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玲
摘?要:農村經濟管理是農村經濟開發(fā)與建設中的重要內容,關系到農村社會資源的綜合利用。在新時期的背景下,加強農村經濟管理,有利于農村經濟的發(fā)展,對新農村建設的逐步推進有積極影響。文章簡單闡述了新時期經濟管理中的問題,重點討論了如何加強農村經濟管理,服務新農村發(fā)展,以供參考。
關鍵詞:新時期?農村經濟?經濟管理
中圖分類號:F??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9082(2020)09-00-01
引言
在新時期的背景下,盡管農村經濟管理工作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但其中仍然存在問題有待進一步解決,如管理體制不完善、違法違規(guī)行為屢禁不止、人員素質參差不齊、群眾不理解干部工作等。對此,我們有必要立足實際,明確把握當前農村經濟管理中的問題,對其進行針對性解決,為新農村的建設與發(fā)展服務。
一、新時期農村經濟管理中的問題
新時期,我國農村經濟管理中主要存在如下問題:其一,不少農村的經濟發(fā)展相對緩慢,尚未形成較為完善的經濟管理體制,無論是政策的宣傳與執(zhí)行,還是對資產的清查與審核,抑或者是違法違規(guī)行為的處理,都缺乏合理性與系統(tǒng)性。如管理人員宣傳不到位,導致群眾對經濟管理一知半解,嚴重影響了政策的執(zhí)行。其二,少數管理人員對個人利益的重視程度高于集體利益,導致私自挪用經濟管理資金、非法侵占他人土地資源等違法違規(guī)行為屢禁不止。其三,管理人員對信息化管理手段掌握不足,不具備現代管理思想與知識,理解政策并不全面,整體綜合素質參差不齊。其四,有的群眾與他人因為產權等發(fā)生矛盾沖突,或者是在土地確權上有認知誤區(qū),干部調解時群眾不聽,總會與干部爭吵,群眾的不配合給經濟管理工作帶來了阻礙。其五,農村集體三資較為分散,對其利用信息整合不足,導致部分三資因長期疏于管理、產權不明而流失。
二、加強農村經濟管理,服務新農村發(fā)展
1.完善經濟管理體制
經濟管理體制是農村經濟管理工作的基礎保障,其全面性、合理性、適宜性等直接影響該工作的落實。所以,我們有必要從實際入手完善經濟管理體制。在此過程中,根據地方經濟管理實際制定相應的管理工作規(guī)范,建立健全村級財務收支管理、資產清查、處置登記、資產資源租賃發(fā)包、臺賬建立等多方面的經濟管理制度,合理劃分不同人員的權責,確保沒有職權交叉的現象。同時,構建基層黨組織、農村合作社、村委會等多方參與的管理體系,提高群眾、干部的管理參與度。必要時,成立村務監(jiān)督小組,由該小組負責農村各項經濟管理工作的監(jiān)督管理。
2.提高管理人員素質
一方面,積極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牢固管理人員“四個意識”,培養(yǎng)管理人員的工作責任感,使管理人員站在區(qū)域經濟發(fā)展的高度來看待農村經濟管理,將自己當作是農村經濟管理中的一分子。另一方面,積極開展線上線下相結合的知識技能培訓,線上向管理人員發(fā)布國家、地方最新政策、文件指示等,組織其進行線上學習,鼓勵其提出當前農村經濟管理中的問題,并給出相應的意見或建議,線下進行農村經濟管理知識及信息化管理技能等競賽,促進管理人員知識技能水平提升。
3.建立動態(tài)管理臺賬
對當前農村經濟管理情況的全面把握,是相關管理工作落到實處的重要前提條件。建立動態(tài)管理臺賬主要是實時記錄管理活動中所產生的信息,便于全面把握當前的農村經濟管理情況。對此,我們有必要建立針對性的動態(tài)管理臺賬。比如,建立農村經濟管理問題整改臺賬,實時記錄相關問題整改信息,具體包括集體土地資源產權問題整改、資金應用問題整改、干群關系問題整改等,為后續(xù)的管理工作積累豐富經驗。同時,通過村民大會、村民微信群、村務公開欄、村通廣播等渠道,面向群眾對臺賬內容進行定期公開。
4.密切干部群眾關系
干部與群眾關系的好壞,直接影響農村經濟管理工作的落實,間接影響農村社會環(huán)境的穩(wěn)定。所以,我們有必要密切干部群眾關系。例如,開展土地確權登記頒證工作中,有群眾想將自己長期使用的、產權不明的土地資源進行確權,但干部在查詢相關檔案的過程中發(fā)現,該土地資源在原所屬人轉城市戶口之后就回歸集體了。由于該群眾與負責的干部存在個人矛盾,所以無論干部怎么解釋,該群眾都不配合工作,總認為是騙他的。對于這一情況,分析其個人矛盾產生的原因,從思想上消除群眾對干部的誤會,使群眾認識到確權工作的具體程序及其重要性,提高群眾對相關工作的配合度。
5.緊抓掃黑除惡契機
掃黑除惡工作是我國為增強人民群眾安全感與幸福感、維護社會穩(wěn)定而開展一項長期工作,主要工作內容為排查、懲處黑惡勢力。面對農村經濟管理中違法違規(guī)行為屢禁不止、農村三資利用信息整合不足問題,我們有必要緊抓掃黑除惡契機,規(guī)范農村“三資”管理,全面清查資產資源,并完善清產核資。在此過程中,重點對長期閑置、權屬不明、被他人無償占用的資產、資源進行確認登記,摸清家底,并通過清查各類經濟合同,為集體挽回經濟損失。同時在區(qū)域范圍內的各個村鎮(zhèn)張貼有關打擊壟斷農村資源、侵吞集體資產黑惡勢力的通告或海報,鼓勵群眾積極舉報相關線索,從而規(guī)范承包經營合同。
結語
綜上所述,在新時期的時代背景下,我國農村經濟管理中存在管理體制不完善、違法違規(guī)行為屢禁不止、人員素質參差不齊、群眾不理解干部工作、農村三資清查不足等問題。對此,我們有必要立足實際,進一步完善農村經濟管理體制,采取思想政治教育、知識技能培訓的手段提升管理人員素質,建立動態(tài)臺賬以便全面把握當前經濟管理的基本情況,并密切干部群眾關系,加深群眾對干部工作的理解,同時緊抓掃黑除惡契機,清查各類經濟合同,嚴厲打擊壟斷農村資源、侵占集體資產的黑惡勢力,杜絕違法違規(guī)行為的發(fā)生,從而逐步加強農村經濟管理,為新農村的建設與發(fā)展服務。
參考文獻
[1]徐濤.加強農村經濟管理促進農村和諧發(fā)展[J].農民致富之友,2019(14):245.
[2]羅君紅.新時期農村經濟管理工作問題及應對措施分析[J].農家參謀,2019,607(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