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平維
摘 要:在初中地理教學的過程中地圖是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通過對地圖的合理應用,能夠有效地幫助學生加強地理知識的理解,提高學生對地圖的識別能力。在初中地理教學的過程中對于地圖的合理應用還能夠提高學生對地理學習的興趣,以及對知識的探索欲望,因此需要加強合理的地圖教學,提高初中地理教學的水平。
關鍵詞:初中地理教學;合理運用;地圖教學;基本要求
引言
初中地理學科當中包含著許多的地理事物,并對空間分布狀況以及內(nèi)在聯(lián)系進行了詳細的闡述。地圖是非常特殊的一種文化形式,能夠?qū)⒌乩碇R全面直觀的展示出來,更是地理教學中極為重要的組成部分,對學生空間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具有重要的意義。地理教學過程中,大多數(shù)的知識相對專業(yè)和抽象,所以,很容易出現(xiàn)機械化的授課狀態(tài),其次,文字知識也比較枯燥乏味,導致學生的學習興趣不高,這就需要教師在實際教學中,積極利用地圖的優(yōu)勢,形象直觀的傳達地理知識,使其成為重要的教學工具。
1地圖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的重要意義
1.1地圖是地理教學的一部分
地圖本身是初中地理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實際教學中,只要對地圖運用得當,就能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使學生具備嚴密的邏輯思維能力。地理知識具有很強的實用性,地圖是對相關知識的概括和總結(jié),當學生學會分析地圖,從中去挖掘地理知識時,學生在地理學習中必然會取得比較大的進步,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并且,在構(gòu)建地理知識體系的過程中,常常需要借助地圖才能完成。地圖直觀、形象,能強化學生對相關地理知識的理解,使地理教學活動變得更加簡單、有效,學生也能形成較為完整的知識結(jié)構(gòu)體系。在地圖的作用下,能幫助學生在地理新知識與舊知識之間建立起聯(lián)系,還能使學生抓住其中的核心知識點,明確學習中的重點,突破其中的難點[1]。
1.2激發(fā)學生對于地理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句話對于任何學科的學習都是一樣適用的,在初中地理學習中同樣也是如此。只有當學生對地理學科充滿興趣,才會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各種學習活動中,從而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而初中階段的學生由于身心尚未發(fā)展成熟,他們的自我控制能力較弱,在課堂學習中注意力容易受到外界影響,難以長時間集中。而電子地圖具有圖文并茂和人機互動等特點,將其運用到初中地理課堂中,能夠有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對于地理知識的學習興趣,促使他們積極主動地去對地理知識去探索和實踐,從而提升學生地理學習能力。
1.3有利于學生地理思維的形成
許多初中生的地理成績不理想,主要是因為學生沒有從地理的角度去學習地理知識,不具備地理思維,所以在思考地理問題時,容易出現(xiàn)偏差。地圖充分地體現(xiàn)著地理思維,是最直接的地理教學工具。地圖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的運用,能將地理知識形象地呈現(xiàn)在學生面前,使學生形成系統(tǒng)性的地理知識結(jié)構(gòu),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地理思維。比如,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教學中,教師可通過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位置、范圍圖,讓學生直觀地認識到該區(qū)有哪些國家,在整個非洲面積中所占的大致比例以及其在地球上的位置分布等情況[2]。
2初中地理教學中合理運用地圖教學的基本要求
2.1通過地圖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
學習初中地理知識,學生需要具備一定的想象力,學生不可能親自看到所有的地理現(xiàn)象,有些地理知識的學習,必須依靠學生的想象。地圖能使學生產(chǎn)生靈感,啟發(fā)學生的思維,使學生的想象更加合理,更加切合實際。先有想象,再有設想,然后才能用相關的知識去驗證自己的設想是否正確。所以,在初中地理教學中,教師要通過對地圖的合理運用,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能力,為學生更好地學習地理知識奠定基礎。例如,在《自然災害》的教學中,教師可給出一幅“我國自然災害分布”的地圖,讓學生根據(jù)地圖中的圖例,找出哪些地方的地震發(fā)生得比較頻繁、哪些地方的冷害比較多、哪些地方的旱災比較多、哪些地方的洪澇災害比較多,又有哪些地方常發(fā)生森林火災等。許多學生都沒有經(jīng)歷過這些災害,可能只見過連續(xù)暴雨漲水的情況,但還沒有達到洪澇災害的地步。這時,學生就可根據(jù)地圖中各個地區(qū)常見災害,想象災害發(fā)生時的場景,在遇到這些災害的時候,又該采取哪些措施進行預防,人們該如何避免災害對自己造成傷害等。除此之外,學生要能夠從地圖中去想象我國主要自然災害的分布特點,分析為什么會呈現(xiàn)出這樣的分布特點。
2.2.通過地圖指導地理課堂教學
地圖對于初中地理教學起著十分重要的指導作用,教師在選擇地圖的時候,要結(jié)合實際的教學內(nèi)容及需要,對地圖作出合理的選擇,使地圖內(nèi)容與教學內(nèi)容相吻合。同時,教師所選擇的地圖要能夠突出重點,可以選擇多幅地圖,主圖與副圖配合使用,使教學內(nèi)容更加完整。最重要的是,教師要充分利用地圖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的優(yōu)勢,對學生進行引導,幫助學生逐漸具備讀圖能力,讓學生能夠運用地圖分析地理知識,從而提高學生的課堂學習效率。例如,在《交通運輸》的教學中,教師可先向?qū)W生展示各種交通運輸方式的特點圖,從運量、運速、運價、貨運選擇依據(jù)等幾個方面,對公路、鐵路、水運、航空、管道等運輸方式進行對比分析。在學生了解不同交通運輸方式的優(yōu)點和缺點后,學生才能明白應該如何選擇交通運輸方式,指導學生其分析交通運輸方式的選擇原則。然后,教師可以將“中國主要鐵路干線分布圖”作為本堂課的主圖,引導學生去分析有哪些因素會影響鐵路干線的分布,學習我國最主要的鐵路線有哪些,經(jīng)過省級行政中心最多的鐵路線有哪些以及我國鐵路線的命名方式等知識。圍繞著地圖開展地理教學活動,不僅能讓學生明確課堂的學習重點,還能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構(gòu)建高效的地理課堂[3]。
2.3示各種圖表,發(fā)揮電子地圖虛擬體驗功能
初中地理課程中豐富的地理表象基本都是通過圖表進行呈現(xiàn)和表達的,這不僅是地理教學中的重要資源,而且還是一種非常重要的教學內(nèi)容。地理新課標中明確提出:掌握閱讀和應用地圖的基本技能;掌握獲取地理信息,并通過圖像與文字等形式表達這些信息的基本技能。所以,初中地理教師在實際教學中,必須得加強注重學生地圖技能的培養(yǎng)。就初中地理教材來看,其中存在著很多圖表,而深化學生對這些圖表的認識便能很好地提升學生讀圖獲取信息的能力。不過就傳統(tǒng)地圖來說,不論是在質(zhì)量上還是數(shù)量上,都很難滿足當前學生的學習需求。而合理應用電子地圖便能有效解決這些問題,電子地圖中的圖像變換工具能夠更好地對地圖進行解析,并且也可以通過多樣化的方式來將地圖呈現(xiàn)出來,從而幫助學生更好地讀懂地圖中的信息,對不同事物的屬性進行更加深刻的理解。虛擬體驗是電子地圖中的特色功能,可以通過人機交互的方式來增強學生對地理知識的體驗。教師可以通過電腦設計出一個虛擬的場景,然后在這個虛擬場景中組織學生開展實踐活動,并與學生進行多元互動,從而有效彌補傳統(tǒng)地理課堂教學中實踐性不足的弊端。
結(jié)語
地圖在初中地理的教學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輔助作用,通過實際教學過程中,利用地圖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以及地理課程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構(gòu)建一個高效的地理學習課堂。
參考文獻
[1] 吳至強.在初中地理教學中合理運用地圖教學的策略[J].文理導航(上旬),2016(4).
[2] 孟培.初中地理教學中高效運用地圖資源的策略分析———以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第一節(jié)《疆域》為例[J].生活教育,2017(3).
[3] 丁文利.探究地圖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的運用和作用[J].教育界:綜合教育研究(上),201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