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希
隨著年齡增長,人體皮膚的生理結構逐漸發(fā)生退行性改變,生理功能也逐漸減退。不僅皮膚會變得愈發(fā)粗糙、干燥,也更容易被各種皮膚病盯上。所以,對于老年人來說,皮膚保養(yǎng)勢在必行。
在皮膚老化的眾多因素中,最主要但卻不可避免的因素就是年齡。一般來說,從30歲左右開始,人體皮膚就逐漸衰老。而且,隨著年齡增長,皺紋、斑點、松弛等問題接踵而來,皮膚會變得更脆弱;再加上皮膚對觸摸、擠壓、振動及冷熱的敏感度下降,使得老人的皮膚面臨更大的受傷風險。
上述這些年齡相關性改變降低了老人對周圍環(huán)境的適應能力,還使得老人更易受溫度、細菌以及不良物理和化學性刺激的影響,從而發(fā)生多種皮膚病。除了大家耳熟能詳?shù)睦夏臧?、皮膚瘙癢癥等問題,下列3種皮膚問題也很常見——
1.老年性血管瘤:前胸、后背、四肢出現(xiàn)像小米到大米粒大小的半球形鮮紅色的小瘤,叫老年性血管瘤。這是由于毛細血管擴張以及血管內皮細胞增生形成的,常見于老年人,但年輕人也有可能發(fā)生。
2.老年性白斑:出現(xiàn)于前胸后背或四肢的像小米到綠豆大小的白點,稱為老年性白斑。有人擔心是白癜風,其實它和白癜風完全不同,它既不擴大也不消退,隨年齡增長逐漸增多。
3.老年疣:也是老年人比較常見的皮膚病,常發(fā)生在臉部、頸部、胸部和背部,有時也長在手背上。老年疣顏色呈褐色或是黑色,略微高出皮膚,表面帶有一層褐色痂的疣狀物,把它除去后,露出紅潤的基底部,幾天后又會形成褐色痂,有時有輕度瘙癢。這種病常有家族史,所以和遺傳有關系,但是對身體沒有影響,它可以永久存在而不惡變。如果想取掉,也可到醫(yī)院進行電灼或激光治療。
為了減少及避免皮膚病的發(fā)生,老年人應加強自我保健。皮膚的自我保健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合理選擇護膚品:老年人皮膚失水干燥、皺紋多,可以選擇含橄欖油、硅酮油、透明質酸等成分的保濕潤膚劑;為了促進血液循環(huán),增加皮膚彈性,提高皮膚抵抗力,可選擇含人參、花粉、珍珠、胎盤素、鹿茸等成分的護膚品;為了抗衰老抗黑色素生成,祛斑增白,防曬除皺,可選擇含維生素A、維生素E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護膚品。
2.不用堿性肥皂:皮膚正常情況下會分泌油脂,一是為了保持表皮下的水分不過度流失,二是平衡體溫。使用堿性肥皂后,堿性物質會把油脂分解掉。皮膚表皮上沒有保護層,自然就干裂了。由于老年人皮膚油脂分泌減少,所以在洗臉、洗手甚至洗澡時宜少用肥皂,或使用堿性很小的軟皂、硼酸肥皂等。如果洗澡次數(shù)偏多,則不必每次都打肥皂。
3.講究洗澡方法:老年人洗澡水溫度不宜過高,一般為35~38℃,桑拿浴和冷水浴對老人不太適宜;時間不宜過久,一般為10~20分鐘,最長不超過半小時;不宜過勤,一般7~10天一次即可。洗浴后及時外涂少許保濕潤膚品。
4.預防皮膚損傷,警惕皮膚病惡變:老年人皮膚損傷后傷口愈合比年輕人慢得多。一般來說,老化肌膚的自我修復能力大大降低后,傷口愈合所需的時間可能是壯年時的4倍,這可能引發(fā)褥瘡或者炎癥等問題。還有,老年人高發(fā)的糖尿病、血管改變、免疫力下降等問題也都會影響到傷口愈合的速度。因此,老年人尤其應該預防皮膚損傷,具體來說,就是應避免風吹、日曬、雨淋,季節(jié)變換時增減衣物要及時,帽子、口罩、圍巾、手套、棉鞋等要備齊;天寒地凍,減少外出,雨天路滑,謹防摔倒。
此外,對于上述提到的老年性皮膚病變,雖然絕大多數(shù)是良性的,本身不惡變也不破潰,只是有礙觀瞻,但還是應積極治療。自行搔抓、摳擠、燙洗等不良刺激則可能會引起這些良性皮膚病變的惡變。因此,一旦發(fā)現(xiàn)皮膚潰瘍長期不愈合、增生變色或者黑痣突然增大、破潰出血則可能是惡變的征象,建議及早就醫(yī)。
5.遠離皮膚過敏原:若發(fā)現(xiàn)某種食物、藥物會引發(fā)皮膚過敏,要避免食用;若是因為穿著化纖織物而感到皮膚瘙癢或出疹時,要停止穿用;此外,要防止香水、植物花粉和洗滌劑等引發(fā)皮膚過敏。
6.及時處理皸裂皮膚:建議老年人在洗手洗腳后,立即擦干水,并及時涂上護膚霜。足部最好能及時穿上不易透風、保暖性能好的棉拖鞋。此外,建議老人們可以用3/4的普通護膚霜加1/4無水豬油,混合均勻后,外涂皸裂皮膚,功效極佳,且價格實惠。
7.刺激按摩皮膚:老年人平時應多揉按皮膚。以面部為例,面部按摩時不宜過分用力。用中指和無名指按摩最為合適。按摩的動作要有節(jié)奏韻律感,速度不宜太快或太慢,按摩的速度最好與心臟跳動的速度大約一致。給皮膚按摩的作用是增進血液循環(huán),促進細胞新陳代謝正常進行;幫助排除積于皮下過多的水分,消除腫脹,有效地延緩皮膚松弛和衰老現(xiàn)象;還可使皮下神經得到充分休息,消除疲勞,減輕肌肉的疼痛和緊張感,令人精神煥發(fā)。
8.改善下肢循環(huán):部分老年人因下肢血液循環(huán)較差,或下肢靜脈曲張,易發(fā)生小腿瘙癢、皮膚肥厚,甚至出現(xiàn)滲透糜爛與潰瘍等癥。對于這類人群,首先要盡量避免久站,休息時宜抬高患肢,改善下肢血液循環(huán)。嚴重者可在醫(yī)生指導下使用藥物治療。但切忌用熱水燙洗,否則易使皮炎加重,造成更大痛苦。
9.改善皮膚營養(yǎng):老年人皮膚經常因失于滋養(yǎng)而變得干燥。所以老年人宜適當食用具有養(yǎng)血潤燥、滋潤皮膚功效的食物,如銀耳、百合、梨、藕、胡蘿卜、香蕉、胡桃仁、芝麻、甜杏仁和蜂蜜、生地、白芍、當歸、首烏等。此外,還要注意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戒煙忌酒。
10.預防皮膚感染:患有糖尿病的老年人除了易發(fā)生瘙癢癥,還易出現(xiàn)皮膚感染、毛囊炎和癤腫等癥。所以,在積極治療原發(fā)病的同時,還要注意清潔衛(wèi)生,尤其是毛發(fā)較多的枕部等。若出現(xiàn)瘙癢,不宜用力搔抓,以避免感染或使感染擴散。
11.注意飲食起居:盡量減少飲濃茶、咖啡,吃辣椒、海鮮等刺激性飲食及抽煙飲酒等不良嗜好,可以有效地防止皮炎、濕疹、蕁麻疹等瘙癢性皮膚病的發(fā)生。內衣寬松適度,以棉織物為好,不易引發(fā)過敏,不刺激皮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