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志偉
山東知名高校不多,無法提供更多優(yōu)質的研究生教育,導致人才外流。引進高等研究院,既可以補齊缺口,還可以培養(yǎng)本地人才,或者吸引人才,一舉多得。
“青島教育在山東總體領先?!边@是2020年9月2日,青島市教育局局長劉鵬照在第六期“青島大家談”茶座活動上給青島教育的定位。劉鵬照向十多位參加座談的大V介紹了青島學前教育、義務教育、職業(yè)教育的發(fā)展情況。
對于青島的高等教育,劉鵬照談的不多,用一句“青島高等教育近幾年是一個亮點”帶過。正如我們所看到的,近幾年,全國多所知名高校、科研院所的分校、研究(生)院在青島遍地開花,目前青島已經引入30多所高校,十幾所已經落地,包括籌建的康復大學,即將進入全面開工建設階段。
總量不多
山東的高校資源主要集中在濟南和青島,在青島,除去山東大學分校和中國石油大學分校,青島土生土長的“985”只有中國海洋大學。海洋是青島發(fā)展的重點,青島要發(fā)展好海洋,就要發(fā)展好海洋大學。
濟南具有省會優(yōu)勢,使得它成為許多大學的駐地。不過,近幾年,青島大學、青島科技大學、山東科技大學、青島農業(yè)大學在一些排名上進步很快,超過了駐濟高校。雖然質量上有所提升,但青島的大學總量仍然不及濟南。這時候,就要通過引進高校來補齊短板。
近日,浙江發(fā)文,擬投入50億元引入高水平大學;重慶提出到2022年累計引進i00所高校、科研院所和企業(yè)在渝布局研發(fā)機構。大家都面臨著本地教育資源與經濟實力不匹配的問題,通過引進高校來補齊短板是共同思路。
優(yōu)質高校多為部屬、省屬,地方教育局的職責范圍和工作重點一般放在為城市引進優(yōu)質高等資源、推動校地融合發(fā)展以及重點學科(專業(yè))建設方面,僅從這一角度來看,青島的確是亮點頗多。
引進!引進!
高校與城市共生共榮的關系是不言自明的。
今年5月,媒體報道煙臺將西部或者西南的重點大學作為重點引進對象,目前已與蘭州大學、重慶大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達成初步意向。煙臺行動還是太慢了,快者如蘇州、寧波等地的高校,派人常駐蘭州“挖人”,使蘭州大學流失的人才數量可以再建一所蘭州大學。逼得教育部出臺文件,“東部高校不得到中西部高校招聘長江學者”,被解讀為禁止從中西部高校挖人才。
相比之下,采取合作、引進的方式似乎更穩(wěn)固和“體面”。
在這一方面,青島行動較快,成果豐碩。不過,由于引進的多是研究院,而非完整的高校,總被人詬病是“跑馬圈地”來了。實際上,由于客觀因素的限制,教育部對本科院校招生,尤其是部屬高校的異地辦學,限制很多。近些年的新大學,往往是通過升格、合并來的,地方想要“無中生有”的新增一所大學,希望非常渺茫。從??妻k起,到博士招生,需要數十年的持續(xù)投入,本地已有高校都未必能扶持起來。所以,直接引進優(yōu)質高校的研究院就更加靈活。
而山東本身也需要更多的研究院。山東的莘莘學子常以“學霸”的面貌出現,山東高校也給人“考研基地”的印象。但是山東知名高校不多,無法提供優(yōu)質的研究生教育,導致人才外流。青島引進高等研究院,既可以補齊缺口,還可以培養(yǎng)本地人才,或者吸引人才來青島,一舉多得。
2017年,時任濟南市委書記的王文濤赴合肥考察后表示,把眼光放長遠成為合肥上下的共識,清華大學、中國科技大學、北外等一大批高校聚集合肥發(fā)展,推動成果轉化,其中一大部分正在或者即將轉化為產業(yè)。
合肥與中科大經常被當做一個榜樣宣揚。去年,合肥市長凌云用“傾城之戀”來比喻中科大與合肥的關系。相比之下,山東還沒有一段“傾城之戀”。
青島前任市委書記李群曾說:“高校爭奪戰(zhàn),南邊有深圳、北邊有青島?!眲倓傔^完40歲生日的深圳,因為年輕的城市很難擁有一座歷史悠久、底蘊深厚的大學,而對待土生土長的深圳大學,真的做到了“舍得”。2020年,深圳大學預算經費高達60.86億元,南方科技大學41.51億元,投入力度已經超過大多部屬高校,更是全國地方高校的前兩名。
近日發(fā)布的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南方科技大學位列中國第8位,深圳大學名列第18位,這兩座從來不是“985”“211”,也沒有入選“雙一流”的高校,但事實上已經躋身世界“雙一流”的行列。
雖然武書連、校友會、軟科、QS等大學排行榜眼花繚亂,卻難以服眾。有一個重要的參考標準是大學錄取分數線,它代表了這所大學在人民群眾心中的認可程度,以及對一座城市的選擇與期望。據深圳市互聯(lián)網信息辦公室發(fā)布的信息,2019年深圳大學普通類錄取分數線平均已經超過54%以上的“雙一.流”高校。
可以預見,深圳大學會越來越強。
在辦好深圳大學、南方科大的基礎上,深圳近水樓臺地引進香港中文大學等6所香港高校,并與國外高校合作辦學,誕生了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學等高校。在國內大學引進方面,十幾所雙一流高校落地,去年中國海洋大學也過去設立了深圳研究院智能海洋大數據中心。
他人即鏡子。
今年山東預算經費最多的地方高校是青島大學,19.11億元,與山東科技大學、青島科技大學占據榜單前五名。投資大學,就是投資城市未來。為我所用
王文濤曾在濟南全市領導干部會議上說,合肥的做法就是合肥本身有基礎,中國科技大學在這里。人才在這里,老師在這里,一定程度的溢出就把科技創(chuàng)新帶起來了。
這是一種實用主義精神。既然不存在隸屬關系,就放大合作關系。做到不求為我所有,但求為我所用。
引進高校也不是為了“報菜名”,而是有的放矢,高質量擴張。從引進高校的名單也可以看出,青島引進目的性非常明確,理工科最受青睞,尤其是海洋科學、工業(yè)互聯(lián)網、人工智能等高精尖方面,這與青島的產業(yè)發(fā)展也相契合。
在對本地高校的扶持上也是如此。中國海洋大學的海洋科學、水產是一流學科,青島科技大學是橡膠界的黃埔軍校,都是青島的優(yōu)勢。2019年青島支持的重點學科建設集中在材料、機械、計算機、化工、農業(yè),對接現代海洋、高端裝備、信息技術、生物醫(yī)藥、節(jié)能環(huán)保等青島重點產業(yè)發(fā)展需求。
“融于城市、服務地方、產學一體”,這也是青島市教育局發(fā)展高等教育的標準和原則。
投入自然科學,能夠快速地為城市帶來經濟效益,提升科技水平。在不能全面發(fā)展的情況下,可以通過重點發(fā)展、特色發(fā)展,讓高等教育資源在本地生根發(fā)芽,與地方產業(yè)發(fā)展融為一體。
不過,青島的人文社科環(huán)境是一個短板,在如何涵養(yǎng)城市文化,提升城市軟實力方面還有不足。使得青島看起來大學不少,但文化底蘊不夠。這不是靠多發(fā)論文就能快速提升的。人文氣息需要長期積累,見效緩慢,這不僅僅是投入經費就能快速見效的,如何讓青島成為一個有文化氣息的城市,也是一個需要長期思考的問題。
梅貽琦就職清華大學校長時說“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睕Q定城市長遠發(fā)展的,不僅有摩天大樓,還有大學。青島引進高校尚未進入紅利釋放期,不過投資教育就是一個十年栽樹、百年樹人的過程。高校是城市與產業(yè)發(fā)展的依賴之一,其具體的效果,將在未來顯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