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亞瓊
【摘要】目的:探討經鼻高流量吸氧裝置對ARDS患者脫機拔管后再插管率的影響。方法:選取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30例ARDS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n=15),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guī)吸氧,觀察組患者給予經鼻高流量吸氧裝置供氧,對比兩組患者再插管率。結果:觀察組再插管率明顯低于對照組且吸氧后的氧合指數高于對照組,兩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ARDS患者經鼻高流量吸氧裝置可以明顯降低脫機拔管后再插管率。應用效果顯著,值得推廣。
【關鍵詞】經鼻高流量吸氧裝置;ARDS患者脫機拔管;再插管率
【中圖分類號】R563.8 【文獻標識碼】A 【DOI】10.12332/j.issn.2095-6525.2020.11.207
ARDS(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是由肺內原因或者肺外原因引起的,表現以頑固性低氧血癥為顯著特征而且具有高病死率。臨床表現多呈急性起病、呼吸窘迫、以及難以用常規(guī)氧療糾正的低氧血癥等;所以進行氣管插管是有效治療ARDS患者的手段。在臨床治療護理中,越早拔出氣管效果就越好,如果拔管后患者出現呼吸困難或者呼吸衰竭的情況,就會再次進行插管上機。這樣就會造成患者可能引發(fā)相關肺炎的發(fā)生率。增加患者的住院時間和經濟負擔。研究發(fā)現,應用經鼻高流量吸氧裝置可以減少ARDS(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患者的再插管率,而且效果非常顯著,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30例ARDS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 完全符合中華醫(yī)學會呼吸病分會制定的ARDS的診斷標準; 插管時間大于7天。 排除標準: 急性肺栓塞和頸髓損傷和周圍神經病變等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兩組分別為15例,對照組患者平均年齡在(65±5)歲,男8例,女7例,觀察組患者平均年齡在(63±5歲)。其中男10例,女5例。兩組患者年齡相差不大,差異不明顯(P>0.05),具有對比性。
1.2方法
對兩組患者給予常規(guī)治療和護理, (1) 護理措施: 兩組患者都進行氣管插管,患者床頭抬高45度左右, 每天對患者進行口腔清潔,隨時為患者進行翻身叩背,吸痰時必須進行無菌操作且吸痰時間小于15秒。(2)實際操作:在原發(fā)病得到控制后, 每天對患者撤機指標進行評估, 滿足撤機條件后可進行拔管。拔管后兩組患者都需要進行自主呼吸試驗 ( PSV = 7cmH2O, PEEP≤ 6cmH2O, FIO2 ≤35% )。自主呼吸試驗通過后, 給患者進行不同方式的吸氧。(3)兩組患者都使用一次性細菌過濾器和呼吸機。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guī)吸氧,觀察組患者給予經鼻高流量吸氧裝置供氧,吸入氣體流量最少5到8L, 氧濃度百分之四十。根據患者的吸氧飽和度情況進行適當調節(jié)。兩種吸氧方法如都不能改變患者的癥狀則需要重新插管進行通氣。
1.3觀察指標
(1)對兩組患者吸氧后的氧合指數和再插管率指標進行觀察。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本文兩組中研究數據采用SPSS20.0軟件進行分析和處理,用均數標準差(±)表示計量資料,用 t 檢驗,用百分比(%)表示計數資料,用 x2 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兩組患者氧合指數和再插管率比較
兩組患者吸氧后氣合指數和不同治療方式下的再插管率進行比較,觀察組再插管率明顯低于對照組且氧合指數高于對照組,兩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論
目前氣管插管是有效治療ARDS患者的手段。在臨床治療護理中,越早拔出氣管效果就越好,如果拔管后患者出現呼吸困難或者呼吸衰竭的情況[1],就會再次進行插管上機.這樣就會造成患者可能引發(fā)相關肺炎的發(fā)生率。ARDS患者因為肺部內外因素導致的急性進行性缺氧呼吸衰竭情況。常規(guī)吸氧方式主要有鼻導管、面罩給氧和機械通氣。經鼻高流量吸氧裝置屬于新型的吸氧治療手段,目前在臨床患者中呼吸衰竭被廣泛應用。和常規(guī)吸氧比較,經鼻高流量吸氧裝置主要通過高流量的方式對氧混合氣體進行輸送[2],從而減少患者反復呼吸的情況。高流量吸氧能有效降低患者的呼吸死腔量, 提高肺泡通氣量和氧合指數。經鼻高流量吸氧裝置是一種安全而且有效的治療方式,可明顯提高ARDS患者脫機拔管后的氧合指數。減少ARDS患者脫機拔管后的再插管率。經鼻高流量氧療能夠經鼻導管給予加溫、加濕的高濃度氧氣,氣流量可高達60L/min,由于氣流量可以設置為超過多數呼吸功能衰竭患者的吸氣峰流量水平[3],從而保證了氧濃度的恒定;HFNC的加溫、加濕功能可以保護氣道黏膜,增強黏膜纖毛的清理能力。合理的氣道濕化,可以稀釋呼吸道分泌物,保持氣道的通暢和濕潤,維持呼吸道的正常功能,可有效預防肺部感染等并發(fā)癥[4]。研究表明兩組患者吸氧后氣合指數和不同治療方式下的再插管率進行比較,觀察組再插管率明顯低于對照組且吸氧后的氧合指數高于對照組,兩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經鼻高流量吸氧裝置氧療是一種非常安全且有效的治療方式,患者吸氧后可提高ARDS患者脫機拔管后的氧合指數,明顯降低了ARDS患者脫機拔管后的再插管率[5],減少了患者的住院時間和經濟負擔。相比常規(guī)吸氧,經鼻高流量吸氧裝置對ARDS患者脫機拔管后再插管率影響效果顯著,在臨床應用中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祁林.經鼻高流量吸氧裝置對ARDS患者脫機拔管后再插管率的影響[J].醫(yī)藥前沿,2019,9(26):253-254.
[2]李曉東,郝春艷.經鼻高流量吸氧裝置對ARDS患者脫機拔管后再插管率的影響[J].錦州醫(yī)科大學學報,2018,39(5):60-62.
[3]張改明.經鼻高流量吸氧對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患者氧合、血流動力學及脫機拔管后再插管率的影響[J].醫(yī)療裝備,2019,32(19):7-9.
[4]趙爽,程慧玲,歷丹丹.重癥肺炎合并ARDS行俯臥位通氣患者的護理[J].中國保健營養(yǎng),2020,30(25):243-244.
[5]俞金繡.ICU護理風險干預對機械通氣治療ARDS患者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的影響[J].東方藥膳,2020,(17):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