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木
1960年3月,郭沫若在游乾陵時,留詩云:
巋然沒字碑猶在,六十王賓立露天。
冠冕李唐文物盛,權衡女帝智能全。
黃巢溝在陵無恙,述德紀殘世不傳。
等到幽宮重啟日,還期翻案續(xù)新篇。
《游乾陵三首》其一
1963年5月,宋慶齡為廣元皇澤寺題詞:“武則天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封建時代杰出的女政治家?!惫敉暌矠榛蕽伤聞t天殿寫了副楹聯(lián):“政啟開元治宏貞觀,芳流劍閣光被利州”。他們都肯定武則天的政治作為,卻回避了武則天的另一面。
心思縝密的狠角色
武則天是在唐貞觀十一年(公元637年)入宮的,時年14歲(武生于公元624年),在美女如云的后宮中,一般情況下很難被皇帝注意到。武則天為唐太宗所知竟是緣于一匹馬。史載,唐太宗有匹駿馬名曰“師子驄”,極為猛悍,不能馴服;武則天說她能。唐太宗問她有何辦法可以馴服它?武則天回答說有三件東西可以制服它。那就是鐵鞭、鐵撾、匕首:先以鐵鞭抽它;如不服,再以鐵撾捶擊它;還不馴服,就用匕首割斷它的喉嚨。從這一記載中不難發(fā)現(xiàn)武則天性格的剛毅,是個狠角色。史書記載武則天是一個很有個性與主見的人,輕易不為人左右。據(jù)中唐時人胡璩所撰《譚賓錄》記載,一個名氣很大的星相家袁天綱,被武則天父親武士彟請到家中為子女看相,在對幾個孩子一一評說后,最后輪到年方6歲、著男裝的武則天。袁天綱舉目端詳后,大吃一驚,告訴武士彟:“小郎君生得龍睛鳳頸,日后貴極!”說完他又轉到武則天背后,目不轉睛,更是吃驚不?。骸叭绻@是個女子,命之貴,更不可估量,日后當為天下之主!”武士彟聽后又驚又喜,甚至還有些恐懼。他嚴厲告誡家人任何時候都不得泄露此語,以免遭到不測。他從此對這個二女兒關懷備致,再也不嫌棄是個女孩;還將她改回著女裝,多方尋找博學方正之士對其施教。武士彟對她讀些什么書,會在晚上特別予以交待。武士彟要她苦修經(jīng)史,明了歷代帝王與后宮故事,且不得讓先生察覺,以免生疑。武則天入宮時,其母楊氏十分傷心,“慟泣與訣”??尚⌒∧昙o的武則天卻對母親說:“見天子怎能知道不是福?這是我的命好,怎么能難過呢?”
說到袁天綱,此人在歷史上確確實實是個名人,正史有傳。他做過隋朝的資官令,知識淵博,預知未來,聲震朝野。經(jīng)他看過的人,所說無有不準的。其子袁客師亦是,高宗時任廩犧令。一日,高宗將一只老鼠置于匣中,令大家猜是何物。都說是老鼠,獨袁客師說,是老鼠;但進去時是一只,出來則是四只。高宗令人打開匣子,果然是四只,原來老鼠在匣子中生下三只幼鼠。唐太宗的寵臣高士廉曾當著眾多官員的面問袁天綱,你還能做什么官,我可保舉。袁天綱表示感謝后,長嘆一口氣說,我今年四月將盡。眾官無不驚駭。果然,這年四月,袁天綱故世。
武則天的確是個美女,否則唐太宗也不會賜名“媚”,封“才人”,以至宮中呼為“媚娘”。不過,唐太宗并不喜歡剛強的女性,更為欣賞的是嬌柔的女性??梢钥隙ǖ氖俏涿牟⑽幢惶铺陬l繁臨幸,所以沒有生育。證據(jù)就是她成了唐高宗的妃子后,幾年間連續(xù)生了6個孩子(四子二女);而唐太宗寵幸的10多個妃子,共為他生下35個孩子,沒有一個是武媚娘生的。民間有句話,叫生在帝王家不幸,嫁到帝王家就更不幸。事實的確如此,不過此話放在武則天身上可能就不靈了。有一天,還是太子的李治入侍太宗,見到了青春靚麗的才人武媚,后者更是媚眼含情……于是這便有了后來的一系列故事。這也說明武則天善于把握時機,也就能不為命運左右。唐高宗對與武則天的交往是一點也不隱諱,他說自己做太子時,蒙先帝見愛,“以武氏賜朕,事同政君”。政君是西漢王政君,漢宣帝把她選送給太子劉奭,成為太子妃。宣帝死,劉奭繼位,是為漢元帝;王政君成了皇后。元帝死,子劉驁繼位,是為漢成帝。王政君是后宮家人(太子妃),武媚是先帝才人,身份不一樣。高宗與此類比,不免牽強附會。何況唐太宗從未把武媚賜于他。用今人的眼光來看,高宗所為是“亂倫”。但是,如果從那時的社會風情看,則又未必。唐皇室本有鮮卑族血統(tǒng),朱熹說:“唐源流出于夷狄,故閨門失禮之事,不以為異?!彼裕平y(tǒng)一天下后,就將北方少數(shù)民族的習俗帶到了中原地區(qū)。這種風俗幾乎漠視漢民族要婦女夫死后終身守寡、從一而終的禮教清規(guī)。高宗之所以毫不隱諱他與武媚的這層關系,說明那時的社會是能接受它的。高宗的孫子李隆基(唐玄宗)公然搶自己的兒媳楊玉環(huán)為妃,不僅為當世所認可,后世不也傳頌他與楊玉環(huán)的愛情嗎?到了清初,傳得沸沸揚揚的孝莊皇太后下嫁攝政王多爾袞,即使是出于政治目的,不也是這種婚姻風俗的流韻嗎?至于姐妹、姑侄同事一夫,在帝王家中并非罕見。如康熙帝就將父親順治帝的小妹妹納為自己的嬪妃。漢族大臣勸他,康熙帝卻振振有詞:“她既不是我的母親,又不是我的女兒,我將她納為嬪妃有何不可?”
貞觀二十三年,唐太宗駕崩,按規(guī)定,沒有生育的后妃們都被削發(fā)為尼;武媚娘也不例外,去了感業(yè)寺。這年武媚娘26歲。唐太宗駕崩,李治繼承大統(tǒng),是為唐高宗。永徽二年(公元651年),高宗從感業(yè)寺迎回武媚娘。她的第二次入宮非常順利,雖有高宗對她念念不忘的舊情,更重要的原因是后宮的政治權斗所致。
高宗最寵愛蕭淑妃,遂引起王皇后的妒忌與怨恨。王皇后在知道高宗與武媚娘的舊情后,毫不猶豫地慫恿高宗接武媚娘回宮,并自作主張讓武媚娘蓄發(fā)等待。永徽二年,已經(jīng)28歲的武媚娘終于盼來了望眼欲穿的幸福,又回到了朝思暮想的皇宮。更重要的是她“成熟”了。她知道自己順利進宮是因為王皇后為了離間高宗與蕭淑妃的關系而促成的。于是她卑辭屈體,處處逢迎王皇后。投之以桃,報之以李,王皇后則在高宗面前屢屢稱贊武媚娘。很快武媚娘就為高宗專寵,拜為昭儀,這是后妃的正二品,秩級高于外廷的宰相與正部級高官尚書(皆秩正三品),入九嬪之列,比才人(四品)高了兩等。
王皇后原以為武媚娘能成為她打擊蕭淑妃的幫手,然而事與愿違。她與蕭淑妃一同失寵,追悔莫及,于是轉而與蕭淑妃聯(lián)手對付武昭儀。政治這玩意兒真是沒有永久的朋友,也沒有永久的敵人,唯有利益才是永久的。永徽六年初,繼永徽三年生下兒子李弘后,武昭儀生下一女。在王皇后探視當日,武昭儀沒有一絲猶豫,立即捂死這個出生尚未足月的小公主,嫁禍于王皇后,導致后者次年被廢。武昭儀終于如愿以償成為皇后,這就是“武后稱制”。事情到此本可結束,可武則天一不做二不休,很快便尋了個借口殘忍地殺害了王皇后和蕭淑妃。按《舊唐書》及《資治通鑒》的說法,此事之后武則天常做惡夢,夢見王皇后、蕭淑妃二人披頭散發(fā),血淋淋地前來索命。驚恐之下,她便移宮洛陽去了。
唐高宗在位34年,后面20年,“政歸中宮”,國家大事完全由武則天處理,高宗成了傀儡皇帝。之所以出現(xiàn)這種情況,最重要原因有四:一是高宗患有偏頭痛,時常發(fā)病;二是性格懦弱;三是他把政事當作家事來處理(這是很大的一個失誤);四是武則天有才干,多謀善斷,造成高宗對她言聽計從。這四個因素迭加在一起,最終使得唐太宗留下的佐命大臣長孫無忌、褚遂良等失去作用,被淘汰出局。武則天成為獨掌大權的“天后”。她在鏟除了所有政敵后,于公元690年自己做起了皇帝,稱“圣神皇帝”,改年號為“天授”,易國號為“周”。歷史上把這件事稱之為“武周革命”。
“天意”殺人
對武則天稱帝,朝中對立的有兩種意見,一是持支持態(tài)度,這是一部分。這部分朝臣之所以持支持態(tài)度,有兩個重要原因:順桿子爬以保榮華富貴,又認為這是天意。為何認為這是天意?緣由則是唐太宗時發(fā)生過這么一件事——盡管唐太宗在世時掩蔽得很深,在他死后不久,這個被遮掩多年的秘密還是悄悄流傳開來。據(jù)說貞觀二十二年(公元648年)七月,長安城中黃霧彌漫,數(shù)日不散。唐太宗命太史令李淳風卜之。李淳風精通術數(shù),善觀天象,是著名天文學家,與另一天文學家僧一行齊名。他連續(xù)幾天夜觀天象,見太白星晝見,卜得一個陰乘陽的坤之丕卦,卦象主女主昌盛。他奏知太宗,太宗遂召李淳風于內殿密室,屏退左右宮人密談。李淳風對唐太宗說:“臣仰觀天象,太白晝見,主陰盛陽衰,望陛下特加注意,萬不可大意輕率行事。”唐太宗沉默了一會兒,便說出自己已糾結了很久的一件心事:“朕曾看過先朝留下的民間秘籍,是一本叫《秘籍》的,說本朝三世之后,女主武王代有天下。這個記載是否可信?”李淳風毫不猶豫地回答唐太宗:“這個傳說是有的,臣仰稽天象,俯察歷數(shù),這個人就在長安城中,而且其象已成。自今三十年后,當王天下,殺盡李唐宗室子孫?!碧铺谛闹幸惑@,沉聲說:“倘若如此,朕將凡有疑似者,一概斬盡,如何?”不料李淳風想了一下,卻說出另一番話:“陛下,天之所命,人不能違。王者不死,徒多殺無辜,反更受天咎。依臣看,從現(xiàn)在再往后三十年,其人已老,為禍或淺。若是現(xiàn)在得而殺之,天意或者又生出一個少壯的,視其狠毒,恐怕陛下的子孫將無遺留了。”這一番話救了當時不少人。唐太宗遂改變主意,表示只把此人找出來殺掉。隨后,太宗又將此事說與幾個心腹大臣,囑咐注意尋找此人。從此以后唐太宗寢食不安,無時無刻不在尋思疑似者是誰。
世上流傳的《李淳風袁天綱推背圖》,其中關于武則天的圖讖是這樣的:
日月當空,照臨下土。
撲朔迷離,不文亦武。
參遍空王色相空,一朝重入帝王宮。
遺枝拔盡根猶在,喔喔晨雞孰是雄?
關于武則天的圖讖明白無誤暗示其當為天下主。武則天有個名字為“曌”,應了“日月當空,照臨下土”?!罢张R下土”就是為天下主?!安晃囊辔洹笔钦f此主不是文人,卻以“武”幸?!爸厝氲弁鯇m”是說兩次入皇宮。翦除李唐子孫,卻并沒有斬草除根,所以是“遺枝拔盡根猶在”?!班膏赋侩u”當然是指女性了。唐太宗執(zhí)意要找出這個代李唐天下的“女主武王”,這倒霉的事被一個叫李君羨的武將碰上了。一次唐太宗在內殿宴請武臣,他要各將一律說出自己的小名。輪到李君羨時,他說道:“臣的小名叫五娘!”引起哄堂大笑,一介武夫卻起了個女人的小名。唐太宗一聽“五娘”二字,心里一沉:“武、五”諧音,難道就是李君羨?唐太宗不動聲色地問李君羨是哪里人氏,居何職?李君羨一一回答:武安人,職左武衛(wèi)將軍,封爵武安縣公,現(xiàn)職守玄武門。唐太宗此時已是驚愕不已:名字、籍貫、封邑、官職,無一不有一個“武”字;而玄武門不正是武德九年(公元626年)自己在此翦除了橫亙在面前的阻礙通往九五至尊的政敵的宮門嗎?唐太宗認為終于找到那個“武王代有天下”的具體目標了。不久,唐太宗調李君羨為華州(治所今陜西華縣)刺史。再后來,找了個罪名,將李君羨問斬,抄沒全部家產。可憐這李君羨至死也沒鬧明白,自己究竟何罪之有,眾大臣也是一頭霧水。只有李淳風與幾個重臣如長孫無忌等心中透亮。
至于反對武則天稱帝的那一派,自然是李唐宗室。早在武則天稱“天后”之時,李唐皇室就開始了行動。首謀起兵的是唐高祖第十一子韓王李元嘉,其后有瑯琊王李沖、其父越王李貞以及霍王李元軌等,再后是唐開國功臣李勣的嫡孫徐敬業(yè)在揚州起兵;然而無一例外,均慘遭鎮(zhèn)壓以失敗告終。江山易主的格局已是鐵定而無法挽回了。
奇異的養(yǎng)生之道
唐高宗死在公元683年,這年武則天60歲。從年齡上講,她已進入老年。然而,武則天確實是天生麗質,又保養(yǎng)得宜,善于化妝。宮廷御醫(yī)們專門為武則天護養(yǎng)皮膚研究出很多美容秘方。她最常用的秘方叫“益母草澤面方”,后世中醫(yī)將其更名為“神仙玉女粉”。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恢復原名收錄。常用此藥洗臉,臉色紅潤;而長年使用,四五十歲的婦女,看上去比實際年齡要小20多歲。所以,無論從哪個方面看武則天,都沒有任何一點老態(tài),并且精力旺盛。除此之外,武則天的年輕態(tài)還與她當尼姑時整日參禪打坐,修身養(yǎng)性,學到了佛家氣功“結跏趺坐”功法有關。從史籍的記載來看,武則天是個性欲很強的女子,而越到老年,似乎越強烈。從魏晉南北朝開始,至隋唐時期,宮廷兩性關系一直很亂。貴族官僚對于性愛更是毫不避諱,更談不上什么清心寡欲了。成了圣神皇帝的武則天對自己養(yǎng)“面首”,有一番說辭。她說,母親告訴她,在她出生的那天晚上,雌雞雄雞同時鳴叫,這是“牝雞司晨”之兆,昭示著女主當國,因此男人享有的,女主也應享有。于是,武則天蓄養(yǎng)了若干“面首”,并以為這是一種養(yǎng)生之道。她的“面首”中最著名者是洛陽城里的馮小寶。武則天對他十分滿意,將其改名薛懷義,削發(fā)為僧,委派為白馬寺主,自由出入宮禁;還讓他與女兒太平公主的丈夫、駙馬薛紹認宗,以提高他的身份。在武則天的寵愛下,薛懷義從一個市井無賴陡然成為天朝大國的新貴:身膺威衛(wèi)大將軍,封梁國公。朝中大臣無不仰承鼻息,阿諛奉承。連權傾朝野的武承嗣、武三思也不得不對其恭恭敬敬。在厭倦薛懷義后,武則天又讓御醫(yī)沈南瓔做了自己的“面首”。武則天的做派讓朝中一些大臣動了歪腦筋,也想把自己“貢獻”出去,謀個更好的前程,高官厚爵,盡享人間富貴。文學侍從宋之問,長得儀表俊美,文才出眾,自覺應被武則天賞識,進入男寵之列,可始終未能入武則天法眼。于是某一天他作了一首詩獻于殿前,詩末云:“明河可潔不可親,愿得乘槎一問津。還將織女支機石,更訪成都賣卜人。”武則天見詩后,在朝廷上毫不留情面地譏笑宋之問:“宋卿各方面都不錯,只是你自己不知道,你有口臭的毛病?!彼沃畣桇[了個大紅臉,從此以后,他口中時常含著雞舌(一種有香味的植物)解臭。而武則天到了70多歲以后,竟然長出了新的眉毛。左右侍臣沒有一個感覺到她衰老。她還張開嘴巴讓宰相狄仁杰看她新長出兩顆牙。太平公主見狀干脆又給老媽送去了一個風度翩翩、年輕貌美、善音律的男子張昌宗。張昌宗入侍沒幾天,又把自己的哥哥張易之推薦給武則天。兄弟二人遂成為武則天晚年最得寵的“面首”,一直陪侍到武則天臨死前夕。對武則天蓄“面首”,后代史家多嗤之以鼻;但清代史學家趙翼卻說:“人主富有四海,妃嬪動至千百,后既身為女主,而所寵幸不過數(shù)人,固亦無足深怪?!?/p>
如武則天這樣蓄養(yǎng)“面首”的,就史籍所載,也非其特別,前朝如北魏的馮太后、胡太后,武則天之后的韋皇后(武則天的兒媳婦、唐中宗之后)。后者一心要做武則天第二,而唐中宗恰恰又十分懦弱,于是就在中宗鼻子底下找情人,有男寵好幾個,史書上記載有名有姓的就有葉靜、高醫(yī)、楊均,等等。對此唐中宗心知肚明,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他倆的寶貝女兒安樂公主也是蓄有多個“面首”。在整個唐王朝,一些年輕的皇后、妃嬪、公主常常挑戰(zhàn)漢民族的貞節(jié)觀。
唐是一個大一統(tǒng)的國家,各民族的文化習俗對漢民族雖然影響不大,然而唐宗室具有北方少數(shù)民族血統(tǒng),其影響如前所述則是明顯存在的,表現(xiàn)在婚姻關系上是最確切不過的了,而且終有唐一代都未曾有變化。例如唐德宗時的郜國大長公主,她是肅宗的女兒、德宗的姑母,最初嫁給了裴徽,裴徽死后改嫁駙馬都尉蕭升。蕭升死后郜國公主未再嫁,卻有好幾個情夫,如太子詹事李升、蜀州別駕蕭鼎、彭州司馬李萬、豐陽縣令韋格等。而郜國公主的女兒又是德宗的太子李誦(唐順宗)的妃子,按輩分郜國公主的女兒應是太子李誦的表姑,結果是姑媽與侄兒成了夫妻。倘若不是權力斗爭,對郜國公主蓄“面首”一事,史書上都不會把它當回事而記載下來。講了這么多,其實僅僅是想說明一個問題,在唐宗室的婚姻關系中,少數(shù)民族的文化習俗影響比較大,因此,武則天蓄“面首”養(yǎng)生也就不足為奇。所以,既不能以道學家的眼光看待武則天的蓄“面首”,也不能以今天國人的道德標準評判武則天的內廷生活。倒是乾陵(高宗與武則天合葬陵)“大功俱在史,小節(jié)不須書” 這幅對聯(lián)一語中的。
主要參考文獻:
1.《舊唐書·本紀第六·則天皇后》《舊唐書·本紀第四、第五·高宗》《舊唐書·后妃上·良娣蕭氏》《舊唐書·后妃上·高宗廢后王氏》《舊唐書·武士彟傳》《舊唐書·本紀第二、第三·太宗》《舊唐書·李君羨傳》《舊唐書·袁天綱傳》,中華書局1975年版,1987年第二次印刷。
2.《新唐書·本紀第四·則天順圣武皇后》《新唐書·后妃上·則天武皇后》《新唐書·本紀第三·高宗皇帝》《新唐書·后妃上·王皇后》《新唐書·武士彟傳》《新唐書·本紀第二·太宗皇帝》《新唐書·李君羨傳》《新唐書·李淳風傳》《新唐書·袁天綱傳》《新唐書·德宗皇帝》,中華書局1975年版,1986年第二次印刷。
3.《資治通鑒》卷一百九十九—卷二百九,中華書局1956年版,1982年第五次印刷。
作者:江蘇省工運研究所研究員、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