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士州
1945年1月,葉培建出生于江蘇泰興胡莊鎮(zhèn),父母都是新四軍戰(zhàn)士,沒等孩子年滿一周歲,就將小培建交給了外婆照顧。在那戰(zhàn)火紛飛的年代,他們一家人無法團聚,只是在解放大軍渡江前夕,父母順道回鄉(xiāng)時,年幼的葉培建才見過父母一次。
1951年,政府將葉培建送到南京衛(wèi)崗小學——一所軍隊干部子弟學校。衛(wèi)崗小學的孩子均是來自華東軍區(qū)各部隊的干部子弟和烈士子女。因為當時共和國成立不久,西南在剿匪,許多孩子的家長都在前線作戰(zhàn),幼小的孩子全都住校。1952年父親抗美援朝回國后,7歲的葉培建跟隨父母的隊伍移駐浙江奉化,后來小培建又被轉到杭州西湖小學就讀。
在西湖小學就讀時,葉培建由于個頭小,跟小伙伴們做游戲時,總是做小兵,但他在班級里的成績一直都是名列前茅。讀中學時,因為他的成績在班級遙遙領先,所以僅用兩年時間就讀完了初中的所有課程,后來他被學校破格保送到浙江省湖州中學。當時的湖州中學是浙江省最好的中學,在全國也是首屈一指的一流中學。中學時他的數(shù)學成績拔尖,一直做數(shù)學課代表。
50年代,由于剛剛建國,外部勢力排華現(xiàn)象比較嚴重,周恩來總理與以杜勒斯為代表的“十六國”在日內瓦展開了一場沒有硝煙的激戰(zhàn),他的口才征服了全世界。年輕的葉培建此時便堅定了信念,要做像周總理那樣的外交家。
一次當他聽到父親談及抗美援朝的經歷時,說中國人民志愿軍在朝鮮戰(zhàn)場上吃盡了美國空軍的苦,武器裝備差距太大。父親的話給他留下深刻的印象,他深深感到我們國家沒有強大的空軍不行。
1962年,葉培建高中畢業(yè)。因為他各門功課都很優(yōu)秀,在填寫大學志愿時,聆聽父親的教誨:咱們國家正處于建設時期,很需要理工科人才。于是他填報了北航、南航等大學,然而卻意外地被浙江大學錄取了。直到后來他才知道,原來是當年的浙江省把省內許多優(yōu)秀生留了下來。
命運總是垂青于熱愛事業(yè)的人,幸運的是畢業(yè)的時候,他還是被分配去搞航天。用他自己的話說:“這就是緣分!”
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中國開始實行對內改革、對外開放的政策。葉培建渴望繼續(xù)深造,就在這一年,他考上了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和502所兩個專業(yè)的研究生,成為改革開放后第一批出國的留學生,赴瑞士納沙太爾大學微技術研究所讀博士研究生。
提起瑞士,想到的便是一幅幅明媚秀麗的山水畫卷,上天造就的淳樸美與人工修飾的建筑美和諧地融為一體。然而這些都沒有引起葉培建的興趣,他時時告誡自己是來異國求學的,不是游山玩水的。對于中國的大學文憑,當時瑞士并不承認,但他通過考試獲得了博士生資格。瑞士不同于其他西方國家,當時的歐洲國家有很多學位,而瑞士只有“科學博士”一項學位。葉培建刻苦鉆研,別人周末時間出去看電影,他卻是在看書;別人假日里去酒吧團聚,他卻是在工作。他的努力在全校是出了名的。1985年,他以《手寫中文計算機在線自動識別》一文,獲得了納沙太爾大學的科學博士學位,令很多西方學子驚嘆不已。
在攻讀博士學位時,葉培建利用課間休息時間,向同事們介紹中國這個東方大國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令同事們對東方文明古國向往不已經。有一次,一個協(xié)會邀請他為公眾專題介紹中國。因為改革開放之后,曾經掀起過“西藏熱”。主要是在文化上,許多藝術工作者一進藏就爆發(fā)靈感。于是他講了西藏的歷史和西藏的神秘。世界屋脊——珠穆朗瑪峰給外國學者留下很深的印象。
當時許多人認為瑞士的條件那么優(yōu)越,葉培建不會回來了。可是1985年8月,葉培建剛剛完成學業(yè),就踏上了祖國的熱土。用他自己的話說:“中國那么多人,而派我出來學習,已經為我付出了很多,我知道肩上的擔子有多重,我應該為國家做些事情?!?h3>用行動托舉“中國夢”
葉培建回國后擔任502所研究室主任,參與“紅外熱軸探測系統(tǒng)”的開發(fā)工作。當時條件艱苦,他頂風冒雨在鐵路線上采集數(shù)據(jù),修正模型,建立了電子商務時代的鐵路運輸信息化系統(tǒng)。
1995年,葉培建參加了深圳股票VSAT網(wǎng)的設計,這是衛(wèi)星應用技術的一個開拓性項目,這種衛(wèi)星通信系統(tǒng)的開發(fā)利用成為那個時代信息傳輸?shù)闹髁?,因此在衛(wèi)星應用領域里,人們稱他為“第一個吃螃蟹的人”。當時他的月工資只有2000多元,證券深交所以每年40萬元的高薪聘請他,都被他謝絕了。面對月收入2000多元和年薪40萬的數(shù)字之差,他平靜如水。
1993年,葉培建進入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空間技術研究院,開始衛(wèi)星研制工程。1996年,他擔任中國資源二號衛(wèi)星總設計師兼總指揮。資源二號衛(wèi)星主要用于國土資源勘查、環(huán)境監(jiān)測與保護、城市規(guī)劃、農作物估產、防災減災和空間科學實驗等領域,自發(fā)射以來至今還在太空正常運行?!爸袊Y源二號”衛(wèi)星,這是我國自行研制的第二顆傳輸型遙感衛(wèi)星,其整體性能和技術水平又有了新的發(fā)展和提高。有關專家認為,“中國資源二號”的成功發(fā)射并正常穩(wěn)定的運行,標志著我國航天遙感技術日臻成熟。
作為我國航天事業(yè)的總設計師,葉培建對工作要求精益求精,細化到衛(wèi)星的各級技術狀態(tài)。用他的話說,航天和別的不一樣,發(fā)射到太空后沒辦法進行維修和更換,所以質量必須可靠。
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號”直刺蒼穹,很多人不知道其中攻克了多少難題,尤其是當衛(wèi)星進入月球引力區(qū)的時候,在衛(wèi)星軌道上要反復核算,真正做到萬無一失。當衛(wèi)星發(fā)射成功后,60多歲的葉培建和隊友們在試驗臺邊的地上鋪上一塊海綿就睡著了。
從嫦娥一號到嫦娥四號,深空探測的紀錄一次次被刷新。作為嫦娥系列各型號總指揮、總設計師顧問,在為“嫦娥”奮戰(zhàn)的幾年時間里,葉培建和他的團隊幾乎沒休過一個節(jié)假日。
葉培建實現(xiàn)了建設航天強國的夢想,這是他幾十年的不懈追求。在新時代,要實現(xiàn)偉大的中國夢,就要弘揚航天精神,奮力前行,正如他所說的:“人類在地球、太陽系都是很渺小的,不走出去,我們注定難以為繼?!笔堑?,葉培建用“航天夢”托舉了“中國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