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瑞娟
【摘要】目的:探究早期功能鍛煉在乳腺癌術后患者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隨機擇取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期間收治的108例乳腺癌手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劃分為管理組(早期功能鍛煉)與預設組(普通護理),對比護理效果。結果:管理組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低于預設組,(P<0.05);管理組生活自理能力高于預設組,(P<0.05)。結論:早期功能鍛煉對于乳腺癌術后患者降低并發(fā)癥風險和改善生活自理能力效果較好,適宜在臨床上應用。
【關鍵詞】早期功能鍛煉;乳腺癌;術后康復;護理效果
【中圖分類號】R473.73 【文獻標識碼】A 【DOI】10.12332/j.issn.2095-6525.2020.11.280
乳腺癌對于女性健康危害大,乳腺癌的發(fā)病率居于女性惡性腫瘤疾病中首位,隨著飲食習慣、環(huán)境變化,低齡化女性患乳腺癌風險增加。當前手術配合化學藥物屬于乳腺癌常規(guī)治療方案,但是患者接受手術切除腫瘤后,上肢水腫、皮下積液、皮瓣壞死、術后出血和上肢抬舉受限等并發(fā)癥會影響預后,延長患者康復時間,還會加重患者家庭的經濟負擔[1]。乳腺癌患者術后康復護理對于患者預后影響較大,高質量的康復護理能夠改善患者的生存質量?;诖?,本文主要研究乳腺癌患者術后接受早期功能鍛煉效果,見下文。
1? 資料和方法
1.1一般資料
管理組年齡為(21~73)歲,平均年齡為(35.97±3.65)歲,單側乳房切除20例,保乳根治手術7例,乳腺改良根治術例27例;預設組年齡為(21~74)歲,平均年齡為(36.09±3.81)歲,單側乳房切除19例,保乳根治手術6例,乳腺改良根治術例29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對比。
1.2方法
預設組患者接受普通護理。
管理組接受早期功能鍛煉:護理人員對患者進行康復指導時,需要根據患者受教育程度進行專業(yè)的早期功能鍛煉。早期功能鍛煉可分為三個階段,(1)第一階段:在病房中進行患側上肢功能鍛煉,乳腺癌患者術后需要避免皮下積液,術后需要放置負壓引流管三天,患者需要臥床,可鍛煉手部和腕部功能,可采取伸指、握拳以及曲腕,每次鍛煉時間為10分鐘左右,一天共鍛煉四次。手術后二十四小時可進行指關節(jié)聯系,用以促進血液循環(huán),術后兩至三天即可進行旋轉腕關節(jié)運動,手部和腕部肌力上升后,可降低并發(fā)癥風險,同時為下一階段鍛煉進行前期準備。(2)第二階段:患側上肢功能鍛煉,需要鍛煉背部斜方肌、背闊肌以及肱二頭肌等肩背部核心肌群,強化核心肌群力量后可增強患側手臂肌力,達到肌肉代償功能,強化核心肌群力量后還可預防肌肉萎縮以及組織瘢痕攣縮,術后4至5天,需要進行肘關節(jié)練習,使用健側托住患側,肩關節(jié)前屈90度,上肢平伸后用健側手扶住肘關節(jié)進行屈曲活動。術后五至七天,即可進行肩關節(jié)功能練習,使用檢測手托付住患側手,將患側拇指上舉后盡量伸直,保持15秒,連續(xù)做十組動作。術后兩周,當皮瓣與胸壁貼合良好后,可進行肩關節(jié)外展以及內收活動,可使用患側手摸對側耳朵,記錄患者每日手指上舉高度。(3)第三階段:進行強化訓練,使用器械進行輔助訓練??墒褂脛澊?、腕關節(jié)內外旋器以及肘關節(jié)屈伸器進行輔助鍛煉??祻陀柧氝^程中不能操之過急,循序漸進增強鍛煉強度。
1.3觀察指標
(1)兩組患者并發(fā)癥發(fā)生率;(2)兩組患者生活自理能力。
1.4統計學方法
SPSS17.0導入數據,P低于0.05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并發(fā)癥發(fā)生率
表1,管理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低于預設組,(P<0.05)。
2.2生活自理能力
表2,管理組生活自理能力高于預設組,(P<0.05)。
3? 討論
乳腺癌手術后,有上肢水腫、皮下積液、皮瓣壞死、術后出血和上肢抬舉受限等并發(fā)癥風險,發(fā)生上肢水腫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手術清理病灶導致上臂淋巴管受創(chuàng),淋巴引流受到阻礙后,將會導致上肢水腫,此外手術包扎導致腋靜脈受到壓迫,血液循環(huán)受阻,最終形成靜脈回流障礙。乳腺癌外科手術治療創(chuàng)面過大,引發(fā)的滲液、滲血,引流管引流不暢、創(chuàng)口包扎不到位將會引發(fā)皮下積液。皮瓣壞死與手術創(chuàng)面供血不足有關,供血不足與手術操作關系密切,手術過程中皮瓣分離過薄、術中引流不到位、縫合張力過大均會引發(fā)皮下積液以及感染,過度加壓的包扎方式阻礙皮膚微循環(huán),患者體質弱等原因均會導致患者術后發(fā)生皮瓣壞死。手術過程中止血不徹底、手術后體位變化引發(fā)結扎線脫落以及負壓吸引不當均會引發(fā)術后出血[2,3]。手術疼痛以及術后不適將會導致患者術后患肢活動量減少引發(fā)上肢抬舉活動受限,手術需求切除患者部分胸部皮膚術后瘢痕攣縮將會導致上肢活動能力受限。術后進行早期功能鍛煉可讓患者恢復正常肢體功能,改善生活質量。接受早期功能鍛期間,考慮到癌癥對于患者造成的應激刺激較強,患者接受手術治療后極易發(fā)生抑郁以及焦慮等負面情緒,陷入負面情緒后將會影響患者機體免疫力,對于患者疾病轉歸影響較大,因此患者術后還需要接受專業(yè)的心理康復指導[4]。
綜上,乳腺癌患者術后接受早期功能鍛煉,可降低并發(fā)癥風險,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提倡應用。
參考文獻:
[1]閆靜.循證護理干預對乳腺癌改良根治術后患者的影響[J].中國藥物與臨床,2018,(11).2089-2090.
[2]許丹丹,周崢.循證護理對老年乳腺癌病人術后生活質量的影響[J].實用老年醫(yī)學,2018,(8).789-791.
[3]冷長瑜,董彬.基于循證理念的個體化護理對預防乳腺癌乳腺切除術后并發(fā)癥的應用價值[J].河北醫(yī)藥,2018,(1).143-148.
[4]孫彩萍,宣錦花,秦凌云,等.循證護理在乳腺癌術后患者康復中的臨床效果觀察[J].貴州醫(yī)藥,2017,(7).776-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