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建春
橫塘,藏在詩詞里的小鎮(zhèn),樂府歌謠里窈窕淑女的家鄉(xiāng),好像有點(diǎn)縹緲,現(xiàn)實中并不存在,僅僅是一個意象,又好像觸手可及,就在城外的水邊。然而,橫塘就是杏花春雨的江南,是各種美好故事開始的地方。
“君家何處?。挎≡跈M塘”;“妾家住橫塘,紅紗滿桂香”。繁忙水道上,木船熙來攘往,經(jīng)常會有天真無邪的女孩子向?qū)γ娲系男』镒影l(fā)問。
橫塘,在江南是個普通的地名,意思就是水邊的一道大堤。姑蘇城外,還真有個地方在宋朝時就叫橫塘,至今名稱未改,賀鑄、范成大筆下“凌波不過橫塘路”、“年年送客橫塘路”,說的都是這個橫塘。
橫塘在蘇州胥門外9里處。當(dāng)年伍子胥建造蘇州城的同時,開挖了一條人工運(yùn)河,取名胥江。胥江沿著胥門、橫塘、木瀆,綿延28里,一直通到太湖。橫塘,就是自胥江出姑蘇城后的第一個集鎮(zhèn)。
橫塘這地方,地理位置好,而且景色旖旎,溪橋映帶,漁村炊煙,既有市聲喧鬧,又有郊野風(fēng)光。在橫塘往東看去,可以看到蘇州城墻和盤門、胥門、閶門三座高大巍峨的城樓。往南看去,煙波浩渺的石湖上,18孔行春橋好似長虹臥波。春天的石湖,楊柳依依,桃花灼灼,滿山滿坡的杏花,好似千堆萬堆雪。西邊綿亙著一些山脈,橫山、上方山、茶磨山等。那些山峰只有一兩百米高,卻也是峭拔挺秀,溪水潺潺,一年四季綠意蔥蘢。往北看,是寒山寺了,暮色四合之際,鐘鼓聲好像貼著水面?zhèn)鱽?,深沉又悠長,隱約回蕩著一種羈旅之思。
橫塘就是這樣一個地方,離煙火人間不近也不遠(yuǎn),說世外桃源也算不上,繁華也不驚喜,寂靜也不慌張。小鎮(zhèn)按照自己的節(jié)奏運(yùn)轉(zhuǎn)著,別有一番淡定自若、清新脫俗。
一座高大的石橋橫跨河上,連接?xùn)|西街,橋上建有一座飛檐翹角的亭子,亭子四角掛著銅鐘。這是橫塘鎮(zhèn)的地標(biāo)建筑,老百姓稱之為“亭子橋”,反倒把橋的本名忘記了。
亭子橋是一個送別客人的地方。走旱路的,就在橋上的亭子里話別;走水路的,就在橋下碼頭留步。起風(fēng)時,銅鐘激越之聲,更令人心碎。
有時候也有驚喜。那一年秋天,范成大陪客人乘船游覽蘇州,從閶門回石湖,一路上都是霧蒙蒙的,到了亭子橋這里,天氣陡然放晴,眼前豁然開朗,天上白云朵朵,水上白帆片片,岸上稻浪翻滾,遠(yuǎn)處山色青黛。船行水面,就好像在鏡子上滑行。這場面,讓“老蘇州”范成大都覺得震撼。
到了宋朝,橫塘的街市已經(jīng)相當(dāng)繁華,除了本身的萬余人口,還有大量商人、歇腳的旅客在這里逗留,店鋪生意興隆,街巷游人如織。橫塘人手巧,擅長釀酒、榨油、做磨盤、做木器、做水晶鏡子。明代書法家祝枝山經(jīng)常用的一枚水晶放大鏡,就是在橫塘街上買的。
橫塘鎮(zhèn)街市,地盤不大,但也有十幾條巷子,有數(shù)千粉墻黛瓦的普通人家,也有七八戶筑有私家園林的大戶人家,賀鑄別墅是其中的一家,深宅大院中別有洞天,有亭臺樓閣,有池塘假山。
來自中原的漢子賀鑄,還在做官的時候就看上蘇州,這里既繁華,又閑適,既喧鬧,又幽靜?!巴诵荨焙?,賀鑄下決心定居橫塘。有一天,他在亭子橋與一位姑娘擦肩而過,電光石火間,一首傳唱后世的《青玉案》誕生了,其中“試問閑愁都幾許?一川煙草,滿城風(fēng)絮,梅子黃時雨”,一連串的意象撲面而來,立刻驚艷了詞壇。文壇大家黃庭堅看到這幾句,感嘆道:“能寫出江南斷腸的好詞,也只有賀鑄了?!?/p>
到了明朝萬歷年間,湖北人袁宏道來到蘇州擔(dān)任吳縣縣令。處理完政務(wù)雜事,閑暇之時,他最愛到橫塘走走看看。有一次在亭子橋堍碼頭,他看到有少女嬉戲,靈感迸發(fā),寫了一首《橫塘渡》,說的是少女手拿一束鮮花在春日的橫塘閑逛,在吹花的時候,不小心吹到路過的一個小伙子臉上,她趕忙解釋說是不小心,并非輕佻,她不是賣唱的歌女,是大戶人家的女孩子,家住在虹橋旁邊,朱漆大門前的十字路口,門口有一棵玉蘭樹、一棵楊梅樹,如果來找我,千萬不要走過了那棵楊梅樹。
如花美眷的橫塘,似水流年的橫塘,就這樣故事不斷,美好無盡。
(摘自七一網(wǎng)七一客戶端/《瞭望東方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