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傳美
摘要:五年一貫制高職學生由于他們的年齡和學習經(jīng)歷特點,決定了他們具有不同的個性心理特征,他們也具有突出的心理健康問題需要幫助解決。本文以五年一貫制高職學生為研究對象,分析他們的心理特征,結(jié)合實際歸納、總結(jié)了適合五年一貫制高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學內(nèi)容與方法的選擇。
關鍵詞:五年制高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學研究
五年一貫制高職教育是我國高等職業(yè)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起著重要作用。與高中畢業(yè)的普通高等職業(yè)教育學生相比,由于五年制高職學生來源、年齡、學習經(jīng)歷有著不同特點,他們的心理健康問題也更為突出。結(jié)合五年制高職學生的心理特點,加強心理健康教育教學研究,幫助他們提高心理素質(zhì),形成健全人格,對學生個人未來健康成長和五年制高職教育健康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
一、五年一貫制高職學生的特點與個性心理特征
五年制高職學生主要是招收初中畢業(yè)生,相對于普通高職生來說,他們年齡較小,在校時間跨度大,正值青春叛逆期,自我約束力較弱;他們中大多數(shù)在初中學校學習成績較差,中考失利或者對上高中沒有信心,學習上缺乏自覺性和主動性。以上這些特點決定了五年一貫制高職學生具有以下個性心理特征:
1.自信心不強
由于他們在初中階段普遍學習成績不好,在班級里不受老師和同學們的重視,甚至部分學生在家庭也經(jīng)常受家長批評,時間長了,他們自己也大多認為相對高中畢業(yè)進入高校的學生來說,他們是人生的失敗者,因此,他們不同程度地存在自卑心理,自信心不強,有時候雖然也有極強的自我表現(xiàn)意識,但缺少自我表現(xiàn)的空間。
2.學習主動性、積極性不高
由于他們在初中階段學習基礎比較薄弱,知識結(jié)構(gòu)不完整,沒有形成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對學習的目標不明確,再加上到了高職院校接觸新的課程,普遍感覺比較難,導致他們不同程度存在厭學心理,對學習缺乏主動性和自覺性。
3.心理壓力較大
受社會大環(huán)境的影響,這個時代的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承受著較大的壓力,五年制高職學生也是如此,甚至壓力更大。父母對他們的要求和期望很高,從小到大一直在分數(shù)第一、競爭意識濃厚的氛圍中生活,而他們相對其他大學生來說基礎較弱,學習壓力較大,再加上社會上一定程度的對高職學生的誤解和偏見,他們畢業(yè)后就業(yè)更為困難,處處感到受歧視,容易引起心理失衡問題。
4.人生觀、價值觀不成熟、穩(wěn)定
五年制高職學生在入學時,年齡一般在十五、六歲左右,正處于青春發(fā)育期,他們的心理發(fā)展在幼稚和成熟之間,是從依賴走向獨立的關鍵時期,對事物有自己的觀察、認知和判斷能力,但不夠成熟。情緒高亢激烈,個性強烈,有一定的可塑性,正是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形成初級階段,也是這個較為復雜群體極易出問題的階段。他們對自己的人生理想和目標還沒有正確的認識和明確的定位,對于自己在現(xiàn)階段正在做什么、應該做什么,以及下一步要做什么、應該做什么還不清晰,而家長對他們的期望值又很高,甚至超過了現(xiàn)實情況,容易影響和誤導學生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他們?nèi)菀子龅嚼щy挫折就退縮,認為自己難以實現(xiàn)家長的期望,難以被社會認可,不知道如何去實現(xiàn)自己的理想和目標,最后容易形成隨波逐流、得過且過的心態(tài)。
二、五年一貫制高職學生心理健康教學內(nèi)容的定位與選擇
目前,五年制高職學校心理健康教學教材,大多采用的是普通高職院校教材,內(nèi)容比較單純,多數(shù)是普通心理學課程或一般性的心理學常識課,側(cè)重于解決一般性、共性的學生心理問題,無法深入解決像五年制高職學生等特殊的、個性的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無法深入解決特殊的、個別學生的心理困惑。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與其他思想品德課或德育課是有區(qū)別的,也不同于心理學專業(yè)課程,不能以講授理論知識及概念為目的,在對五年制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學過程中,應當充分考慮五年制高職學生的生源特點和他們實際的心理個性特征,以提高他們的心理素質(zhì),幫助他們改善心理健康問題,從而形成健全的人格,成為一個能夠更好地適應社會、實現(xiàn)自己人生理想、同時為社會做出貢獻的德智體全面發(fā)展、身心健康的新時代大學生為根本目的。首先,在教材的選擇上,可以根據(jù)五年制高職學生的經(jīng)歷、心理個性特征等,在教學實踐的基礎上,編寫深入淺出、針對性、實用性強,并能引起學生學習興趣和思考的、可讀性強的校本教材,且教材一定要具有可操作性,教師能夠依據(jù)教材進行有效的課堂教學和實踐教學。其次,在教學內(nèi)容上,應盡量減少枯燥、深奧的心理學理論知識的講授,增加互動性、主體性方面的教學,重視學生情緒能力的培養(yǎng),提高學生參與學習的興趣和自我教育能力,讓學生積極思考感悟,通過感情交互既讓學生表達出自己的想法,也有利于學生接受教師的思想和觀念,讓他們思考和回答自己的學業(yè)目標、專業(yè)目標、職業(yè)目標和人生終極目標是什么,使他們明確自己的社會價值取向,從而引導他們學會用樂觀的心態(tài)去面對問題解決問題,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和正確的人生目標。
三、五年一貫制高職學生心理健康教學方法的設計與選擇
五年一貫制高職學生年齡較小、知識基礎稍弱、學習主動性稍差,需要教師精心設計教學過程,采取合理的教學手段和方法,去引導他們培養(yǎng)學習興趣,讓他們得到更多的心理認同感,達到教師與學生的“心靈溝通”,從而達到幫助他們解決心理健康問題的教學目的,提高教學效果。首先,要精心設計引人入勝的課程開端。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課程要有總開端,每堂課有小開端。課程教學的開始,教師要精心設計教學內(nèi)容,引導學生對這門課有正確的認識,從而有效地抓住學生的心,讓學生喜歡聽課,探究結(jié)果。每堂課的導入也要精心準備,采用多種形式,如測試法、案例法、體驗法、情景導入等,設定問題,尋找答案,引發(fā)學生的共鳴,把被動學習變?yōu)橹鲃訉W習。其次,要多采用體驗互動式教學方法。體驗互動式教學活動性強,參與度高,趣味性強,寓教于樂,學生變被動為主動,易于參與接受。由于注重活動和訓練,將心理測驗、心理訓練活動、心理體驗與心理知識的講授融為一體,從而打破教師講、學生聽的單一教學局面,讓學生融入到各種活動中去,并通過體驗和感受的形式,激發(fā)他們深層次的思考,從而獲得新的體驗,達到教學目的。再次,課后要開展豐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教育主題實踐活動。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門不同于其他專業(yè)課程及語數(shù)外等基礎課程的心靈學科,是“心育有形,育心無痕”的學科。五年制學生思想活躍,可塑性較強,平時更多的希望得到他人的認可。開展主題實踐活動正好切合五年制學生的個性特點,可以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發(fā)揚學生的長處,讓學生自己成為自己心理健康教育的主人,幫助他們樹立自信?;蛘咄ㄟ^心理知識辯論賽、心理知識板報、情景劇等才藝表演或者通過參觀見習、實地考察等方式,營造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氛圍,讓學生在參與主題實踐活動中感同身受,使其心靈受到觸動,對自己的行為和心理狀態(tài)的進行反思與調(diào)控,更加清晰地認識自我,了解自己的心理現(xiàn)狀,從而更好地進行自我心理構(gòu)建。最后,要加大課后師生互動,做學生的知心人。五年制學生由于自身及周圍環(huán)境的原因,學生的自信心不足,卻很要強,希望得到老師及其他人的關注,但當遇到心理問題時卻缺乏勇氣當眾說出來、求助,怕別的學生笑話,怕老師批評。由此老師與學生的課后溝通交流就顯得尤為重要了。如何讓學生能夠暢所欲言,最好的方式就是給他們提供一個讓學生有安全感的敞開心扉的平臺。教師可以公開自己的郵箱,告訴學生在這里可以采用匿名方式,什么都可以寫,將自己困惑、不滿都可以發(fā)泄出來,不用擔心知道你是哪位,和學生開展“心靈溝通”活動,教師作為學生一個傾訴的對象和朋友,幫助學生減輕心理負擔,幫助他們解疑釋惑,讓學生獲得心理支持和安慰。當學生愿意和老師當面交流時,就可以和學生進行耐心細致的溝通,取得學生的信任,做學生真正的知心人。
總之,五年一貫制高職學生是高職院校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教師只有切實了解學生個性心理特征,在心理健康教學中有針對性地選擇合適的教學內(nèi)容,改進教學方法,才能幫助學生不斷提高自信心,認識和解決自身存在的心理健康問題,使他們擁有健全的心理和完善的人格,成長地更加健康。
參考文獻:
[1]劉召富.高職院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探析[J].廣東蠶業(yè).2019.02.
[2]范青.淺談五年制高職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J].職業(yè)與教育.2009.06.
[3]易娟.五年制高職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探析[J].課程教育研究.201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