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軍
說服別人接受自己的意見從來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對于位高權重者尤甚。古人對此認識頗深,韓非特作《說難》,一二三四,條分縷析,備陳“說”之艱難。然則難雖難矣,但畢竟還是剖明利害。更何況為其所畫之餅光燦燦的誘人,哪怕不成功,頂多也就像蘇秦那樣“大困而歸”“負書擔橐,形容枯槁,面目黧黑,狀有愧色。歸至家,妻不下纴,嫂不為炊,父母不與言”,相比于“太歲頭上動土”的逆耳之諫,風險還是小多了,故而才會有“文死諫,武死戰(zhàn)”之說。貞觀十五年,勵精圖治的唐太宗李世民不勝感慨地說:“朕每思之,人臣欲諫,輒懼死亡之禍,與夫赴鼎鑊、冒白刃,亦何異哉?故忠貞之臣,非不欲竭誠,竭誠者乃是極難。”
故此,才會有林林總總,曲徑通幽、盡顯智慧之光的各種巧諫,也往往收到比較好的效果,可明代有個耄耋老吏卻偏偏“寧在直中取,不向曲中求”,不卑不亢,樸素無華,不僅沒有“出師未捷身先死”,反而憑此加分,備受信任和敬重。
都督山云初掌總帥衙門,就將他這個老資格請了來,問詢道:“廣西一向有送禮受賄的風氣,我是否也可以入鄉(xiāng)隨俗貪點財貨呢?”鄭牢沒有絲毫猶豫,直接這樣回答:“白袍點墨,終不可湔?!贝笕四?!您初來乍到,就像一襲嶄新的白袍,一塵不染,干干凈凈??墒且坏┍缓谀郏蔷褪怯肋h也洗不掉??!你想貪,想搜刮地皮,離任時也弄個10萬甚至若干萬雪花銀?那是一條通往地獄的不歸路,朝廷的刀可是快得很??!我不能眼睜睜看著你犯糊涂??傊痪湓?,就是你不能貪。你樂意也好,不樂意也罷,愛咋的咋的吧!
相比之下,戰(zhàn)國時魏國人許綰則藝術得多,魏襄王打算搞一項“偉大”工程,以名垂青史,流芳百世,名之曰:中天臺。為防有人阻止,遂令曰:“敢諫者死?!痹S綰聽說此事后,扛著把鐵鍬徑直來到王宮,表示愿助大王一臂之力。魏襄王十分高興,讓他說說如何盡快才能心想事成。許綰遂給他“畫”出一幅清晰的路線圖,天地間相距15000里,中天臺的高度是它的一半,那就是7500里,而臺基就得方圓8000里,即便拿出全部國土,也遠遠不夠。因此,首先就得出兵消滅所有諸侯國,將他們的土地全部吞并建臺才有譜。魏襄王默然良久,接受了他的勸諫,罷造此臺。
可鄭牢是個“鯁直敢言”的人,不會迂回曲折,更不會刻意逢迎,所以盡管一大把年紀,仍然是個普通的差役。都督韓觀是個性如烈火,殺人如麻,戰(zhàn)功無數,令下如山的武將,深得太祖朱元璋的欣賞和倚重。懾于他的威嚴,無人敢于稍有忤逆。但此人有個毛病,就是常常酩酊大醉,且喜酒后殺人。這個活兒就交給鄭牢來干,鄭牢沒有唯命是從,而是認真甄別一番,發(fā)現(xiàn)罪不至死的,都設法留下,待韓觀酒醒之后,再向其說明不殺的原因。這種膽敢不“忠實”執(zhí)行軍令的下屬,在韓觀的歷史上還從來沒有出現(xiàn)過,掉腦袋那是分分鐘的事??墒青嵗尉透蚁葦睾笞?,所幸韓觀嗜殺,卻并非濫殺無辜之人。他對鄭牢端方正直的人品極為贊賞,也對他勇于擔當,以身行諫,及時糾正自己的錯誤心存敬意。
鄭牢之諫,并不深奧,也不復雜,但內涵卻頗為豐富,它是磊落、坦蕩、忠誠、膽識,操守、方正、智慧、勇氣、擔當、無私等優(yōu)秀品質的自然流露。不僅令人仰視,做萬世表,也給古往今來為數可觀的“油浸枇杷核子”和“李貓”們樹起一面照徹靈魂的鏡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