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月銘
俗話說:“有病三分治七分養(yǎng)”,這話對肝硬化患者來說再恰當不過了。肝硬化患者通常消化功能下降,食欲較差,所以要妥善安排其飲食,保證營養(yǎng)的供給與合理攝入,才有利于治療的開展與生活質(zhì)量的提高。一般說來,肝硬化患者的飲食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食譜應(yīng)多樣化,講究色美味香及軟爛可口易消化。
2.要有足夠的熱量,以補充機體對蛋白質(zhì)的消耗,減輕肝臟負擔。
3.要有全面而豐富的維生素。B族維生素對促進消化、保護肝臟和防止脂肪肝有重要生理作用。維生素C可促進新陳代謝并具有解毒功能。脂溶性維生素A、D、E對肝都有不同程度的保護作用。
4.適量的蛋白質(zhì),一般每日供給100~120克。不過,在肝功能嚴重受損或出現(xiàn)肝昏迷先兆癥狀時,則不應(yīng)給予高蛋白飲食,而要嚴格限制進食蛋白量,以減輕肝臟負擔和減少血中氨的濃度。
5.攝入適量的礦物質(zhì)。肝硬化患者機體普遍缺乏鋅和鎂離子,因此應(yīng)適量攝取含鋅和鎂豐富的飲食,如瘦豬肉、牛肉、羊肉、魚類、乳制品以及綠葉蔬菜。
6.糖類供應(yīng)要充足。充足的糖類可保證肝臟合成并貯存肝糖原,對防止毒素對肝細胞的損害是必要的。每日以300~500克為宜。
7.脂肪不宜過多,禁用動物油,可采用少量植物油。
8.食鹽的每日攝入量以不超過1.0~1.5克為宜,飲水量應(yīng)限制在2000毫升以內(nèi)。
9.禁止飲酒。飲酒會加重功能本已減退的肝臟的負擔。
10.食物宜柔軟。應(yīng)避免食用帶刺帶骨以及芹菜、韭菜、老白菜、黃豆芽等含粗糙纖維的食物,更不能食用硬、脆的干食品,以防止刺傷食道造成破裂出血。伴有食道靜脈曲張者,宜進流質(zhì)飲食,如菜泥、肉沫、爛飯等,上消化道出血時應(yīng)禁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