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婭楠
【摘要】隨著中國社會經濟的不斷發(fā)展,教育改革勢在必行。2014年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習式熱詞”——“新常態(tài)”。所謂的“新常態(tài)”中的“新”就是“有異于舊質”;“常態(tài)”就是固有的狀態(tài)。新常態(tài)就是不同以往的、相對穩(wěn)定的一種狀態(tài)。這是一種趨勢性、不可逆的發(fā)展狀態(tài)。班主任是班級管理的組織者和領導者,是班級管理的核心人物,在“新常態(tài)”下,一個班級如何管理到位?學生和教師的關系如何?學生和家長的關系怎樣在班主任的引導下更加和諧?班主任如何在不斷變化的狀態(tài)下,處理和學生、和家長以及與科任教師之間的關系,使大家共同管理班級,成為班級管理的參與者、組織者乃至班級管理的重要領導者?這將需要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智慧,形成一定的方法和策略。
【關鍵詞】新常態(tài);班級管理;班主任;共同管理策略
一、班級共同管理的意義及作用
自“班級”管理模式誕生以來,傳統(tǒng)的班級管理是以老師尤其是班主任為主體,學生參與并聽從教師安排的值得每一位教育研究者反思的一種模式。在這其中,教師是班級管理的決策者、組織者和領導者,學生是班級管理的參與者和被管理者,沒有足夠的主動權,總是被迫地接受一些知識、被迫參與班級活動。而今天提到的“共同管理”班級模式,是在一種不斷變化的社會背景下,還給學生主體的班級舞臺,給予學生充分的尊重和主權,從而充分地調動起學生參與班級管理的積極性,做班級的主人。在很多方面,都是非常有意義和必要的。
(一)重構良好的師生關系
大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育技巧的全部訣竅就在于抓住兒童的這種上進心,這種道德上的自勉。要是兒童自己不求上進,不知自勉,任何教育者就都不能在他的身上培養(yǎng)出好的品質??墒侵挥性诩w和教師首先看到兒童優(yōu)點的那些地方,兒童才會產生上進心?!比欢?,傳統(tǒng)的師生關系使學生與老師之間最開始建立起來的信任感和依賴感在學與被學中、在管理和被管理中悄無聲息地消失了。而班級共同管理,卻能讓學生做自己學習的主人、班級的主人,班主任退而求其次,作為班級管理中的見證者、參與者。當學生在班級管理中出現(xiàn)問題,急需解決時,班主任可以用自己的專業(yè)知識給予充分的引導和指導。班主任只需要組建得力的班干部,上傳下達。這樣,學生們有了自己的舞臺,他們會更加積極踴躍地參與到班級管理中去,班主任就因此告別傳統(tǒng)的“忙而累”模式。良好的師生關系就這樣建立起來了。
(二)促使班主任進一步了解教育生活的真諦
傳統(tǒng)的班主任,尤其是小學班主任,總會感覺到自己忙忙碌碌了一天,沒有一點清閑的時間,但是一天下來,總感覺到自己收獲不多、效率不高。這種“忙而累”的教學模式在班主任的教育生涯中屢見不鮮。“班級共同管理”就如一縷陽光,適當?shù)胤謸嘀魅蔚墓ぷ?,釋放班主任的工作壓力,讓班主任有更多的時間感受到工作中的美好,從而合理規(guī)劃自己的工作及生活,這不僅讓班主任告別傳統(tǒng)的模式,還讓班主任進一步感悟“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的真諦。
二、班級共同管理的有效策略
共同管理班級是一種睿智的選擇,其方法也是有章可循的。
(一)變“努力”為“借力”
我們都知道“孔明巧借東風”的故事,孔明自己沒有能力在三天之內造出十萬之箭,但是這并不代表他在三天之內不能完成任務,他運用自己的智慧,利用曹操的生性多疑,巧借東風,天時地利人和,最終孔明出色地完成了任務。由此我們可以得到啟發(fā):在班級管理中,有時候一個人忙忙碌碌,其實工作效率并不高,班主任可以適當?shù)赝O旅β档哪_步,去思考下如何變“努力”為“借力”?
1.向學生借力
學生是班級管理的主體,我們應該還“權利”給學生,讓更多的學生參與到班級管理中來。比如,在班級人員安排上,我們可以設置一名正班長、三名副班長、小組長若干,我們給每個學生安排好具體的職責,在班級具體事物的管理中,我們可以讓小組長組織自己小組的同學做好自己職責范圍的事情,三名副班長各自負責衛(wèi)生、學習和紀律板塊,并對小組長進行督促和檢查,向班長匯報情況;正班長通過自己的觀察和三名副班長的反饋,進行總結反饋,并向班主任匯報班級情況。這樣層層分配,大家各司其職,再加上一定的獎罰措施,班主任就可以將原來需要管理一個班的學生變成現(xiàn)在管理好一名學生即可,大大地提高了自己的工作效率。
2.向科任老師借力
科任老師是我們在工作中的好伙伴,大家都知道“最短木板”的原理,決定班級最終高度的永遠都是班級最不突出的學科。班主任即使再優(yōu)秀、精力再充沛,也永遠不可能自己一個人“包班”。班主任必須要學會和科任老師通力合作。向“科任老師”借力,如上課期間發(fā)生了什么事情,耐心而又有禮貌的問科任老師情況,并虛心向有經驗的科任老師尋找解決辦法,大家通力合作,努力解決問題。
3.向家長借力
家長是我們的同盟軍,他們往往比班主任更在乎學生的一舉一動。如果一個班主任不知道和家長站在統(tǒng)一戰(zhàn)線,那么這個班級一定不會十分優(yōu)秀。班主任應該向家長借力。成立統(tǒng)一的“家委會”,選拔出具有能力又積極為班級謀劃的家長作為成員,由班主任認定一名優(yōu)秀的具有魄力的家長作為會長,按照班級事務給家委會成員分配相關的任務,使家委會成為我們班級強而有力的“后勤部”。這樣的班級管理才是有效的高級別的。同時,班主任在日常的教育生活中應該積極主動和家長們反饋學生在校的情況,了解并尊重學生們在家的情況,給予個別在教育學生上有問題的家長一些實施有效的意見和見解,這樣家長才會信服你,班主任的工作才能更好地開展。
(二)共同管理的“體驗構建”
學生在各個學年的教育中對規(guī)范、準則早就耳熟能詳,很多時候,他們不是不知道應該做什么,而是知道什么是應該做的而不去做。學生對規(guī)范認識水平的提高并不意味著規(guī)范行為的產生。在認知與行為兩者之間,還是有一個漫長的內化過程。這些特點需要班主任在進行班級管理時,讓學生產生積極的內心體驗,進而鍛煉學生一定的操作能力和增強學生創(chuàng)造思維的能力,達到學生人格的整合與完美。
總之,一個生活幸福的老師,其心中一定不會只有自我,而是應該有某種溫暖的光亮,且慷慨地與他人分享,在這種生命與生命的連接中,充分體驗人生的意義與價值。成長是幸福的,收獲是幸福的,但比幸福更幸福的,卻是分享幸福,傳播幸福。在共同管理班級中,每個人都是班級的主人,大家都參與到班級管理中,找到自我的存在感與幸福感。
參考文獻:
[1]張萬祥.給年輕班主任的建議[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
[2]鄭立平.共同生活:班級管理的新常態(tài)[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3]管宗珍.變“努力”為“借力”[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4]教育部基礎課程教材專家工作委員會.義務教育小學語文課程標準(2011版)解讀[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