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位站在科學職業(yè)門檻上的人,都應該讀一讀《有了博士學位還不夠》這本書。
不論你的研究生教育、智力和技術才能如何,你的科研職業(yè)還不能令人放心。因為永久性的職位是不多的,而正規(guī)的研究生教育很少講科學生存技巧,這方面好的咨詢師又很難找到?!队辛瞬┦繉W位還不夠》這本獨特的書講解了你達到一個完善的長期研究生涯之前,所要面對的事情。本書集中在重要的生存技巧上,提出了把你自己打造成一名科學家的理性方法。
《有了博士學位還不夠》一共分為 10章,從選擇論文或博士后導師到在科研實驗室、政府實驗室和工業(yè)研究所之間挑選研究職位,再到確定研究項目,書中都給出了可靠的忠告。
在書中的第一章,列舉了研究生涯中的幾個問題或者誤區(qū),并得出結論:大多數年輕科學家急需一位咨詢師,幫助他們規(guī)劃科研戰(zhàn)略。關于如何選擇指導老師的問題上,作者在第二、三章給出了答案:誰是系里最有名的教授?誰的研究生畢業(yè)最快?選名教授的好處是:他是老同志,可以給你救助;不會與你爭奪什么。名教授還不夠,還要看他研究組里的學生是否能夠了解全局。因為博士后成功的關鍵在于:在規(guī)定時間內完成研究;要讓別人知道你并覺得你是有用的;多與實驗室成員交流,不要只限于導師一人。
在第四章、第五章,作者探討了學術報告和論文的寫作。書中指出,要吸引人們的關注,除非你兜里裝著諾貝爾獎章。書中建議:報告好比演出,要仔細排練;自信很重要;尊重聽眾,讓他們能夠聽懂;做到一張幻燈片有一張幻燈片的內容,寧缺毋濫;直觀,賞心悅目,但不要奢華。而在文章的寫作上,關鍵在于要有故事。大家都很忙,沒空看長篇大論,一定要在標題、摘要和前言部分打動人心,同時要細心列出同行的工作。
在第六章,作者談論了職業(yè)類別的選擇,主要是科研實驗室、政府研究所和工業(yè)實驗室的優(yōu)缺點。緊接著,在第七章,作者探討了求職面試問題。書中指出,求職面試關鍵在于要預先研究招聘單位的需求,提出自己的研究想法,一定要知己知彼,才能百戰(zhàn)不殆。
在第八章,作者談論了一個最實際的問題,那就是錢的問題?;旧峡梢哉f有錢途才有前途。對此,文中強調兩個要點:你所建議做的工作是重要的、事不宜遲的;應該信得過你會集聚一切資源來實現(xiàn)你作出的承諾。
最后兩章就是作者給出的制定研究計劃的建議和科研生存小貼士。對年輕科學家來說,重要的是在短期內拿出成果,才能獲得不斷發(fā)展。剛畢業(yè)的博士,學得技術本領在身,希望用這個技術來引導研究,但是這還不夠,你不應該局限于技術,而要以課題為導向,跟蹤重大問題,而不在乎用到什么技術,大致上是“戰(zhàn)術”與“戰(zhàn)略”的問題。另外,作者還提出一些策略,比如多發(fā)表文章;同時開展幾個計劃,不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
《有了博士學位還不夠》的作者Peter J.Feibelman是一位固體物理學家,曾于1989年榮獲美國物理學會為表面科學的杰出研究人員設立的戴維遜-革末爾獎。該書的出版時間雖然較早,但至今仍有很重要的指導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