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濤
[摘 要] 大學校園里學生戀愛現象隨處可見,幫助大學生形成健康的戀愛觀是高校開展思政工作的重要抓手。大學生面臨的戀愛心理問題紛繁復雜,主要有戀愛動機失真、戀愛態(tài)度失衡、戀愛行為失當和戀愛道德失范。筆者認為,構建立體化、全覆蓋、全員育人的校園文化環(huán)境,是應對大學生戀愛心理問題的基本對策。
[關鍵詞] 大學生;戀愛心理;心理健康教育
[作者簡介] 尹 濤(1992—),男,黑龍江人,教育碩士,吉林工程技術師范學院食品工程學院輔導員,主要從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中圖分類號] G645 ? ?[文獻標識碼] A ? ?[文章編號] 1674-9324(2020)43-0096-02 ? ?[收稿日期] 2020-03-25
大學生談戀愛已成為當代大學生最為關注和最想嘗試的事情之一,由于大學生的心智正處于逐漸走向成熟的階段,幼稚性和成熟性并存,因此戀愛過程中常伴隨著各種心理問題。從現實表現來看,一些大學生不能處理好戀愛中的關系,從而引發(fā)多種心理困惑的出現,嚴重影響了大學生的身心健康發(fā)展。
一、大學生面臨的戀愛心理問題
大學校園是戀愛的沃土,經調查發(fā)現,當今大學生戀愛率逐年攀升,且戀愛年齡趨向年輕化[1]。大學生們都處在談戀愛的花季,心理年齡與生理年齡相比較顯得相對滯后,由于開放包容的社會環(huán)境,特別是全球化、互聯網+以及信息化時代的到來,都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大學生的戀愛心理及其戀愛行為。下面主要從大學生戀愛心理中的戀愛動機、戀愛態(tài)度、戀愛行為和戀愛道德四個方面進行探討。
1.戀愛動機失真
戀愛動機源自戀愛的需要,直接指向了戀愛的目的。大學生戀愛動機失真主要體現在:
(1)從眾效應。人們也稱之為羊群效應,一個人總容易受到周圍人的影響,開始懷疑自己的判斷是否正確,看到自己的同學時而秀恩愛,就會有想談戀愛的沖動,特別是同寢室的室友,彼此間的影響更大。通過有關資料調查表明,大學生中四分之一的人談戀愛是因為“看著同學們都成雙入對,自己可不能孤家寡人”[2]。
(2)貪慕虛榮。在很多大學生眼里,有對象是一件值得炫耀和驕傲的事,可以對外證明自己的本事和能力。反之,無戀愛可談的學生則被認為缺少魅力。尤其是女大學生們更容易沉浸在被人追求和欣賞中不能自拔,甚至在這個過程中迷失了自己。
(3)功利心態(tài)。這些心理表現在選擇對象的標準上,一些學生常以金錢多少、門路多少、權力大小為衡量戀人的標準,看對方人品道德少、責任意識少而物質條件多[3]。
2.戀愛態(tài)度失衡
如果把戀愛看成是兩個人相互理解,相互包容的一個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任何兩個人所持有的態(tài)度和表現的行為都是不一樣的[4]。戀愛態(tài)度是決定愛情質量的心理基礎。戀愛是人生的一件大事,但并不是人生的全部。大學生之所以會在戀愛過程中出現各種各樣的心理困惑,多是因為沒有處理好戀愛與學業(yè)、集體、道德、博愛之間的關系。主要表現在:
(1)戀愛與學業(yè)的關系。大學生活的全部意義就在于把自己培養(yǎng)成身心健康、全面發(fā)展的人。面對大學課程中繁重的學習任務,將有限的時間和精力置于學業(yè)之上,把寶貴的精力和青春過多的消耗在談情說愛上,既耽誤了學業(yè),又難以獲得真正的愛情。
(2)戀愛與集體的關系。即使被愛神之箭射中,也不應把自己禁錮在兩人世界之中。若遠離集體,就會影響自己的人際交往朋友圈,阻礙個人的成長和發(fā)展,不利于社會適應能力的提升。
(3)戀愛與道德的關系。戀愛的前提是雙方平等、互相尊重。戀愛過程必須恪守道德要求,戀愛過程中應互教互助、真誠相待,選擇戀愛對象時應注意對方的道德品質。戀愛行為要文明、自尊、自重、自愛。
(4)戀愛與博愛的關系。愛的情感不僅包括情侶之愛,當然還包括父母之愛、朋友之愛、社會之愛、祖國之愛等。一個大學生如果不愛父母、同學、朋友、學校和社會,也就不可能在戀愛過程中付出真的情感[5]。
3.戀愛行為失當
當大學生戀愛動機失真和戀愛態(tài)度失衡時,必然引起戀愛行為的失當。主要表現在:
(1)透支式的戀愛投入。大量的精力、時間和金錢被大學生投入到談情說愛中,而大學生還不能經濟獨立,多需要家庭給予經濟支援,無形中給家庭帶來了更大的壓力和負擔。因此,大學生的學業(yè)及日常的生活會因為透支式的戀愛投入而受到嚴重的影響。
(2)浮夸式的情感表示。大部分學生在展露自己感情的時候,過于隨意、不拘小節(jié),甚至在大庭廣眾之下,出現了一些不合時宜的動作和行為。更有部分學生甚至偷吃禁果,在高校長期同居的現象屢見不鮮。表達愛的方式千千萬萬種,浮夸式的情感表示不合適。
(3)極端化的報復行為,對愛情的片面認知和不真實的戀愛動機,導致大學生在戀愛中唱“獨角戲”等現象經常發(fā)生。
4.戀愛道德失范
戀愛道德是調節(jié)戀愛關系的準則和規(guī)范。愛情不僅僅是兩個人之間的事。它還包括社會責任,以及諸如愛情中的道德責任等問題[6]。當前大學生的戀愛道德意識普遍較弱,主要表現在:
(1)戀愛道德的庸俗化。部分大學生在愛情、自我利益、家庭和社會責任意識等方面的淡化和自我責任感的缺失。如前所述,大學生戀愛或出于虛榮,或出于解悶,或出于欲望……凡所有這些都影響了他們自己和他們所愛的人的學業(yè)和未來,增加了父母的經濟負擔,助長了社會不良風氣的滋生。
(2)戀愛目的功利化。它表現在建立一種愛的關系的過程中,把愛當作一種投資和交易,看對方是否有“利用價值”。這樣功利化的愛情觀玷污了愛情的高貴與純潔。
二、應對大學生戀愛心理問題的對策
大學生戀愛中的心理問題是大學生戀愛中的社會、家庭和學校問題的集中反映。本文僅從學校層面提出應對大學生戀愛心理問題的幾點措施。筆者認為構建立體化,全覆蓋,全員育人校園文化環(huán)境,是解決大學生戀愛心理問題的基本對策。
首先,從師資隊伍建設作為出發(fā)點,特別是從思政理論教師和心理咨詢教師的建設開始,要重視戀愛中大學生的心理問題。思政理論課的教師,特別是思想道德修養(yǎng)和基礎法課程的教師,在大學課堂教學中引入戀愛關系問題,指導大學生正確處理愛情與學業(yè)之間的關系。讓大學生明確為了戀愛而犧牲學業(yè)是愚蠢的,但是為了完全學習而犧牲愛情也是不科學的;正確處理好愛情與集體之間的關系,遠離群體,疏遠同學,沉迷于兩個人的世界,不利于大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正確處理好愛情和社會之間的關系。
其次,學校黨委、學工部、團委、宣傳部等學校行政管理以及教學輔助人員,要注意培養(yǎng)大學生的綜合素質,積極開展大學生喜愛的觀摩集體活動。這種集體活動可以鍛煉大學生的身體,增強他們的體質,減輕他們的焦慮和沮喪,轉移和發(fā)泄青春期大學性沖動的問題。
最后,高校應積極建設有利于大學生身心健康的優(yōu)美校園文化環(huán)境。心理學上有一種很奇怪的現象,那就是當一個人心情不好時,只要所處的環(huán)境很美,那么不良情緒很快就會煙消云散。美育是教育活動中重要的一部分,學校的建設應始終考慮到美感,要像建設花園一樣建設校園,因為校園里的學子都是國家的未來和希望。
參考文獻
[1]倪秀娟.當代大學生戀愛現狀探析及思考告[D].東北師范大學,2005.
[2]楊艷玲.當代大學生戀愛現狀調查與思考[J].吉林工程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08(5):49-51.
[3]岳云強.新時代大學生戀愛心理問題及對策[J].教書育人,2019(3):56-57.
[4]汪小紅.試論《愛彌兒》對我國當代大學生愛情觀的啟示[J].河北能源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5(3):22-24.
[5]于文華.“90后”大學生戀愛抗挫折能力差的成因分析及對策[J].高校輔導員,2016(8):64-66.
[6]何文.大學生失戀的處置策略[J].高校輔導員學刊,2017(8):8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