(yōu)化[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9,35(01):144-148.
[4]周藝璇,王長恒.信息碎片化傳播對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戰(zhàn)及對策[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8(17);6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