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亞峰
群文閱讀是一種在有效時間內(nèi)同時閱讀多篇文章的閱讀方式,通過對初中語文教材編寫特點的分析可知,這種閱讀方式非常適用于新教材的閱讀教學。一方面,群文閱讀能夠增加學生閱讀量,提升學生閱讀速度;另一方面群文閱讀可以通過1+x的方式進行比較拓展,從而提升學生閱讀的深度。而思維導圖的運用契合了學生形象思維比較豐富的特點,激發(fā)了學生閱讀的興趣,喚醒了學生閱讀的熱情。為此,高效教學視角下,語文教師可以指導學生運用思維導圖進行群文閱讀,從而實現(xiàn)閱讀教學高效化。
思維導圖具有直觀性特點。在群文閱讀中適當?shù)剡\用思維導圖,可以利用這種直觀性消除學生對同時閱讀多篇文章的畏難情緒,以此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具體點說,語文教師可以利用線條、文字、圖片等將豐富的知識串聯(lián)起來,形成一個完整的體系,使其具有直觀性、形象性,以此激發(fā)學生的群文閱讀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一旦產(chǎn)生了閱讀興趣,閱讀將不再是難事,提升閱讀能力將變得相對輕松,群文閱讀在思維導圖的直觀呈現(xiàn)下也將變得簡潔明了,有化繁為簡的顯著效果。例如,在講解人教版九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的課文時,教師可以將《智取生辰綱》與《范進中舉》《三顧茅廬》《劉姥姥進大觀園》這幾篇文章整合起來,以思維導圖為載體,從故事的主人公、故事內(nèi)容、語言特色以及所表現(xiàn)的主題思想等幾個方面入手將其聯(lián)系起來,給學生打造出一個精彩的“故事會”,以此增強閱讀對學生的吸引力,激發(fā)學生的群文閱讀興趣。
思維導圖具有發(fā)散性特點。在群文閱讀教學中,語文教師可以利用這一點培養(yǎng)學生的群文閱讀思維,尤其是創(chuàng)新思維。具體點說,群文閱讀主要是同類主題文章的整合,在群文閱讀中運用思維導圖,教師可以根據(jù)閱讀主題,指導學生通過總結、想象、聯(lián)想以及概括等途徑構建結構銜接緊密、內(nèi)容逐步深入的思維導圖,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分析文章,揭示文章的主題。在筆者看來,語文教師可以采取小組合作教學法,即若干個學生組成一個學習小組,從不同的方面繪制思維導圖,然后彼此交流、借鑒,從而實現(xiàn)學生群文閱讀思維的有效拓展。例如,在對《智取生辰綱》與《范進中舉》《三顧茅廬》《劉姥姥進大觀園》這幾篇課文進行群文閱讀時,教師可以讓每個小組的若干個學生從不同的角度繪制思維導圖,比如從文章的語言特點、人物特征、或者從故事發(fā)生的起因、經(jīng)過、結果等角度著手繪制思維導圖,然后各自呈現(xiàn)自己繪制的思維導圖,這樣既可以深化學生閱讀感悟,又能促進學生群文閱讀思維的發(fā)展。在不知不覺當中,學生的群文閱讀思維在閱讀過程中,在思維導圖的繪制中,互相促進,相得益彰。
思維導圖具有系統(tǒng)性特點。在群文閱讀中,教師可以利用思維導圖的系統(tǒng)性特點幫助學生克服思維單一性弊端,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不會局限于對某個段落或者某個語句的理解,而是從整體的高度把握文章的要點和核心,聚焦式地解決問題。思維導圖的系統(tǒng)性會有意無意地建構學生的思維框架,讓學生養(yǎng)成嚴謹思維的習慣,而當學生閱讀單篇文章或多篇文章時,在思維導圖的引領下,學生會不自覺地進行相關的補充閱讀,從而讓群文閱讀產(chǎn)生最優(yōu)化的效果。例如,在講解魯迅先生《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這篇課文的時候,教師可以推薦學生課下閱讀魯迅的其他文章或者其他人對魯迅這個人物進行評價的文章,如巴金先生《悼魯迅先生》,蕭紅《海外的悲悼》以及周海嬰《魯迅與我七十年》等。教師要指導學生以思維導圖為紐帶,將課外閱讀與課內(nèi)閱讀整合起來,建構知識體系,鍛煉思維能力,從而有效地提升閱讀的能力。
思維導圖具有直觀性、發(fā)散性和系統(tǒng)性等特點,將其運用到初中群文閱讀教學中十分合適,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群文閱讀興趣,訓練學生群文閱讀思維,提升學生群文閱讀實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