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偉
摘要 工會是工人階級團結合作的紐帶,也是黨建工作聯(lián)系群眾與干部的最佳橋梁之一。尤其是在我國經濟發(fā)展迅速、社會建設力量不斷壯大的背景下,基層工會組織數量眾多,涵蓋機關事業(yè)單位、大中小企業(yè)與高校等,涉及的人數廣泛,影響力與作用極大。它不僅為職工的基本利益提供保障,在黨建文化建設中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為了進一步加強工會工作,本文基于改革創(chuàng)新精神,探討如何做好工會的文化建設,以良好的文化新風引領黨建工作的順利開展,增強工會的凝聚力。
關鍵詞 改革創(chuàng)新;工會;黨建工作;文化建設
一、引言
工會的職責除了保障職工基本利益得以實現外,處理相關的糾紛或糾正不良行為,促進企業(yè)單位與職工的融合以外,還要推動黨建工作的開展,文化建設更是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占據著十分關鍵的地位。對此,要以改革創(chuàng)新精神為基準,采取多種措施,靈活深入實際,只有當工會帶頭做好相關建設,才能使黨建工作的開展有精神上的認可與支持,在整個單位形成一股良好的風氣,進一步增強凝聚力、向心力,團結一致做好黨建工作。
二、基于改革創(chuàng)新精神建設工會黨建文化的必要性
(一)時代的要求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我國的黨建工作也在不斷增添新的內容,從上至下與時俱進地進行創(chuàng)新改革已經是必然趨勢。工人階級作為推動時代發(fā)展的主要力量之一,與其自身利益息息相關的工會自然要結合時代的要求進行革新,才能把握好時代的主流,切實保障工人的利益。文化體現出一個時代特有的存在與風向,文化內涵是當代領導層決策的體現,也推動著決策的深入落實,起著相互促進的作用,因此以改革創(chuàng)新精神為指導,積極建設工會黨建文化是時代的要求。
(二)社會的要求
從社會層面來看,對其進行革新建設,首先是黨和國家的要求。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涉及的組織部門眾多,且一步步下達,需要眾多的基層部門攜手進行,工會改革就是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推動群團改革的重要內容[1]。其次從工會的職能與分類來看,涵蓋的行業(yè)廣泛,從機關事業(yè)單位到高校都有工會組織的存在。而以往建設黨建文化,形式老套古板、缺乏新意,很容易引起人們的反感,導致一些建設活動流于形式,沒有落實到深處,致使該企業(yè)單位內部沒有形成一股凝聚力,人心渙散,沒有高尚正確的文化作為引領。因此,從宏觀來看,這是國家社會層面的要求,從微觀來看,這是每一個職工的訴求。
(三)推動相關工作良好開展的要求
工會的黨建文化工作不是單獨存在的,它與其他方面的工作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當前社會,每一個工會就像一個連接點,將不同職業(yè)的人聯(lián)系起來,做好工會的黨建文化建設,會產生蝴蝶效應,推動其他相關工作順利開展。以高校工會黨建文化建設工作為例,涉及的員工大多為教職工,和他們有直接接觸且影響最大的就是學生。大學生正處于加強學習黨中央理論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階段,當高校工會黨建文化取得出色的成果時,就會為學生帶來積極正面的示范作用,進而潛移默化地影響整個校園文化建設,讓黨中央的思想與理論以文化為載體得到傳播。并且高校接觸高科技的機會相對更多,可以積極利用科技的便捷性對黨建文化建設的方法、活動進行改革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出適應時代背景與民眾需要的新工會。
三、基于改革創(chuàng)新精神建設工會黨建文化的措施
工會一般分為總工會、企業(yè)工會等。為了讓改革創(chuàng)新的精神更加貼合實際,便于工會因地制宜地采取各種有效的措施,本文從機關事業(yè)單位、企業(yè)、高校三個方面分析如何在改革創(chuàng)新視域下建設好工會黨建文化。
(一)機關事業(yè)單位
第一,積極學習最新講話。機關事業(yè)單位的工會中,黨員干部相較于其余工會中的黨員具有更強的責任感,因此要想建設創(chuàng)新型的黨建文化,就需要這群干部做好帶頭作用,從學習黨中央的最新會議成果與領導人的最新講話入手。例如,2018年10月29日習近平總書記就對工會工作發(fā)表了重要講話,表達了黨對工會的領導與思想引領,并以五個方面的重大問題對接下來的工作重點提出了期待與要求,值得每一個工會領導人進行深入學習[2]。在領導班子學習了最新講話后,再根據本單位的特點,提出具體的要求,相比以往全覆蓋式的學習,減輕了干部的負擔,并且鼓勵干部可以根據講話要點,思考如何展現出工作特色,為文化建設增添富有特點的內容。例如,水利局的黨建文化建設可以圍繞治水利民這一中心展開,讓學習工作成為每一個干部展現獨立思維與職責意識的機會,實現文化建設的創(chuàng)新改革。
第二,貼近干部生活。黨員干部作為人民的公仆,平日工作為民為社會服務,相對來說留給自己與家人的時間會有所減少,那么工會就要發(fā)揮自身的職責與功能進行創(chuàng)新,開展各式各樣的活動,為干部與干部家屬送去慰問關懷。例如,六一兒童節(jié)為干部子女送去禮物或是重陽節(jié)慰問員工父母等盡孝心活動,給予最實際的幫助與關懷,能夠切實地解決或改善問題。而每一次活動的開展都可以與黨的理念相契合,如弘揚中華傳統(tǒng)美德或是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讓每一個員工在收獲感動與溫暖的同時受到鼓舞,在平日工作中互幫互助,在單位形成良好的文化環(huán)境,讓工作受到黨建文化的推動。
(二)企業(yè)
大中小企業(yè)的存在為社會的發(fā)展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推動力,每一次經濟上取得驕人的成績或突破,背后都是每一個職工夜以繼日的努力。工會除了要保障員工的合法權益外,還需要結合自身實際做好黨建文化建設工作,讓企業(yè)的發(fā)展得到正確文化的指引。
為了讓工會的黨建文化建設工作覆蓋更加全面,實現更大的效用,推動良好企業(yè)文化的形成,就需要做好相關的創(chuàng)新改革建設工作。首先是要積極宣傳,調動員工加入工會的積極性,讓員工明確工會的職責,體現企業(yè)的人文關懷。其次是要加強運行管理。例如,工會的費用收取支出必須公開透明,才能讓員工打消疑慮,增強對工會的信任。對此,可以采取網絡技術,利用云服務等平臺向員工進行公示,特別是在幫扶員工、保護利益方面,工會更要嚴格遵守法律做好工作,不讓員工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長此以往有了信任基礎,后續(xù)黨建文化建設工作的開展也就得到了強大的群眾支持[3]。最后是學習方面,平日工作繁忙,加之員工文化水平等各有差異,對于黨建文化學習不能“一刀切”,要作出適當的調整,對于缺乏設備、網絡條件的員工,企業(yè)可以在食堂或休息室設立公共讀書角與影音角,為員工的黨建學習提供便利與幫助。
(三)高校
高校的黨建工作要依托校園背景開展,文化建設方面更是與校園文化息息相關。但目前來看,部分高校工會領導主體意識不強,缺乏責任感,進而導致工作不夠深入到位,嚴重影響了高校工會黨建文化建設的順利進行[4]。對于這種情況,首先要樹立起意識,工會黨建和平日在校園內的教學工作是同等重要的,只有發(fā)揮好工會職責維護教職工的利益,才能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圍,進而助推和諧校園文化的形成。其次要發(fā)揮工會的紐帶作用,吸引更多的教職工加入工會中來。只有覆蓋面廣泛,才能聽取更多的基層意見,了解職工最真實、最迫切的需要,體現工會的民主性與群眾性,形成開明的文化環(huán)境。對此,可以提供科研方面的幫助,如實驗室的開放、設備的采購等,創(chuàng)新工會獎勵幫扶機制,實現吸引教職工的目的。有了廣泛的群眾基礎之后,加強工會中各部門的職能培訓有助于每一個工作人員責任意識的增強,使“以人為本”的理念深入人心,為黨建文化的建設增添人文色彩。最后要意識到高校與學生是一體的這一特殊性。在開展黨建文化建設工作時,也可以邀請學生進行監(jiān)督或是參與到各色活動中,使工會與團委、學生會的聯(lián)系更加緊密,以前者的良好效應提升后者的工作效率,實現高校管理的良性循環(huán)。
四、結語
文化建設作為工會黨建工作的重點之一,起著提綱挈領的作用,而傳統(tǒng)的建設方式大多古板沉悶,極容易引起員工的反感,不僅不能實現目的,還可能出現反作用,不利于黨建文化建設的開展。因此,工會要牢牢把握創(chuàng)新改革精神,采取多種有效的措施,如革新學習方式,利用科學技術便于員工監(jiān)督工會財務工作等,實現在良好的文化環(huán)境下進一步增強工會凝聚力、向心力的目的,更好地發(fā)揮工會的作用。
(作者單位為陜西地建房地產開發(fā)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參考文獻
[1] 李羿.深化工會改革創(chuàng)新——摘自《中國工會十七大報告》輔導讀本[J].工會博覽,2019(12):24-28.
[2] 魏地春.切實做好新時代工會工作——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同中華全國總工會新一屆領導班子成員集體談話時的重要講話精神[J].中國工運,2020(06):14-15.
[3] 賴擁軍.非公有制企業(yè)工會改革的實踐與思考——以上海市寶山區(qū)為例[J].工會理論研究(上海工會管理職業(yè)學院學報),2019(06):35-45.
[4] 胡煜.新時代高校工會黨建工作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基于山東省40所高校工會的調研分析[J].智庫時代,2019(49):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