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冬梅 張瑩 劉榮霞 劉永娟 (石家莊市第四醫(yī)院婦科,河北 石家莊 050000)
子宮脫垂主要是由于患者盆膈薄弱引起的,同時患者的上陰道、子宮穹窿下移,宮骶韌帶、主韌帶復合體缺失,可引起子宮兩側結締組織出現(xiàn)嚴重損傷,盆底組織異常發(fā)育、分娩引起的子宮損傷、長期高腹壓均可引起子宮脫垂〔1,2〕。子宮切除盡管可一定程度治療子宮脫垂,但存在手術創(chuàng)傷較大、手術時間較長等問題,且切除子宮可引起心理、精神、家庭問題,故而盡量保留子宮已成為患者及其家屬的迫切需求。目前經(jīng)陰道骶棘韌帶懸吊術(VSLS)可一定程度保留子宮、陰道功能,具有創(chuàng)傷小、費用低、治愈率較高,且同時還能伴隨治療壓力性尿失禁、陰道前后壁膨出等并發(fā)癥〔3〕。
但由于VSLS容易導致陰道軸往懸吊側偏向后方偏移,從而影響患者陰道功能和性功能,降低患者生活質量,因此復位、固定患者子宮、陰道解剖學位置至關重要〔4〕。Avaulta盆底重建系統(tǒng)則是借助前路、后路網(wǎng)片托起有效固定盆筋膜腱弓和帶經(jīng)閉孔肌及骶棘韌帶和坐骨直腸窩,從而全方位改善盆腔缺陷,保證盆底、子宮解剖的正確復位及有效固定〔5〕,有利于經(jīng)陰道骶棘韌帶懸吊術的順利開展和促進疾病的恢復。
目前對于兩者聯(lián)用的報道并未多見,因此本文以療效、生活質量、性功能及子宮復位情況為指標,通過實例進一步探討。
1.1一般資料 選取石家莊市第四醫(yī)院2017年1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60例老年子宮脫垂患者,根據(jù)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觀察組(30例)、對照組(30例)。年齡60~76歲,平均(68.43±3.35)歲,產(chǎn)次1~4次,平均(2.31±0.25)次,病程1~10年。納入標準:①入院患者經(jīng)過婦科檢查、盆腔器官脫垂定量分度法(POP-Q)〔6〕評估確診為子宮脫垂。②年齡大于60周歲,POP-Q分度為Ⅲ度及以上,均處于絕經(jīng)狀態(tài) 。排除標準:①嚴重心、腎、肝等重要臟器功能障礙,免疫系統(tǒng)疾病,精神類疾病;②伴隨出、凝血疾病,脫垂手術史,全身結締組織病,急性生殖道感染等;③手術禁忌證,依從性較差,近期參與其他研究試驗者。兩組患者入組前的基線資料具有可比性(P>0.05)。見表1。
表1 兩組基線資料比較(n=30,n)
1.2方法 對照組采用VSLS?;颊呷虢M后行腰麻-硬膜外聯(lián)合麻醉,待麻醉起效后于宮頸右側黏膜部位注射100~200 ml含腎上腺素的0.9%氯化鈉注射液(1∶20),隨后切開該處宮頸黏膜并暴露右側骶主韌帶。隨后切開陰道后壁黏膜(切口3~4 cm)以便分開直腸間隙、陰道壁,并依次向下分離陰道直腸側間隙,直至坐骨棘,最終抵達骶棘韌帶。置入鉗夾拉鉤陰道,暴露患者第4、5骶骨側緣間骶棘韌帶及坐骨棘,借助縫合器并采用不可吸收線縫合骶脊韌帶、陰道斷端和腹膜,將備用線固定于陰道斷端中點偏右側,確保線被推向骶脊韌帶及陰道頂端被懸吊起即可。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采用Avaulta 骨盆底重建系統(tǒng)(美國 Bard 公司)進行手術,該系統(tǒng)網(wǎng)片是一種聚丙烯網(wǎng)片,含4條固定帶,經(jīng)定位后借助穿刺器經(jīng)閉孔固定前壁網(wǎng)片,以便托起脫垂前盆,從而修復損傷結構的部位。前路 Avaulta系統(tǒng)對固定帶進行調整,分離陰道膀胱間隙,保證網(wǎng)片平鋪于患者膀胱陰道筋膜,第一穿刺點為前固定帶的穿出點,位于雙側尿道外口水平線與大腿根部間,第二穿刺點為后固定帶的穿出點,位于第一穿刺點外側緣1 cm及下方2 cm處。采用穿刺針從第一皮膚切口穿出,并帶出網(wǎng)片淺帶,并在手指陰道下于從第二皮膚切口穿出,最后放置好網(wǎng)片深帶,并調整好位置以便網(wǎng)片可順利從進入患者的膀胱陰道間隙。兩組患者術后陰道需填塞支撐器以便壓迫止血及解剖復位固定。
1.3觀測指標 ①療效評估:兩組均隨訪12個月后評估患者陰道分泌物、排便、排尿及子宮復位等情況,若均恢復正常,且無腹墜脹感、腰骶部酸痛感,則表明顯效;若僅存在輕微的腹墜脹感、腰骶部酸痛感,則表明有效;若未達到以上要求則判為無效〔7〕??傆行?(顯效例+有效例)/總例×100%。②手術期間觀察指標:手術時長、術中失血量及患者住院時間。③性功能:采用女性性功能量表 (FSFI) 評估患者的性功能,主要包括6個維度(性高潮,性交疼痛,性喚起,性欲、性生活滿意度及陰道潤滑度),6分/維度,總分36分,分數(shù)越低則表明性功能越差〔8〕。④功能及生活質量:盆底疾病生活質量影響問卷簡表(PFIQ)-7及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癥狀問卷(PFDI-20)評估患者盆底功能。其中PFIQ-7分為三個項目(盆腔/陰道、膀胱/尿道、大小腸及直腸),100分/項目,總分300分,分數(shù)越低則表明生活質量越好;PFDI-20總共20題,每題滿分4分,評分越高,表示影響越大〔9〕。采用子宮脫垂定量分度法(POP-Q)判斷其盆底功能恢復情況,該表包括離處女膜3 cm處的陰道前壁(Aa)、陰道前壁脫出距處女膜最遠位置(Ba)、子宮或宮頸切除的陰道殘端(C)、子宮未切除病人的后穹窿(D)、陰道后壁脫出距處女膜最遠位置(Bp)、離處女膜3 cm處的陰道后壁(Ap)、三條經(jīng)線生殖道縫隙(GH)、會陰體(PB)、陰道總長度(TVL)。分度包括:0度,無脫垂,Aa、Ap、Ba、Bp均為3 cm,C點位于TVL和-(TVL-2 cm)之間;Ⅰ度,脫垂最遠位置在處女膜內(nèi),離處女膜超過1 cm;Ⅱ度,脫垂最遠位置在處女膜邊緣1 cm內(nèi),無論是位于處女膜外還是內(nèi);Ⅲ度,脫垂最遠位置在處女膜外,離處女膜邊緣超過1 cm,但低于+(TVL-2 cm);Ⅳ度,陰道完全脫垂,脫垂最遠位置至少+(TVL-2 cm)。⑤隨訪:患者術后隨訪12個月,并進行婦科檢查,觀察患者陰道創(chuàng)面的愈后情況,例如是否存在感染、網(wǎng)片侵蝕等并發(fā)癥。
1.4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軟件進行t檢驗、χ2檢驗。
2.1療效比較 治療后觀察組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n(%),n=30〕
2.2手術指標 觀察組手術時長、術中失血量及住院時間均低于對照組,但差異不顯著(P>0.05),見表3。
2.3性功能 兩組治療后FSFI評分顯著增加,且觀察組治療后FSFI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4。
表3 兩組手術指標比較
表4 兩組FSFI評分比較分)
2.4功能療效及生活質量比較 治療后兩組PFIQ-7、PFDI-20評分較治療前均顯著改善,且觀察組治療后PFIQ-7、PFDI-20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5。
2.5兩組治療前后POP-Q各指示點位置 治療后各指示點位置(除TVL)均顯著改善,其中觀察組改善程度均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P<0.05),見表6。
表5 兩組功能療效及生活質量比較分)
表6 兩組治療前后POP-Q各指示點位置
2.6預后情況 兩組患者隨訪12個月后均存在子宮脫垂(Ⅲ期及以上)、尿失禁及網(wǎng)片侵蝕等情況,但發(fā)生率較低,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見表7。
表7 兩組預后情況比較(n,n=30)
子宮脫垂是中老年女性的常見婦科疾病,臨床表現(xiàn)為子宮偏離正常解剖學位置,并向陰道下垂,若治療不及可導致子宮完全脫出,引起患者下腹部、腰部下墜酸脹感、陰道分泌物增加及尿道癥狀(如尿失禁),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10〕。目前常見的治療分為子宮切除和子宮保留兩種類型,由于子宮脫垂患者只是解剖位置異常,大部分患者子宮本身不存在任何問題,因此子宮切除一方面極大地降低骶韌帶對穹窿的支持,延緩預后,而且增加術后創(chuàng)傷、并發(fā)癥、網(wǎng)片侵蝕風險及手術復雜性,特別是年輕女性強烈迫切要求最大限度地保留子宮,因此子宮保留術已逐步成為臨床的主要方法。實際操作中發(fā)現(xiàn)解剖位置復位不準確,骶棘韌帶縫線時可能被縫在其周圍筋膜韌帶上,或者過于偏向外側導致無法為陰道頂端提供足夠支撐,從而引起陰部血管、模擬神經(jīng)損傷,延緩預后〔4〕。Avaulta則可有效還原盆底各器官位,其中通過陰道支撐器道柱狀結構,從而有效撐起陰道和固定還原結構,同時還能平鋪和固定網(wǎng)片活動,減少網(wǎng)片侵蝕、攣縮、慢性盆腔痛等風險,研究顯示Avaulta前路網(wǎng)片可有效支撐尿道中段,從而加強盆底功能和增加尿道穩(wěn)定性,從而提高治療效果,改善生活質量〔11〕。本研究結果表明Avaulta前盆底修復聯(lián)合經(jīng)陰道骶棘韌帶懸吊術可有效治療老年婦女子宮脫垂,安全性較好,并發(fā)癥較少。聯(lián)合治療可能存在一定的優(yōu)勢趨勢,由于入組患者太少導致差異不顯著,因此需擴大樣本量進一步論證。
目前可懸吊的強勁韌帶主要有骶棘韌帶、宮骶韌帶及骶岬前韌帶,其中常用的經(jīng)陰道骶棘韌帶懸吊術由于容易導致陰道軸往懸吊側偏向后方偏移,從而影響患者陰道的功能和性功能,從而延緩預后或者引起復發(fā),最終降低生活質量〔12〕。文獻報道顯示Avaulta前盆底修復通過植入牢固的替代物可有效修復缺損部位,重建支持子宮、陰道、盆底等組織器官的解剖位置和生理功能,從而有利于疾病的恢復〔5,13〕。本研究結果表明Avaulta前盆底修復聯(lián)合經(jīng)陰道骶棘韌帶懸吊術可有效改善患者子宮解剖功能及性功能,從而有利于疾病預后。分析認為Avaulta 盆底重建系統(tǒng)可將前路網(wǎng)片托起固定在陰道前壁、膀胱之間及經(jīng)骶棘韌帶、坐骨直腸窩將后路網(wǎng)片托起固定在陰道后壁與直腸之間,從而全方位改善患者前、中、后盆腔缺陷,保證了盆底、子宮解剖的正確復位及重建盆底、子宮功能,故而觀察組患者經(jīng)治療后POP-Q各指示點位置顯著改善〔5〕。且采用的單股不可吸收聚丙烯網(wǎng)片生物相容性好和易拉伸,保證能手術過程中的可塑性及減少過敏風險和炎癥反應,網(wǎng)片的單絲大孔有利于巨噬細胞、淋巴細胞的侵入,血管、組織的生長,從而形成牢固的瘢痕組織,增加支持作用,網(wǎng)片的四根固定帶可有效減少穿刺次數(shù),降低血管、膀胱壁、神經(jīng)損傷風險〔11,14〕。同時配合骶棘韌帶固定術(SSLF)通過將骶棘韌帶與宮骶韌帶縫合,從而將陰道斷端處子宮提升到坐骨棘以上水平,可保持骶棘韌帶處于正常穹隆位置及引導位于肛提肌板上,可有效維持陰道處于正常的解剖學位置,故而患者性功能評分顯著改善〔12,15〕。患者解剖學盆腔、子宮、陰道結構的有效復位及固定,有利于泌尿生殖腸道功能的改善和疾病預后,故而陰道分泌物、排便排尿及子宮復位等情況顯著改善,從而減輕或者避免腹墜脹感、腰骶部酸痛感,聯(lián)合治療可顯著改善患者生活質量。
綜上所述,Avaulta前盆底修復聯(lián)合經(jīng)陰道骶棘韌帶懸吊術治療老年患者子宮脫垂效果顯著,可有效復位子宮位置,提高性功能,從而改善生活質量,有利于預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