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娜,陳彥瑾,張體新,楊英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yī)院第二醫(yī)學中心國賓二科,北京100853
2020年全世界肺癌發(fā)病率及死亡率遠超其他腫瘤位居第一,在中國腫瘤相關傷殘調整壽命年中肺癌更是位居首位[1-3]。老年人是肺癌的主要患病人群[4],且老年患者更傾向于選擇非手術治療[5]。而非手術患者中超過半數的病例罹患抑郁癥,抑郁癥已成為影響非手術肺癌患者生活質量及預后的重要因素[6]。肺康復運動訓練是一組合理規(guī)劃后的,結合有氧、阻抗、柔韌性及平衡能力多個方面的規(guī)律性運動處方[7],其原本是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康復流程的[8],隨后多項研究發(fā)現(xiàn)其模式對于腦卒中及心肌梗死等慢性病患者也具有較好療效[9-10]。隨著其適應人群不斷擴大,近年來也有將其應用于改善肺癌患者預后的研究[11-12],但其對于非手術肺癌患者抑郁中的應用尚未見報道。鑒于此,我們團隊擬探討肺康復運動訓練對老年非手術肺癌患者抑郁及生活質量的改善作用。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在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yī)院住院的肺癌患者150 例,按照1:2 的比例使用隨機數表法分別設為觀察組100 例與對照組50 例,統(tǒng)計2 組患者基線資料包括年齡、性別、腫瘤病理類型、腫瘤臨床分期、呼吸功能包括1 秒用力呼氣容積(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 和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情緒狀態(tài)包括焦慮自評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評分和抑郁自評量表(self-ratingdepressionscale,SDS)評分,睡眠情況采用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 評估,體力狀況采用6 min 步行試驗(6-minute walking test,6-MWT)評估,生活質量以圣喬治呼吸問卷(St.George's respiratory questionnaire,SGRQ)及SF-36 生活質量評分量表(the MOS item short from health surve,SF-36)評估,觀察組與對照組基線資料見表1。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1)臨床診斷為原發(fā)性肺癌;(2)治療方式為非手術治療;(3)年齡>60歲;(4)患者明確肺癌診斷后臨床確診為抑郁癥或抑郁狀態(tài);(5)患者知情同意且配合本研究。符合上述全部選項者納入本研究。排除標準:(1)肝腎功能不全;(2)存在物質依賴情況;(3)既往有精神病史;(4)不能耐受肺康復運動訓練;(5)合并其他惡性腫瘤;(6)合并其他呼吸系統(tǒng)疾??;(7)存在意識障礙不能配合;(8)生活不能自理。符合上述任1 選項者不納入本研究。
1.3 方法
1.3.1 治療方案 所有患者予鹽酸氟西汀膠囊(禮來蘇州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J20170022)200 mg/次,1 次/d,口服,觀察組在對照組的治療方案基礎上予以肺康復運動訓練,包括有氧運動:動感單車及跑步機慢跑(二選一,每周一、五下午進行,每次20 min);阻抗運動:拉力繩、自由負重練習(二選一,每周二、六下午進行,每次20 min);柔韌性運動:主動及被動拉伸肌肉及韌帶、瑜伽、壓腿等(每周三、日下午進行,主動及被動拉伸肌肉及韌帶各20 次,隨后按照課程進度進行瑜伽,每次30 min);平衡性運動:健身操,瑜伽球(二選一,按照課程進度進行,每次30 min);呼吸訓練:縮唇深呼吸舒縮呼吸肌,伸展胸廓,有規(guī)律作咳痰動作(每日早晚各1 次,每次每個動作20 下);集體活動:廣場舞、太極拳及八段錦(三選一,每日早晚各一次,每次30 min),以上運動強度根據患者身體素質進行調整,根據患者耐受情況循序漸進,訓練強度由心率、Borg 呼吸及疲勞評分、S pO2、患者癥狀共同確定,出現(xiàn)以下任一項需立即停止訓練: (1) 心率在靜息心率基礎上增加30 次/min,;(2)Borg 呼吸及疲勞評分達5分[17];(3)S pO2≤85%;(4)患者疲勞自行要求停止;(5)出現(xiàn)胸悶、胸痛、頭暈及其他新的癥狀時,必要時對體能較差患者可囑其休息旁觀,但需保證融入集體活動,所有患者治療期間不予其他藥物或非藥物治療。本研究經倫理委員會批準并且所有患者簽署書面知情同意書。
1.3.2 觀察指標 治療4 周和8 周時統(tǒng)計受試者的呼吸功能包括FEV1 和FVC,情緒狀態(tài)包括SAS 評分和SDS 評分,分別包括20 個條目,每個條目分為“偶爾”,“有時”,“經?!?,“持續(xù)”四個等級對應1~4 分,由患者根據自身情況做出選擇,總得分越高表示癥狀越嚴重;睡眠情況采用PSQI 評估,PSQI 共有18 個條目,7 個分項目,每個分項目按照0~3 等級評分,7個分項目累積得分為總分??偡址秶鸀?~2l 分。得分越高表示睡眠質量越差[13]。體力狀況采用6-MWT評估,患者在6 min 內沿30 m 長的病房走廊盡量往返快走,直到6 min 停止,步行距離越長說明心臟功能越好[14]。生活質量以SGRQ 及SF-36 評估,SGRQ評分表根據呼吸困難程度和呼吸困難對患者活動、社會心理、治療的影響兩部分對患者進行自測答題,通過加權得出最后分值,得分范圍為0~100 分,分值越高說明患者癥狀及對生活的影響越嚴重,SF-36 包括36 個條目涉及8 個領域,得分范圍為0~100 分,分值越高表示生活質量越佳[15-16]。
表1 觀察組與對照組基線資料比較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應用SPSS22.0 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計算治療后各時間點觀察指標與基線水平的差值絕對值作為計量指標,采用獨立樣本 檢驗;計數資料以例數和百分率表示,采用2檢驗。<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治療后2 組患者肺功能比較 2 組患者治療4 周時的FEV1 與FVC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0.05),治療8 周時觀察組FEV1 與FVC 分別為(0.38±0.19) L 和(0.46±0.17) L,均高于對照組的(0.24±0.15) L 和(0.38±0.18)L,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0.01)。見表2。
2.2 治療后2 組患者情緒狀態(tài)比較 2 組患者治療4周時的SAS 與SDS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0.05),治療8 周時觀察組SAS 與SDS 分別為(14.58±4.23)分和(18.78±3.91)分,均高于對照組的(10.91±3.08)分和(12.19±3.60)分,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0.01)。見表3。
2.3 治療后2 組患者睡眠及體力水平比較 2 組患者治療4 周時的PSQI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0.05),治療8 周時觀察組PSQI 為(1.82±0.36)分,高于對照組的(1.19±0.28)分,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0.01);治療 4 周及 8 周時觀察組6-MWT 分別為(36.21±14.81)m 和(39.37±10.56)m,均高于對照組的(28.58±13.38)m 和(32.46±11.33)m,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0.01)。見表4。
2.4 治療后2 組患者生活質量比較 2 組患者治療4周時的SGRQ與SF-36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0.05),治療8 周時觀察組患者的SGRQ 和SF-36 分別為(13.25±4.79)分和(21.84±7.46)分,均高于對照組的(10.91±5.31)分和(17.15±8.40)分,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0.01)。見表5。
肺康復對肺功能的影響既往研究已報道了肺康復訓練可改善腦卒中及肺癌術后化療患者的肺功能[9,11],馬靜等[12]的研究更提出肺康復運動訓練相比常規(guī)康復能進一步提高老年非手術非小細胞癌患者FEV1%和FVC%,本研究結果中患者在經肺康復8 周后肺功能方面優(yōu)于對照組,療效的顯現(xiàn)時間相比馬靜等的研究更長,這可能在于本研究樣本量更大,而納入對象的年齡偏小,此外,本研究中還包括10%的小細胞癌患者,以上因素均可導致結果的差異。
表2 治療后2 組患者肺功能比較
表3 治療后2 組患者情緒狀態(tài)比較
表4 治療后2 組患者睡眠及體力水平比較
表5 治療后2 組患者生活質量比較
肺康復對情緒狀態(tài)的影響先前趙莉莎等已報道了肺康復訓練對非手術肺癌患者情緒狀態(tài)的改善作用,與其相比,由于老年患者接受非手術治療的比例更大,本研究更側重于肺康復在老年患者中的應用,結果發(fā)現(xiàn)老年患者在接受治療8 周時即可取得顯著療效,與趙莉莎研究中的年輕患者相比顯效時間相當[18]。
肺康復對睡眠及體力水平的影響肺康復訓練對于肺癌患者情緒狀態(tài)的改善作用也已見近年文獻報道[12,18],本研究進一步探討了其在于老年非手術肺癌患者中的應用,結果與先前的研究類似,這說明肺康復對于肺癌患者情緒狀態(tài)的改善效應適用人群較為廣泛,應用前景較好。
肺康復對生活質量的影響結合上述結果,肺康復對患者生活質量的提高作用可能在于:(1)心肺功能低下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肺康復改善患者心肺功能后其自理能力得到恢復生活質量必然得到提高;(2)心肺功能低下同樣是患者睡眠及情緒狀態(tài)的低下的重要原因,而社會心理及精神健康同樣也是生活質量評價的重要方面,通過改善心肺功能可由此間接改善患者生活質量。
不足與缺陷:(1)本研究對患者情緒、睡眠質量、體力水平及生活質量的評估均采用了自評量表,結果較為主觀,而肺功能的測定也受到患者自身狀態(tài)及配合度的影響,后續(xù)研究可加入血清學指標、睡眠腦電波監(jiān)測等客觀指標提高結果的穩(wěn)定性;(2)由于本研究納入樣本量有限,后續(xù)研究需計算樣本量并擴大研究對象數量,有條件時可實施多中心研究;(3)本研究僅以患者治療4 周及8 周作為觀察點,不能得到患者康復過程中的全貌,后續(xù)可設計隨訪時間更長,觀察點更多的研究全面分析接受該方法的患者康復過程的動態(tài)變化;(4)本研究僅設立了空白對照,如有條件后期將設立接受各種不同方法治療的患者作為同期對照。
綜上,本研究報道了肺康復運動訓練在老年非手術肺癌患者中的應用,并且發(fā)現(xiàn)其可有效提高老年非手術肺癌患者呼吸功能,改善其不良心境、睡眠質量、體力水平及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