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妍 何浪 劉小慧 許崢貴 王丹 付蕾 沈法榮
近年來,糖尿病在全球的患病率逐步上升,從2005年的3.33億增加到2015年的4.35億,增長了31%[1]。據(jù)估計,約有70%的2型糖尿?。═2DM)患者最終死于心血管疾?。╟ardiovascular disease,CVD)和腦血管疾病,其中冠心病占50%[2]。因此需要尋找一個能有效預測糖尿病患者冠狀動脈病變程度的模型,針對性地對患者進行篩查,以期早期干預,從而進一步降低CVD死亡風險。英國前瞻性糖尿病研究(United Kingdom prospective diabetes study,UKPDS)評分是目前用來評估T2DM患者10年冠心病風險(coronary heart disease risk,CHDRISK)及卒中風險的常用工具[3],國內(nèi)外已有多項研究顯示該模型能夠有效預測T2DM患者心血管事件風險[4]。本研究擬應用UKPDS評分中的CHDRISK聯(lián)合頸動脈超聲來預測T2DM患者冠狀動脈病變程度,并建立預測模型。
SYNTAX(SYNergy between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with taxus and cardiac surgery)評分是在SYNTAX研究中產(chǎn)生的,根據(jù)冠狀動脈造影的結(jié)果,將冠狀動脈解剖系統(tǒng)分成16個節(jié)段,并根據(jù)左、右冠優(yōu)勢以及冠狀動脈損傷或狹窄所在的具體血管段、狹窄程度、病變特征等進行計算評分[5-6]。SYNTAX評分能夠定量的評估冠狀動脈病變的嚴重和復雜程度,較其他評分方法,更充分、更全面。因此本研究將它作為冠狀動脈病變程度的參考標準。
1.1 研究對象 選取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本院住院并行冠狀動脈造影的T2DM患者496例,其中男 317 例,女 179 例,年齡 27~89(65.21±10.38)歲。糖尿病診斷標準采用1999年WHO糖尿病診斷及分型標準。排除標準:(1)已行冠狀動脈血運重建;(2)繼發(fā)性高血壓;(3)甲狀腺功能亢進;(4)除外糖尿病的其他內(nèi)分泌紊亂性疾?。唬?)既往惡性腫瘤病史;(6)感染性疾??;(7)風濕性疾病史。本研究經(jīng)本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
1.2 臨床及實驗室數(shù)據(jù)收集
1.2.1 一般資料 收集患者性別、年齡、吸煙史、糖尿病病程、收縮壓、舒張壓等資料,及空腹排便后的身高、體重,計算BMI。所有入選患者禁食8~12 h后于次日清晨空腹抽取肘正中靜脈血,檢測糖化血紅蛋白(HbA1C)、FBG、TBil、尿酸(UA)、TC、TG、HDL-C、LDL-C,以上均取患者入院后的首次檢查結(jié)果。
1.2.2 頸動脈內(nèi)膜厚度的測量 采用日本Aloka Alpha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用于周圍血管檢查的探頭頻率為10 MHz。患者取仰臥位,檢查雙側(cè)頸總動脈分叉前1 cm處的內(nèi)膜厚度,以雙側(cè)內(nèi)膜厚度的最大值作為評價頸動脈硬化程度的指標,≥1 mm的定義為頸動脈硬化,<1 mm的為陰性。
1.2.3 CHDRISK及冠狀動脈病變程度評分 應用UKPDS risk engine(version 2.0),將患者的性別、年齡、種族、目前吸煙狀態(tài)、HbA1C、收縮壓、TC、HDL-C、有無房顫等信息輸入軟件,計算所有入選對象的CHDRISK。并根據(jù)冠狀動脈造影結(jié)果,由有經(jīng)驗的冠狀動脈介入醫(yī)生計算SYNTAX評分,本研究將它作為冠狀動脈病變程度的參考標準,根據(jù)評分結(jié)果分為低分組(<23分)304例和中高分組(≥23分)192例。
1.3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 20.0統(tǒng)計軟件。正態(tài)分布的計量資料采用表示,組間比較采用兩獨立樣本t檢驗;若不符合正態(tài)分布,則以 M(P25,P75)表示,組間比較采用非參數(shù)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和Fisher確切概率法。CHDRISK與其他參數(shù)間的關(guān)系分析采用線性回歸分析,STNTAX中高分預測因素的篩選采用logistic回歸分析。預測模型的可視化處理利用R軟件的nomogram方法,具體的評估流程為:每個對象篩選出來的有效變量分別映射于最上方的Points一欄,得到每個變量對應的分值,最后所有變量的Points相加得到最后的總分Total Points,然后根據(jù)Total Points映射于RISK一欄得到最終的風險概率值。并采用ROC曲線評價本研究預測模型的預測效能。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低分組和中高分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低分組和中高分組患者在女性比例、吸煙史、糖尿病病程、FPG、TC、TG、頸動脈硬化、CHDRISK、SYNTAX 評分方面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1。
2.2 STNTAX中高分預測因素的篩選 logistic回歸分析結(jié)果顯示CHDRISK和頸動脈硬化與STNTAX中高分均存在顯著相關(guān)(均P<0.05)。見表2。
2.3 預測模型的可視化 本研究模型預測因素包括CHDRISK和頸動脈硬化,采用nomogram方法將預測模型進行可視化處理,見圖1。
2.4 預測模型的準確率評價 預測模型AUC=0.626,即預測準確率為62.6%,具有較好的預測準確性,見圖2。
CVD是本世紀全球關(guān)注的主要健康問題之一[7]。2013年,有1 730萬例患者死于心血管病?;谌丝谄骄挲g、城市化的增加以及相關(guān)風險因素的暴露,發(fā)展中國家CVD病死率將進一步增加[8],到2030年,這一數(shù)字預計將增加到2 360多萬[9]。T2DM患者的冠心病病死率和發(fā)病率是非糖尿病患者的2~4倍,這使得CVD成為T2DM患者死亡和殘疾的首要原因。糖尿病相關(guān)CVD主要表現(xiàn)為動脈粥樣硬化、心肌梗死和心臟功能障礙。
表1 低分組和中高分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表2 STNTAX中高分預測因素
冠心病傳統(tǒng)的危險因素包括糖尿病、年齡、性別、高血壓、血脂紊亂、吸煙、高尿酸等。吸煙是動脈粥樣硬化的重要危險因素,正在吸煙者的危險性高于曾經(jīng)吸煙者,并且每天吸煙數(shù)量和動脈粥樣硬化嚴重程度呈正相關(guān)。持續(xù)吸煙者患動脈硬化的風險是非吸煙者的16倍,戒煙可以降低風險,但曾經(jīng)吸煙者患動脈硬化的風險是非吸煙者的7倍。Framingham研究發(fā)現(xiàn),男性吸煙者發(fā)生冠心病猝死的相對危險較不吸煙者高10倍,女性高4.5倍[10]。本研究也發(fā)現(xiàn)中高分組患者中,男性比例較高。糖尿病血脂異常的特點是空腹和餐后TG升高、HDL-C降低和LDL-C升高。這些脂質(zhì)變化代表了糖尿病與糖尿病患者心血管風險增加之間的主要聯(lián)系[11]。冠心病患者血脂成分異常在CVD發(fā)生、發(fā)展中起獨立作用,獨立危險因素包括:TC、LDL-C;而HDL-C是保護因素。在本研究中,低分組與中高分組患者相比,TC、TG更高,這可能與冠狀動脈病變嚴重患者已在服用降脂藥物有關(guān)。
針對糖尿病患者CVD風險的評估,UKPDS評分在英國人群中有良好的靈敏度(90%),但會高估西班牙人群的風險,而對希臘人群具有中度特異度,在我國人群有很好的預測性[4]。UKPDS評分系統(tǒng)的建立來源于UKPDS研究,可用于評估糖尿病患者10年冠心病及卒中風險,該研究納入5 100例新診斷的T2DM患者,隨訪評估單純控制血糖能否降低糖尿病并發(fā)癥相關(guān)的發(fā)生率和病死率。通過這項研究,將T2DM患者一些傳統(tǒng)的心血管危險因素綜合起來推導出了一個評分系統(tǒng)對10年冠心病及卒中風險進行評估。這個模型包括性別、年齡、HbA1C、種族、HDL-C、吸煙、TC、收縮壓和是否房顫。其預測T2DM患者未來CVD發(fā)生風險的概率取得公認的效果。其預測結(jié)果也被國外多個高血壓、高血脂防治指南采用。作為評估個體發(fā)病危險和指導臨床治療的工具。但目前尚缺乏其與冠狀動脈病變程度的相關(guān)性的研究。
圖1 可視化的預測模型
圖2 預測模型對中高分組患者預測效能的ROC曲線
頸動脈硬化可以反映全身血管的炎癥狀態(tài),糖尿病與亞臨床動脈粥樣硬化狀態(tài)密切相關(guān),糖尿病患者的頸動脈粥樣硬化明顯高于一般人群,頸動脈內(nèi)膜厚度可以用來預測無癥狀性冠狀動脈狹窄。因此,T2DM患者中頸動脈硬化情況和CHDRISK密切相關(guān)。頸動脈超聲是用來明確動脈糖尿病患者動脈粥樣硬化情況的傳統(tǒng)方法[12]。
因此,本研究采用logistic回歸模型,篩選結(jié)果顯示CHDRISK和頸動脈硬化與冠狀動脈病變嚴重程度存在顯著相關(guān),并建立了可視化的預測模型,ROC曲線本模型AUC=0.626,即預測準確率為62.6%,具有較好的預測準確性。冠狀動脈造影雖然是診斷冠心病的一個“金標準”,但此項檢查具有有創(chuàng)性、費用高、重復性差等缺點,不宜作為常規(guī)篩查手段,冠狀動脈CT成像基層醫(yī)院也無法開展。而頸動脈超聲是一個簡單易行的操作,在基層醫(yī)院也能實施,UKPDS評分中的項目也可以通過問診及生化檢查得到。因此,本模型的建立在基層作為初步篩查冠心病具有一定的推廣意義。但由于本研究納入樣本量較小,可能存在一定的誤差,今后還需要在大樣本的患者中進一步校正。另外,本研究在患者用藥方面未進行統(tǒng)計,進一步的研究需要排除藥物的干擾,特別是他汀類藥物的影響,以便使預測模型更加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