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俊
(攀枝花市中心醫(yī)院檢驗科,四川 攀枝花 617000 )
糖尿病腎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常見的微血管并發(fā)癥。流行病學研究結果顯示,預計到2030年,全球將有3.66億糖尿病患者,其中DN患者將達到1億例以上[1]。有研究結果顯示,約有20%~40%的糖尿病患者會發(fā)展為DN[2]。由于早期DN的臨床癥狀隱匿,不易被察覺,會導致患者喪失最佳治療時機,因此尋找可反映DN早期發(fā)生和發(fā)展的有效指標,對于提高DN的早期診斷率,提升患者的生活質量具有積極的意義[3]。胱抑素C(cystatin C,Cys C)是反映腎小球濾過率的敏感指標,與早期腎功能損傷密切相關。α-klotho蛋白在DN患者中明顯降低,且隨著病情進展呈進行性下降,與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呈負相關[4]。血清可溶性細胞間黏附分子-1(soluble intercell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sICAM-1)屬免疫球蛋白家族,可調節(jié)細胞間的相互作用。sICAM-1高表達可促使單核細胞與腎血管內皮細胞黏附,導致DN患者腎小球發(fā)生硬化[5]。本研究擬探討Cys C、α-klotho蛋白、sICAM-1與DN的關系。
選取2015年2月—2018年8月攀枝花市中心醫(yī)院內分泌科門診和住院的2型糖尿?。╰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160例(T2DM組),其中男70例、女90例,年齡(57.8±5.6)歲,體質量指數(shù)(body mass index,BMI)為(23.2±2.1)kg/m2。參照2017年美國腎臟病基金會(the National Kidney Foundation,NKF)指南,根據(jù)尿白蛋白/肌酐比值(albumin to creatinine ratio,ACR)[6]將T2DM患者分為單純T2DM組(40例,ACR<30 mg/g)、早期DN組(60例,ACR為30~300 mg/g)、臨床DN組(60例,ACR>300 mg/g)。納入標準:(1)年齡>18歲;(2)符合2014年美國糖尿病學會關于糖尿病和DN的診斷標準[7]。排除標準:(1)患引起尿微量蛋白升高的其他疾?。唬?)合并心血管疾?。唬?)患腎動脈狹窄、腎病綜合征;(4)患甲狀腺功能亢進、肝功能異常、泌尿系感染。另選取同期攀枝花市中心醫(yī)院體檢健康者60名作為正常對照組,其中男20名、女40名,年齡(58.2±6.9)歲,BMI為(23.5±2.5)kg/m2。納入標準:(1)年齡為18~65歲;(2)無傳染性疾病、遺傳性疾??;(3)身心健康;(5)自愿參加本研究。T2DM組與正常對照組性別、年齡和BMI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經(jīng)攀枝花市中心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所有對象均知情同意。
采集所有對象空腹靜脈血5 mL,離心分離血清。采用免疫比濁法檢測血清Cys C水平,試劑盒購自寧波美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49歲的參考區(qū)間為0.59~1.06 mg/L,50~88歲參考區(qū)間為0.48~1.32 mg/L),檢測儀器為ADVIA2400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德國西門子公司)。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試驗檢測血清sICAM-1、α-klotho蛋白水平,試劑盒均購自美國R&D公司,檢測儀器為BIOBASE2000全自動酶免分析儀(意大利博科生物公司)。腎功能指標[肌酐(creatinine,Cr)、尿酸(uric acid,UA)、血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試劑均購自德賽診斷系統(tǒng)(上海)有限公司,檢測儀器為AU640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日本奧林巴斯公司)。
采用SPSS 25.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正態(tài)性檢驗采用K-S檢驗。呈正態(tài)分布的數(shù)據(jù)以±s表示,多組間比較采用方差分析,兩兩比較采用LSD-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采用Pearson相關分析評估Cys C、sICAM-1和α-klotho蛋白與ACR的相關性。采用受試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線分析各項目診斷DN的效能。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T2DM組血清Cys C、sICAM-1、Cr、UA、BUN水平均高于正常對照組(P<0.05),血清α-klotho蛋白水平低于正常對照組(P<0.05)。見表1。
單純T2DM組、早期DN組、臨床DN組血清Cys C、sICAM-1水平依次升高(P<0.05),血清α-klotho蛋白水平依次降低(P<0.05)。臨床DN組血清Cr、UA、BUN水平高于早期DN組、單純T2DM組和正常對照組(P<0.05),早期DN組、單純T2DM組和正常對照組之間血清Cr、UA、BUN水平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T2DM組與正常對照組各項指標的比較 ±s
表1 T2DM組與正常對照組各項指標的比較 ±s
BUN/(mmol/L)T2DM組 160 1.5±0.6 312.4±72.5 582.6±83.4 109.4±31.5 324.6±59.7 6.3±1.5正常對照組 60 0.6±0.5 250.1±50.7 765.7±212.5 92.1±17.6 196.2±31.5 4.2±0.8 t值 10.350 6.110 9.197 4.022 15.840 10.300 P值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組別 例數(shù) Cys C/(mg/L)sICAM-1/(ng/mL)α-klotho蛋白/(pg/mL)Cr/(μmol/L)UA/(μmol/L)
表2 T2DM各組與正常對照組Cys C、sICAM-1、α-klotho、Cr、UA、BUN水平的比較 ±s
表2 T2DM各組與正常對照組Cys C、sICAM-1、α-klotho、Cr、UA、BUN水平的比較 ±s
注:與正常對照組比較,*P<0.05;與單純T2DM組比較,#P<0.05;與早期DN組比較,△P<0.05
BUN/(mmol/L)單純T2DM組 40 0.9±0.2* 291.3±56.1* 672.3±89.9* 93.4±16.5 192.6±49.7 4.3±0.5早期DN組 60 1.3±0.5*# 332.4±63.5*# 581.3±73.5*# 94.1±27.6 193.2±51.5 4.5±1.2臨床DN組 60 1.7±0.8*#△ 364.6±72.9*#△ 502.3±85.4*#△ 119.1±35.4*#△ 351.7±62.3*#△ 7.6±1.9*#△正常對照組 60 0.6±0.5 250.1±50.7 765.7±52.5 92.1±17.6 196.2±31.5 4.2±0.8 F值 50.780 38.240 134.801 41.410 144.600 97.940 P值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組別 例數(shù) Cys C/(mg/L)sICAM-1/(ng/mL)α-klotho蛋白/(pg/mL)Cr/(μmol/L)UA/(μmol/L)
Cys C、sICAM-1與ACR呈正相關(r值分別為0.562、0.613,P<0.05),α-klotho蛋白與ACR呈負相關(r=-0.702,P<0.05)。
以ACR>30 mg/g為判斷T2DM患者早期腎損傷的標準。ROC曲線分析結果顯示,Cys C、sICAM-1和α-klotho蛋白診斷判斷T2DM患者早期腎損傷的曲線下面積(area under curves,AUC)(95%可信區(qū)間)分別為0.796(0.685~0.908)、0.801(0.689~0.913)、0.795(0.683~0.907),最佳臨界值分別為1.39 mg/L、352.61 ng/mL、531.95 pg/mL,敏感性分別為73.75%、82.50%、75.00%,特異性分別為80.00%、68.33%、76.67%。見圖1。
圖1 Cys C、sICAM-1、α-klotho蛋白判斷T2DM患者早期腎損傷的ROC曲線
目前,DN的發(fā)病機制尚不十分清楚,一般認為糖尿病患者長期處于高血糖狀態(tài),導致蛋白質和脂肪代謝紊亂,升高的血脂、血糖水平會增加腎臟負擔,破壞腎小球和腎小管功能,最終導致DN的發(fā)生。有研究結果顯示,糖代謝紊亂導致蛋白質和各種形式的糖類物質結合,形成蛋白質非酶基化產物,沉積于腎小球基底膜,對腎臟有直接毒性作用[8]。糖尿病患者血脂代謝異常會導致腎臟細胞損傷,使血管發(fā)生異常收縮,促進DN的發(fā)生和發(fā)展[9]。另外,遺傳因素、氧化應激反應、微循環(huán)障礙等原因也被認為與DN的發(fā)生有關[1]。目前,臨床多以尿蛋白、BUN、Cr作為診斷腎臟損傷的主要指標。但由于受多種因素影響,這些指標的特異性和準確度均不理想,早期DN患者的尿蛋白多數(shù)為陰性,不利于DN的早期發(fā)現(xiàn)。因此,尋找與DN發(fā)生、發(fā)展相關的檢測指標對早期診斷DN有重要價值。
Cys C是一種堿性非糖蛋白質,可通過腎小球濾過,在近曲小管被重吸收、降解,腎小管不能分泌。當腎小球濾過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GFR)降低時,血清Cys C水平增高。因此,Cys C是監(jiān)測GFR早期變化的理想的內源性標志物[10]。本研究結果顯示,DN患者血清Cys C明顯高于正常對照者(P<0.05),且隨腎臟受損程度的加重而逐漸升高。單純T2DM組血清Cys C水平高于正常對照組(P<0.05),說明尿蛋白為陰性的T2DM患者的腎功能其實已發(fā)生了損傷。相關性分析結果顯示,Cys C與ACR呈正相關(r=0.562,P<0.05)。ROC曲線分析結果顯示,Cys C判斷T2DM患者早期腎損傷的AUC為0.796,敏感性為75.00%,特異性為80.00%。由此可見,Cys C是反映DN的有效指標。
sICAM-1是廣泛分布于內皮細胞、單核細胞、中性粒細胞表面的免疫球蛋白,高度表達于內皮細胞。內皮細胞表面的sICAM-1 通過與中性粒細胞表面CD11b/CD18受體結合形成ICAM-1/β2整合素受體復合物,在單核細胞、淋巴細胞、中性粒細胞與內皮細胞之間產生黏附作用,并通過分泌、釋放各種活性物質,導致血管增生和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形成[11]。sICAM-1可早期反映血管內皮功能障礙。本研究結果顯示,T2DM組血清sICAM-1水平高于正常對照組(P<0.05),且臨床DN組高于早期DN和單純T2DM組(P<0.05)。由此可見,DN患者的sICAM-1水平隨腎功能損傷程加重而升高,說明sICAM-1可有效反映腎功能損傷的程度,與MANN等[12]的研究結果一致。本研究ROC曲線分析結果顯示,sICAM-1判斷T2DM患者早期腎損傷的AUC為0.801,敏感性為82.50%,特異性為68.33%。提示sICAM-1在T2DM患者早期腎損傷的判斷中有一定價值。
α-klotho蛋白以游離形式發(fā)揮抗氧化、抗衰老、抗細胞凋亡作用。慢性腎病患者組織α-klotho蛋白表達明顯降低,血清α-klotho蛋白水平可較好地反映腎臟腎小管上皮細胞α-klotho蛋白的表達量[13]。DN的發(fā)病機制包括氧化應激、炎癥反應、血管內皮損傷等。α-klotho蛋白可滅活血管內皮細胞核被膜核苷三磷酸酶,減少細胞磷吸收,預防血管鈣化。α-klotho蛋白表達降低預示著血管硬化等病理性改變的發(fā)生。本研究結果顯示,T2DM患者血清α-klotho蛋白水平低于正常對照者(P<0.05),且隨腎功能損傷程度的加重而降低。相關性分析結果顯示,α-klotho蛋白與ACR呈負相關(r=-0.702,P<0.05),提示血清α-klotho蛋白水平降低可能是DN發(fā)生、發(fā)展的原因之一。ROC曲線分析結果顯示,α-klotho蛋白判斷T2DM患者早期腎損傷的AUC為0.795,敏感性為73.75%、特異性為76.67%。提示α-klotho蛋白可用于判斷T2DM患者早期腎損傷。3種指標中Cys C的特異性最高,但敏感性最低;sICAM-1的敏感性最高,特異性最低。因此可將Cys C、sICAM-1和α-klotho蛋白三者的檢測結果結合起來綜合判斷,以提高診斷的準確性。
由于本研究為單中心小樣本觀察性研究,樣本量較小,可能會影響研究結果。因此本研究結論還有待大規(guī)模、多中心、隨機對照、雙盲的臨床試驗來證實。
綜上所述,血清Cys C、α-klotho蛋白和sICAM-1與DN的發(fā)生、發(fā)展有著較為密切的聯(lián)系,可作為判斷T2DM早期腎損傷的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