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國樞
退居二線以后,不去單位上班,每天優(yōu)哉游哉,寫點文章,買買小菜,非常輕松,相當舒服。然而,這輕松和舒服,并非上天所賜,是自己選擇得來。
記得剛退下不久,有朋友找上門來,邀請我擔任一家新聞網(wǎng)站總編輯,每天不必坐班,只消對重點稿件把把關即可,高興了,可以寫點評論,既不費力,又有事做。而且是自己十分喜歡的新聞工作,豈非大好事一樁?我想了想,婉言謝絕。
時隔未久,又有朋友向我推薦,南方某地新辦新聞學院,空缺一位牽頭人,月薪若干,也是不必坐班,每周或者每月,前去指導指導即可,不費事的。未作多想,仍然婉言謝絕。
之后,還有一些邀請,有的非常誠懇,有的比較急切,開出的條件都非常寬松,待遇也相當優(yōu)厚。但是,我亦婉言謝絕。
為什么呢,老詹?放著這么好的事情不做,您圖什么呢?有朋友問我。
我說,不圖什么,就圖個輕松自在,無拘無束,莫要再拿根繩子,把自個兒套住,捆得緊緊的,既很難受,又有壓力,那是何苦!我說的是實話。如果說得文縐縐一點,這就叫做,選擇放棄。
為什么要選擇放棄呢?因為,我曉得,這個世界上從來沒有白吃的午餐,天上不會掉餡餅下來。當了新聞網(wǎng)站老總,你就必須對這網(wǎng)站負責。即使當一個掛名的院長,也要對這個學院負責。
權力和義務是相互對稱的,不可能你既拿著月薪若干萬元,又東晃晃西晃晃瞎糊弄人。
倘若如此,那么我敢肯定,第二年或者第三年,頂多第四年,人家就會很禮貌地請您走人,決不會讓您再繼續(xù)掛虛名糊弄人。
當然,我選擇放棄,還緣于我的一個基礎理論,即人生三階段論。
我認為,人這一生,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段,20年,準備階段: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第二段,40年,奮斗階段:努力拼搏,實現(xiàn)價值。
第三段,20年,休閑階段:無拘無束,盡享人生。
老詹好不容易來到了第三段,為什么還要走回頭路,還要吭哧吭哧找些擔子往身上壓,去重復曾經(jīng)生活過的第二段的生活呢?
秋天不要做春天的事情。這是我悟出的一個道理。
人生際遇,以及由此而決定的人生質(zhì)量,常常在于你如何選擇。曾經(jīng)看到一本書,書名叫《選擇決定一切》。話,說得絕對了點,但理確實是這么個理。
按照慣例,我們總是喜歡做加法,不喜歡做減法,喜歡得到,不喜歡失去,喜歡門庭若市,不喜歡冷冷清清……其實,這不符合辯證法,也不符合事物本來規(guī)律。
什么事都是有利有弊。什么事都得適可而止。
舍得舍得,有所舍,方能有所得。
這些道理,是老了老了,才逐漸明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