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青
(安徽省安慶水文水資源局 安慶 246003)
高坦水文站斷面以上流域內大中小型水庫,石臺縣境內有26 座;貴池區(qū)境內有4 座?,F(xiàn)已建設的秋浦河雙豐水電站位于本斷面上游4.3km 處,秋浦河梅村鎮(zhèn)楊棚村境內。其主要工程設施有水力自動翻板壩、沖沙閘、引水渠道、電站廠房和相關旅游設施等。電站裝機容量為3×1600kW,發(fā)電流量為64.23(3×21.41)m3/s,電站平均設計凈水頭為8.8m,多年平均發(fā)電量為1406 萬kW·h,裝機年利用小時數(shù)為2929h,裝機系數(shù)為1.81,水利用率為64%。
近幾年小水電站的發(fā)展給資源經(jīng)濟帶來很大的綜合效益,但同時也給水文測驗工作造成不小的影響。下游水文站測驗斷面短時間內發(fā)生變化,出現(xiàn)一高兩小(水位高、流量小、面積小)、一低兩大(水位低、流量大、面積大)的異常特征,時段穩(wěn)定較短導致時序不明顯,流量施測誤差大,水位-流量關系點分布散亂的情況。
樣本分析時間系列采用:降雨量、水位、流量因子時間為1952—2015年;含沙量、輸沙率等因子時間為1952—2015年。
2.2.1 降水量年內分配
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1642.7mm,降水量年內分配不均,主要集中在主汛期。其中1—4月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26.3%,入汛后5—9月占全年降水量63.3%,10—12月占全年降水量的10.4%。年內降雨量最大值主要出現(xiàn)在7月份,降雨量最小值出現(xiàn)在12月份。
2.2.2 降水量年際分配
《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第八十一條規(guī)定:動物園的動物造成他人損害的,動物園應當承擔侵權責任,但能夠證明盡到管理職責的,不承擔責任;《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第三十七條:賓館、商場、銀行、車站、娛樂場所等公共場所的管理人或者群眾性活動組織者,未盡到安全保障義務,造成他人損害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因此,在本次案件之中,動物園是否有盡到自己的職責就顯得極為重要了。
降水量年際變化較大,最大年降水量2731.3mm(1954年高坦站);最小年降水量為998.9mm(1978年高坦站)。豐水期降水量是枯水期的2 倍多。
年降水量的變幅大部分分布在1100~2400mm 之間,秋浦河流域內有幸福村、南源、大演、蘭關、橫船渡、貢溪、磯灘、高坦8 個雨量站。
由秋浦河流域年降水量不同分級區(qū)間統(tǒng)計表(略)可知,年降水量>2000mm 時間段主要出現(xiàn)在20 世紀90年代,主要年份為1996年、1998年、1999年、2010年等;年降水量<1500mm 時間段主要出現(xiàn)在21 世紀前期,主要年份為2001年、2004年、2005年、2006年。
以10年作為一個時間段(見表1),秋浦河流域年降水量最大值與最小值的倍比系數(shù)為0.14。
表1 秋浦河流域高坦站分時段多年降雨量統(tǒng)計表
表2 秋浦河流域高坦站分時段多年徑流量統(tǒng)計表
表3 秋浦河流域分時段多年輸沙量統(tǒng)計表
2.3.1 徑流變化
秋浦河流域高坦站分時段多年徑流量統(tǒng)計見表2。
年徑流量極大值前6 位分別19.32 億m3、18.84億m3、18.03 億m3、18.00 億m3、17.60 億m3、16.97 億m3所對應的年份分別為1999年、1998年、1996年、1991年、1983年、1973年。降雨量分別為2363.0mm、1712.6mm、2120.0mm、1976.0mm、2123.9mm、2053.8mm,均出現(xiàn)在20 世紀。20 世紀年徑流量受降水量影響較大,從1960—1996年,年極大值徑流變化呈逐年現(xiàn)遞增趨勢。1996年以后年徑流量受小流域水土保持綜合治理工程影響,在降水量沒有明顯變化的前提下,而徑流量減少趨勢明顯,從圖1 中可以看出。
本站多年平均徑流量11.47 億m3,最大年徑流量為19.32 億m3,最小年徑流量4.900 億m3。
徑流主要來源于降水補給,河川基流較小,洪峰水量集中,漲落急劇,且大小取決于降水的多少,降水-徑流對應明顯。流域內徑流主要以地表水為主,占98%以上。由于秋浦河屬山區(qū)澗溪性河流,源短、流急,匯流速度快,洪峰持續(xù)時間較短。
2.3.2 輸沙量的變化
流域多年平均輸沙量8.24 萬t。分時段多年輸沙量統(tǒng)計見表3。
從區(qū)間分布上看,秋浦河流域的泥沙主要來自中上游區(qū)的高坦站以上,從年內分配上看,5—9月份汛期的輸沙量占全年輸沙量的86.1%左右,其中6月、7月的輸沙量占全年的55.7%,4月、10月的輸沙量占全年的9.7%。
2.3.3 洪水變化
秋浦河流域洪水季節(jié)特點、時空變化與降水一致。從高坦站的洪峰流量過程來看秋浦河洪水變化,歷史洪峰流量極大值前5位分別為:4740m3/s(1890年)、3260m3/s(1931年)、4380m3/s(1948年)、4210m3/s(1998年)、3330m3/s(2002年);洪峰流量極大值間隔期約為15年左右。受人類活動影響,特別是近10年以來,洪水發(fā)生了一定變化。
圖1 高坦站歷年年徑流量對比圖
圖2 高坦站年降雨與年輸沙量曲線相關圖
圖3 高坦水文站水位~流量關系線圖
從各級流量發(fā)生天數(shù)統(tǒng)計洪水變化情況可以看出,日平均流量在50~400m3/s的有3042d,其中1952—1960年516d,20 世紀60年代445d,70年代337d,80年 代577d,90年 代525d;21 世 紀00年 代420d,2011~2015年 有222d。日平均流量>400m3/s 共有232d,其中1952~1960年44d,20 世紀60年代23d,70年 代39d,80年 代38d,90年 代54d,21世紀00年代11d,2011—2015年23d,秋浦河大洪水發(fā)生次數(shù)日趨減少,尤其是進入21 世紀后減少幅度較大。從日平均流量在>400m3/s 量級的綜合統(tǒng)計結果來看,20 世紀70年代出現(xiàn)天數(shù)最多,21 世紀00年代出現(xiàn)天數(shù)最少,說明秋浦河的入江水資源量在減少。
水資源量減少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受降雨因素變化的影響;另一方面是隨著經(jīng)濟發(fā)展工農業(yè)用水的增加。
點繪高坦站年降雨與年輸沙量曲線相關圖見圖2。從圖中可以看出:以1996年為分界點,相關圖下段呈現(xiàn)拋物線形狀,而上段較平坦,曲線斜率發(fā)生了變化,輸沙量呈現(xiàn)減小趨勢。主要原因是1996年大水以后,秋浦河流域各級水行政主管部門廣泛開展小河流治理,加強水土保持等措施影響所致。
根據(jù)《河流流量測驗規(guī)范》(GB50179-93)第6.1.2 條有關規(guī)定,對高坦站水位級進行了劃分,具體數(shù)據(jù):高水位≥21.71m,中水位為21.71~18.89m,低水位18.89~18.30m,枯水位<18.30m。
測驗斷面以上來水面積較大,水位中、高水水位流量關系較穩(wěn)定,低水采用臨時曲線法推流。本站現(xiàn)設保證水位26.50m,警戒水位23.50m。根據(jù)1952—2015年61年資料:最大流量為4210m3/s(1998年6月26日),最枯流量為1.29m3/s(1998年6月7日),最高水位為28.14m(1998年6月26日)。
流量采用高水延長的方法推求,經(jīng)分析:1996—1998年測流斷面沖淤變化不大,水位-流量關系點據(jù)密集,曲線趨向明顯,可定為單一線。而且在水位低于26.5m 時的水位流量關系線與1996年6月20日前所用的水位流量關系線完全重合,故采用1991—1998年的實測水位-流量資料綜合定線(圖3),并作高水延長。
經(jīng)誤差分析符合定線要求:水位高于22.00m 實測點據(jù)54 個,誤差小于5%的點占93%。5%~8%的據(jù)點3 個;8%~10%的點據(jù)1 個。符號檢驗u=0.68,適線檢驗u=0.82,均小u1-a/2=1.96(a=0.05)的要求。
從水位流量關系誤差檢驗成果可以看出,除個別年份標準差超標外,其余年份各項檢驗均合格,故水位在22.00m 以上時每年可定成單一線進行推流。
流域上游的水土流失嚴重,會導致下游徑流量變大,泥沙增多,河床抬高,進而引發(fā)洪澇災害。隨著20 世紀90年代中后期(1996年)水土流失治理面積的大幅增加,堤防建設、河道整治以及水庫工程建設,改變了天然徑流與泥沙特性,流域徑流量輸沙量明顯減少,從根本上減少發(fā)生洪澇的機會。
(1)流域降水年內分配不均,主要集中在5—9月,約占全年降水量的63.3%,年際變化較大,梅雨季節(jié)經(jīng)常發(fā)生暴雨;統(tǒng)計參數(shù)的分布規(guī)律為:山區(qū)大于平原地區(qū)。
(2)秋浦河流域輸沙量年內分配不均,主要集中在5—9月,年際變化大,輸沙量近10年呈現(xiàn)減小趨勢。隨著人類經(jīng)濟活動的影響,近年來日平均流量發(fā)生小流量的天數(shù)在增加,秋浦河入江水量也在減小,流域需進一步合理節(jié)約、利用水資源。
(3)隨著社會的發(fā)展,秋浦河流域也面臨著植被破壞、泥沙下泄、水土流失等問題。近年來,相關部門對中小河流治理非常重視,通過努力,在防汛抗洪中,流域建設已經(jīng)有了顯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