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沈杰,馬盛偉,朱 磊,李 彬
(1.蘇州大學 軌道交通學院,江蘇 蘇州 215131;2.蘇州市吳江區(qū)松陵街道建設管理辦公室,江蘇 蘇州 215200)
在近幾年我國生活垃圾產(chǎn)量以每年3.3%的速度在增長,每年的產(chǎn)量積累至今甚至超過了60億t[1]。垃圾填埋的處理方式可以消納大量的生活垃圾,并且技術相對簡單,管理便捷同時節(jié)省大量運費,因此,是我國處理垃圾的最普遍的方法[2]。
在我國建造垃圾填埋場的早期,由于技術規(guī)范的不成熟,大量的填埋場結構過于簡易,并未考慮到滲濾液導排問題和防滲的有效與否,只依賴原始的黏土以及垂直防滲帷幕,導致了許多環(huán)境安全隱患[3]。在日復一日的使用下,大量早期垃圾填埋場產(chǎn)生的滲濾液得不到有效的導排和收集,同時填埋場防滲措施簡陋,從而滲透到周邊的地表和地下水以及附近土壤環(huán)境,其中較為嚴重的,甚至會影響當?shù)鼐用竦纳钣盟疇顩r,進而損害人體健康[4]。
現(xiàn)今,在我國有著超過1 000座的簡易或者說不完善的垃圾填埋場,在垃圾產(chǎn)量日益增加的情況下,當中許多填埋場不可避免地會產(chǎn)生垃圾的超負荷填埋以及滲濾液泄漏造成水體及土體污染地情況,需要進行封場修復,在修復之前還需要對相應填埋場進行污染狀況的調查,本文以江蘇某簡易生活垃圾堆場為例,對當前垃圾填埋場的污染狀況進行了調查和研究[5]。
場區(qū)位于江蘇某地,場地原為池塘,現(xiàn)已堆積四個區(qū)域的生活垃圾,部分填埋場已封場5年以上,地面標高起伏不大;其余垃圾填埋場勘察期間正在填土封場,地面標高變化很大,勘探結束后封場尚未結束,周圍地面標高(黃海高程)一般在1.68~6.12 m。
垃圾呈現(xiàn)雜色,松軟,不均勻,且以生活垃圾為主填成。生活垃圾成分含布條,塑料袋等,局部含磚屑、石塊、碎樁頭等建筑垃圾及腐植物,回填成分極不均勻。垃圾堆體內普遍分布,厚度2.10~16.10 m,層底標高-14.68~-1.03 m,工程性能差,填埋垃圾上下層分別為素填土和粉質黏土等。
該地區(qū)的雨水十分充足,平均每年有130 d在降雨,并且,平均每年的降水量超過了1 000 mm。地區(qū)春夏秋冬區(qū)分明顯,氣候宜人,降雨較多,太陽照射時間長。年平均氣溫約15.7 ℃(最高35 ℃,最低-3 ℃),其中1月份最冷,平均氣溫3.0 ℃,7月份最熱,平均氣溫28.1 ℃;年平均日照時數(shù)約2 086 h,年平均相對濕度78%,平均氣壓1 015.7 hPa,年平均風速3.2 m/s,年降水量約1 045.7 mm。
根據(jù)相關水文資料顯示,歷史最高水位+2.74 m(1999年8月)。歷史上在1934年最低水位曾經(jīng)達到了-0.01 m,每年水位平均為+0.88 m(黃海高程)。7月至9月份水位往往是一年中最高的時間段,12月份到第二年2月份達到了一年中水位最低的時間。該場地南側(約15 m)有一東西向的河道,2018年6月2日,測得水面標高為1.40 m(1985國家高程基準),該河道水流自西向東流動。
該垃圾填埋場中一部分填埋場已封場5年以上,場地內地面較為平坦;另一部分垃圾填埋場剛完成封場,場地內地面起伏較大。場地現(xiàn)狀圖如圖1所示。2018年進入現(xiàn)場探勘發(fā)現(xiàn):目前該簡易生活垃圾填埋場已經(jīng)封場,其中場地塊地面起伏較大。
本項目場地及周邊相鄰場地環(huán)境現(xiàn)狀(東南角)
該垃圾填埋場地內有一處滲濾池,內部有廢水,采集廢水樣1個。對其中的各類污染物質進行了測定,結果如表1所示。
表1 滲濾液污染狀況
垃圾滲濾液的組成較為復雜,由各種條件所決定,例如垃圾種類、溫度、降水量以及時間等都會導致滲濾液的成分發(fā)生改變。
通過對場地進行走訪,收集有限的場地歷史資料及現(xiàn)場勘察采樣,檢測了滲濾液中含各類有機污染物和重金屬。為了解決該垃圾填埋場造成的污染問題,需要通過后續(xù)的研究,得到一套切實有效且經(jīng)濟方便的解決方案。
[ID:010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