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日麗
摘?要:以人為本,是職業(yè)教育的本質要求,既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也可以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意識,培養(yǎng)學生的主人意識、參與意識,又可提高學生工作能力和管理能力。本文主要從高職院校作為人才培養(yǎng)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分析學生管理的現(xiàn)狀,存在的不足,進而提出行之有效的舉措,彌補不足,為改善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工作提供借鑒和思考。
關鍵詞:高職院校?學生管理?以人為本
中圖分類號:G6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9082(2020)09-00-01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信息多元化,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工作也面臨著重重困難,如何“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轉變和改善管理理念,增強學生的主體地位,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關系著“培養(yǎng)什么人,怎樣培養(yǎng)人,為誰培養(yǎng)人”的辦學方向。
一、高職院校堅持以人為本開展學生管理的意義
高職院校承擔著培養(yǎng)技能型人才的重任,而學生管理工作是高職院校人才培養(yǎng)的重要環(huán)節(jié),直接影響學生成長成才,畢業(yè)生綜合素質,社會服務能力等方面,因此,如何優(yōu)化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工作,成為重中之重。而以人為本理念的融入,可以起到更好的學生管理效果。
1.符合學生成長成才規(guī)律
高職院校學生個性化,價值多元化,自主意識比較強,傳統(tǒng)的學生管理模式單一,缺乏靈活,不適應學生成長成才,容易打消學生學習和成才的積極性。而堅持以人為本理念的融入,更好地尊重學生主體地位,考慮學生個性化需求,助力學生更好成長成才。
2.優(yōu)化學生管理工作,提高效率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網(wǎng)絡的發(fā)展,傳統(tǒng)的學生管理方法已經(jīng)不適應當代高職院校學生的管理,因此,給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工作帶來許多困難和難題。而堅持以人為本理念的學生管理工作,可以考慮到學生個性化和自主化需求,減少工作阻力,加快推進政策上傳下達,從而優(yōu)化學生管理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3.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有利于培養(yǎng)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新時期四有青年
高職院校堅持以人為本管理理念,實現(xiàn)剛柔并濟,雙管齊下的方式,全面管理學生的日常行為和教育教學,不斷提升學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務和自我教育意識和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二、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存在的不足
1.沒有全面貫徹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學生多元化和個性化的需求已經(jīng)無法與傳統(tǒng)的學生管理工作銜接。不能僅依靠傳統(tǒng)的管理模式,規(guī)章制度來約束學生,限制學生,這不僅不能取得管理效果,反而會壓制學生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不利于大學生人才培養(yǎng)。而是應該充分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調動學生主動積極參與和配合學生管理工作中來,如此,才能更好引導學生的個性化和創(chuàng)造性發(fā)展。
2.學生管理方式不夠豐富靈活
首先,由于受招生體制限制,高職院校所招收的學生基本屬于最后一批次錄取的學生,生源結構復雜,生源質量較差,加之,有的高職院校盲目擴招,使得他們在培養(yǎng)目標、師資隊伍的建設、辦學設施等方面存在不規(guī)范、不科學的地方,學生管理方式單一,不夠靈活,沒有切實考慮到學生需求和生源特點,無法適應高職院校學生培養(yǎng)的要求,進而無法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其次,許多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工作無法深入到學生中間,往往只是文件的下達,學生與管理者之間出現(xiàn)脫節(jié),以至于無法更好地了解學生個性化需求。
3.學生管理工作隊伍素質有待提升
高職院校日常學生管理工作基本由學生管理工作部門牽頭,輔導員或者專職班主任承載著學生的日常管理工作,由于缺少輔導員(專職班主任)系統(tǒng)培訓以及相關的專業(yè)教育學心理學等專業(yè)理論的知識儲備,以人為本落實效果不佳。首先,教師自身的教育教學理念還不夠與時俱進,且沒有學習領悟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管理思維相對落后,固化,缺乏理論儲備和創(chuàng)新意識作為支撐,從而影響學生管理工作的效果。其次,許多管理者對于學生管理工作側重“管”,缺乏對學生成長成才的指導性和塑造性。
三、基于以人為本理念的高職院校學生管理的舉措
1.建構以人為本的管理機制
“以人為本的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的成功與否,不僅取決于理論的可行性,管理理念的先進性,更重要的是依賴于保障之有力、引導之正確,組織之堅強。否則,就會事倍功半,甚至導致失敗。”為了保障有力、引導正確、組織堅強,則要在高校學生管理工作中建構以人為本的管理機制,首先,堅持全員學習,在學習科學發(fā)展觀的基礎上深入領會“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其次,全校推行,改進傳統(tǒng)嚴格管教的學生管理方式,修改原有不符合時代發(fā)展的制度規(guī)范,融入符合現(xiàn)代學生心理特征和成長規(guī)律的條例內容,堅持做到理念轉化成實際行動,使學生切實感受到學校的人為關懷,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最后,典型示范,樹立典型示范作用,推動“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入心入腦。
2.加強學生管理工作隊伍建設
高校管理的主體,組織者和實施者是高校學生管理工作隊伍,因此,高校學生管理隊伍的整體素質高低決定著高校管理工作的實施和取得成效,以及管理目標的實現(xiàn)。首先,嚴把入口關,提高從事高校學生管理工作隊伍的條件和綜合素質,加入心理測試環(huán)節(jié),主要用于衡量高校學生管理工作隊伍自身心理素質的健康與否。加入筆試環(huán)節(jié),主要用于衡量高校學生管理工作隊伍是否具備相關學生管理理論知識的儲備,如,心理學、教育學和管理學的相關知識。其次,加強培訓,要規(guī)定相關人員有計劃地參加崗位培訓,從而夯實和拓展管理人員心理學、教育學以及管理學方面的知識體系,還包括國家最新方針政策、思想政治教育、價值觀引領等,使他們不斷提高自身素質,進而優(yōu)化高校學生工作實施效率。
3.培養(yǎng)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班級、黨團組織是大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務的主要組織載體,首先,在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工作中,應積極以此為平臺和抓手,本著以人為本的理念,讓學生主動參與到日常的管理工作中去,使其獲得更好的自我管理能力,并且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其次,高職院校學生對大學學習、生活的態(tài)度和人生價值觀趨于成熟,因此更加具有自主意識,更不愿意被動接受學校的管理,而是期望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得成就,體現(xiàn)價值。為了能讓學生有效地服從學校管理,用人性化的管理方式,間接引導學生,使學生加入學生的管理工作中來,反而會取得更好的效果。例如,學生參與到院系學生會,如紀檢部、學習部等,可以讓學生在充當“管理者”角色的過程中,更深刻體會到學生管理的責任和壓力,從而激發(fā)學生自覺投身到配合學校學生管理工作中來。
人才競爭是21世紀最核心的競爭因素。為了培養(yǎng)一支專業(yè)素質強,綜合素質高的社會化人才,高校必須堅持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通過建構以人為本的管理機制、加強學生管理工作隊伍建設、培養(yǎng)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從而不斷為國家輸送高素質人才。
參考文獻
[1]范雪峰.探究高職院校學生教育管理制度的完善和創(chuàng)新[J].宿州教育學院學報,2017(6):83-84.
[2]方瑗.以人為本的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工作探討[J].課程教育研究,2016(19):192.
[3]陳雅.淺談以人為本理念在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工作中的應用[J].科教文匯(上旬刊),2016(10):98-99.
[4]劉巖.基于“以人為本”理念的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研究[D].浙江:浙江師范大學,2005.
[5]王愛春.基于以人為本思想的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工作探索[J].中外企業(yè)家,2018(17):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