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妍
在內(nèi)科治療中缺血性心肌病是常見且高發(fā)的疾病,此疾病是在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影響之下,使患者發(fā)生心肌缺血癥狀,進而誘發(fā)導致患者出現(xiàn)缺血性心肌病。缺血性心肌病在臨床治療中常見癥狀較多,例如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絞痛以及血栓與栓塞[1]。根據(jù)近些年臨床資料表示,已有許多研究表明在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治療中曲美他嗪的治療效果較為理想,能夠改善患者的心功能狀態(tài),同時可以降低不良反應的發(fā)生率[2]。為了調(diào)查與證實曲美他嗪在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治療中的效果,在本文中選取84 例患者進行分析與調(diào)查,分別采用了不同的治療方式,具體情況見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 年10 月~2019 年5 月收治的84 例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42 例。對照組男23 例,女19 例;年齡44~75 歲,平均年齡(59.5±5.9)歲。觀察組男23 例,女19 例;年齡47~83 歲,平均年齡(65.2±6.0)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
1.2.1 納入標準 ①經(jīng)患者臨床檢查結(jié)果證實,均符合《內(nèi)科學》中“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的診斷標準;②患者認知與精神正常,無認知與精神類疾?。虎刍颊咭约盎颊呒覍倬獣员敬握{(diào)查,自愿參與并簽署《知情書》;④參與調(diào)查患者均取得本院倫理委員會所有成員的認同。
1.2.2 排除標準 ①患者除本疾病外有其他類型的心臟類疾??;②患者存在重大腎臟疾?。虎刍颊叽嬖谂K器功能不全情況;④患者或家屬不同意此次調(diào)查,并拒絕參與;⑤患者未得到本院倫理委員成員的批準。
1.3 方法 對照組患者根據(jù)實際情況制定基礎(chǔ)治療方案,合理選用血管緊張素轉(zhuǎn)換酶抑制劑、強心劑、硝酸酯類藥物進行治療干預。觀察組采用曲美他嗪[正科(南京)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83803]治療,3 次/d,20 mg/次,30 d 為1 個療程,需連續(xù)治療2 個療程。
1.4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比較兩組治療效果、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6 min 步行距離、心功能指標變化情況。治療效果:以顯效、有效、無效表示,顯效:治療后患者肺部啰音消失、心功能狀態(tài)均已恢復、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癥狀顯著改善;有效:治療后患者肺部啰音改善、心功能狀態(tài)均已改善,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癥狀有所改善;無效:治療后患者肺部啰音未見改善、心功能狀態(tài)未見改善,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癥狀未見改善。治療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shù)×100%。不良反應從腹部疼痛、惡心、嘔吐、頭暈方面進行分析。心功能指標包括CO、LVEF、LVEDD、LVESD。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 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7.62%,高于對照組的73.81%,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比較 觀察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4.76%,低于對照組的28.57%,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n,n(%)]
表2 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比較[n,n(%)]
2.3 兩組6 min 步行距離比較 觀察組6 min 步行距離為(402.69±24.61)m,長于對照組的(285.31±23.25)m,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4 兩組心功能指標變化情況比較 治療前,兩組LVESD、LVEDD、LVEF、CO 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LVESD、LVEDD 水平分別為(30.63±1.14)、(45.24±1.28)mm,均短于對照組 的(35.62±1.13)、(50.22±1.27)mm;LVEF、CO 水平分別為(51.18±3.47)%、(4.85±0.97)L/min,均高于對照組的(41.17±3.23)%、(3.30±0.95)L/min,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心功能指標變化情況比較(±s)
表3 兩組心功能指標變化情況比較(±s)
注: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aP<0.05
缺血性心肌病在臨床治療中屬于多發(fā)且常見的疾病,此疾病具備發(fā)病率較高的特點,根據(jù)作者統(tǒng)計資料證實,近年來缺血性心肌病發(fā)生率有明顯增高趨勢。此疾病屬于冠心病中的一種特殊類型,也可以稱作為晚期階段,本病是指由冠狀動脈粥樣硬化誘發(fā)導致患者心肌長時間缺血的情況下,患者的心肌呈彌漫性纖維化改變,長久復之產(chǎn)生和原發(fā)性擴張型心肌病類似癥狀的臨床綜合征[3-6]。根據(jù)臨床不完全統(tǒng)計資料證實,隨著冠心病發(fā)病率的增高,缺血性心肌病給人類健康造成的危害與影響也逐步加重。在1995 年,臨床將WHO/ISFC 對缺血性心肌病定義表現(xiàn):擴張型心肌病,伴收縮功能損害,是由于心肌長期缺血引起,故而證實冠心病兩者之間存在密切聯(lián)系。根據(jù)患者臨床不同的表現(xiàn),可將缺血性心肌病劃分為兩大類,即充血型缺血性心肌病和限制型缺血性心肌?。?-9]。根據(jù)該病的不同類型分述以及臨床表現(xiàn)將患者分為以下類型,①充血型缺血性心肌病,常見表現(xiàn)有心絞痛、心力衰竭、心律失常、血栓和栓塞等。②限制型缺血性心肌病,雖然說絕大部分的缺血性心肌病患者臨床表現(xiàn)和擴張性心肌病較為相似,但少數(shù)患者臨床表現(xiàn)卻以左心室舒張功能異常為主,心肌收縮功能僅表現(xiàn)為輕度異?;蚴钦?和限制性心肌病癥狀、體征僅為類似,故而臨床將其稱作為限制型缺血性心肌病,也稱作為硬心綜合征[10-14]。此類患者通常會發(fā)生勞力性呼吸困難、心絞痛等癥狀,因此大多數(shù)活動都受到限制,給工作與生活帶來直接的影響。為此,要對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實施針對性的治療,常用治療方式以血管緊張素轉(zhuǎn)換酶抑制劑、強心劑、硝酸酯類藥物為主,雖然上述藥物有一定的治療效果,但臨床療效并不理想,而且也很難改善患者的心功能狀態(tài),并且容易出現(xiàn)腹部疼痛、嘔吐與惡心等不良反應,給患者治療帶來一定的痛苦[15-20]。為了提升治療效果,本科室采用了曲美他嗪藥物治療方式,曲美他嗪在臨床治療中屬于常用藥物,在使用后可以起到抑制心肌氧化的功效,此外此藥物對患者體中游離的氧分子可產(chǎn)生抑制的作用,能夠有效的促進葡萄糖有氧代謝,降低心肌耗氧量,可以起到保護患者心肌的功效。除此以外,曲美他嗪在使用后可以對患者身體中的自由基起到抑制的功效與作用,能夠改善心肌細胞損耗的程度,改善患者的心肌功能。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7.62%,高于對照組的73.81%,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4.76%,低于對照組的28.57%,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6 min 步行距離為(402.69±24.61)m,長于對照組的(285.31±23.25)m,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LVESD、LVEDD 水平分別為(30.63±1.14)、(45.24±1.28)mm,均短于對照組的(35.62±1.13)、(50.22±1.27)mm;LVEF、CO水平分別為(51.18±3.47)%、(4.85±0.97)L/min,均高于對照組的(41.17±3.23)%、(3.30±0.95)L/min,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治療中??蛇x用曲美他嗪治療方案,治療效果理想,值得臨床應用與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