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振河
【摘要】目的:探討在虛寒型慢性萎縮性胃炎患者治療中通過給予溫胃健脾湯與隔姜灸進行聯(lián)合治療的效果。方法:對照組為常規(guī)西藥治療,觀察組增加溫胃健脾湯、隔姜灸治療。結果: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97.30%,對照組86.49%,P<0.05;觀察組不良反應率為2.70%,對照組為5.41%,P>0.05。結論:對于虛寒型慢性萎縮性胃炎患者合用溫胃健脾湯、隔姜灸能夠有效改善臨床癥狀、提升治療效果,同時安全性較高。
【關鍵詞】慢性萎縮性胃炎;虛寒型;溫胃健脾湯;隔姜灸;效果
【中圖分類號】R259【文獻標識碼】A 【DOI】10.12332/j.issn.2095-6525.2020.11.240
慢性萎縮性胃炎屬于近年來的多發(fā)病與常見病,患者病程纏綿徹底且根治難度偏高,停藥后復發(fā)率較高,出現(xiàn)胃脘疼痛、大便異常、嘈雜納少等相關癥狀,隨著病情進展胃部腺體萎縮以及黏膜厚度逐漸減少,甚至出現(xiàn)腸上皮化生,威脅患者的生命健康。近年來中醫(yī)療法在慢性消化道疾病治療中應用廣泛,通過運用內外施治療法可實現(xiàn)標本兼治,提升治療效果,且治療中的安全性良好[1]。以下將分析對于虛寒型慢性萎縮性胃炎患者聯(lián)合應用溫胃健脾湯與隔姜灸的治療效果。
1? 資料以及方法
1.1臨床資料
抽取2019年1月~2020年4月本院74例虛寒型慢性萎縮性胃炎患者,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組,觀察組:37例,男20例/女17例:年齡22~73歲,均值為(40.5±1.3)歲;起病時間4~22個月,均值(10.9±1.2)個月。對照組:37例,男19例/女18例:年齡21~75歲,均值為(40.4±1.3)歲;起病時間4~21個月,均值(10.7±1.3)個月。2組各項基礎資料具備可比性P>0.05。
1.2方法
對照組為常規(guī)西藥治療,給予維酶素片進行口服,6片/次,每日服用3次;多潘立酮片口服,10mg/次,每日服用3次;觀察組患者進一步增加溫胃健脾湯、隔姜灸治療,溫胃健脾湯方劑如下:黃芪為15g,白芍、白術、茯苓、川楝子、高良姜、延胡索均為10g,大棗5枚,桂枝、陳皮和炙甘草均為/6g。中藥以水煎煮,最終取汁300ml,1G劑/天,患者每日分為2份溫服。隔姜灸療法:新鮮姜片將其制成厚度0.2~0.3cm以及直徑2~3cm的薄片,姜片中間需要穿刺數(shù)孔,并在上方放置艾柱,選擇足三里穴與中脘穴,將艾柱點燃后施灸,如若艾炷燃盡需立即易柱再灸,各穴位均為5壯/次,分別于早晚進行隔姜灸治療1次。2組患者均依據(jù)本組治療方案治療4周后對比療效。
1.3評價標準
(1)對比患者的治療效果,顯效:癥狀和體征均消失,通過復查胃鏡可見黏膜炎癥消失,同時病理組織復查結果恢復正常;有效:患者的癥狀表現(xiàn)均獲得緩解,通過復查胃鏡可見黏膜病變明顯縮小;無效:患者的癥狀和體征均無變化,以及復查胃鏡結果改善不顯著或進一步加重。(2)觀察2組的不良反應,如惡心嘔吐、腹瀉、頭痛頭暈、皮疹等。
1.4統(tǒng)計學方法
文中數(shù)據(jù)行SPSS19.0分析,數(shù)據(jù)標準差為(x±s),組間數(shù)據(jù)行t/x2檢驗,P<0.05: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臨床療效對比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97.30%,對照組86.49%,P<0.05。
2.2不良反應率對比
觀察組不良反應率為2.70%,對照組為5.41%, P>0.05。
3? 討論
慢性萎縮性胃炎是常見的慢性胃炎疾病,患者胃黏膜的固有腺體出現(xiàn)萎縮,例如數(shù)量減少以及功能降低等,同時常伴隨不同程度的炎癥性反應和顯著的腸上皮化生,通過給予胃鏡和胃黏膜病理組織檢查能夠幫助確診。近年來該疾病的發(fā)病率較高,患者病情容易反復發(fā)作且徹底根治難度較高,若未能及時妥善治療還可能誘發(fā)胃癌,所以積極探索慢性萎縮性胃炎患者的科學治療方案具有重要價值[2]-[3]。中醫(yī)學對該疾病的研究由來已久,將其納入到“胃痞”以及“胃痛”等范疇之中,認為病位于胃,同時病機在于胃失和降,在治療中需要遵循理氣、和胃、止痛的原則。臨床中比較常見的證型為脾胃虛寒型,患者日常外感寒邪或者由于日常飲食生冷使得氣機凝滯出現(xiàn)胃氣不和。通過應用溫胃健脾湯,此中藥方劑當中重用黃芪,有助于發(fā)揮補中益氣之功效;陳皮、白術、茯苓、白芍以及炙甘草等可發(fā)揮健脾和胃的治療價值;高良姜與桂枝兩者聯(lián)合應用,可促進溫經(jīng)散寒;延胡索以及川楝子有利于行氣止痛[4]。在此基礎上配合隔姜灸治療,充分發(fā)揮姜汁溫性促使溫通經(jīng)絡的作用,針對特定穴位進行溫熱刺激,有利于驅散寒邪。本研究顯示,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同時兩組的藥物不良反應率均比較低。表明溫胃健脾湯聯(lián)合隔姜灸,可有效提升虛寒型慢性萎縮性胃炎患者的治療價值。
綜上所述,對于虛寒型慢性萎縮性胃炎患者合用溫胃健脾湯、隔姜灸能夠有效改善臨床癥狀、提升治療效果,同時安全性較高。
參考文獻:
[1]張華鋒,王婷婷,張連貴. 溫陽健脾湯對脾胃虛弱型慢性萎縮性胃炎疼痛程度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 實用中醫(yī)內科雜志,2020,34(1):26-28.
[2]衛(wèi)家和. 溫胃健脾湯對脾胃虛寒型慢性淺表性胃炎的療效觀察[J]. 醫(yī)學食療與健康,2019,28(16):103.
[3]王丹. 穴位貼敷結合隔姜灸治療脾胃虛寒型慢性非萎縮性胃炎伴糜爛的臨床療效觀察[J]. 健康必讀,2020,15(20):46.
[4]莫有海,粟遠會,郭琳,等. 隔姜灸在胃脘痛-脾胃虛寒證慢性胃炎患者中的應用研究[J]. 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連續(xù)型電子期刊),2019,19(8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