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進財,商先鵬,張?zhí)K文,姬孟剛,郭敬添
(中建八局第一建設有限公司,山東濟南,250100)
隨著我國城鎮(zhèn)化建設的快速發(fā)展和工業(yè)建筑的不斷進步,碳纖維布加固和碳纖維板加固混凝土逐漸在我國橋梁及建筑物(倉庫、廠房)等結(jié)構(gòu)中應用,究其原因這主要與碳纖維具有較高的抗拉強度(同等截面鋼筋的7~10倍)、質(zhì)量輕、耐久性好以及施工方便快捷等特性有關(guān)[1-2],將碳纖維應用于混凝土結(jié)構(gòu)可以大幅度提升整體構(gòu)件的承載能力、抗震性能和耐久性等[3]。雖然碳纖維加固混凝土結(jié)構(gòu)有一些優(yōu)異特性,但是將普通碳纖維內(nèi)嵌加固至混凝土時,對撓度和裂縫的作用有限[4-6]。因此,本文探討了對碳纖維材料進行預應力加載,以探討預應力碳纖維內(nèi)嵌加固混凝土的抗彎性能,以期為碳纖維在混凝土中的應用提供參考,并有助于降低整體混凝土構(gòu)件承載過程中撓度和抑制裂縫。
試驗用碳纖維復合材料為直徑6mm的CFRP筋,基本力學性能參數(shù)為:抗拉強度1810MPa、彈性模量124GPa、斷后伸長率1.82%、極限拉力為51.3kN;試驗用粘結(jié)劑為環(huán)氧樹脂砂漿,環(huán)氧樹脂、固化劑、填料質(zhì)量比為1:0.23:1.5,環(huán)氧樹脂砂漿澆筑的立方體模塊在25℃養(yǎng)護7天后測得其抗壓強度為61.7MPa;試驗用鋼筋為包括直徑12mm和16mm的HRB400鋼筋,彈性模量都為200GPa;試驗用混凝土為C40混凝土(水泥:砂子:碎石:水=1:1.42:2.65:0.45),澆筑成120×120×120mm3立方塊后進行標準養(yǎng)護28d,抗壓強度平均值為54.8MPa。
共制備了6組碳纖維加固混凝土試件,具體參數(shù)見表1。試件截面為矩形截面梁,尺寸為250mm×300mm,跨高比為8;碳纖維加固混凝土梁的尺寸示意圖和截面配筋圖如圖1所示。采用一次性澆筑成型方法澆筑混凝土試件,制備過程中用振動棒振實,并用塑料布覆蓋24h,待硬化后拆模養(yǎng)護,標準養(yǎng)護28d。
表1 碳纖維加固混凝土試件的參數(shù)表Table 1 Parameters of carbon fiber reinforced concrete specimens
圖1 碳纖維加固混凝土梁的尺寸示意圖和截面配筋圖Fig.1 Dimension diagram and section reinforcement diagram of carbon fiber reinforced concrete beam
在TMS液壓伺 服系統(tǒng)中對碳纖維加固混凝土試件進行加載,加載裝置示意圖如圖2所示。試驗采用分級加載的靜載方法進行[11-14],采用BX150-200BB型應變采集箱對試驗數(shù)據(jù)進行采集,每一級載荷大小控制在開裂載荷25%以內(nèi)[15],當整體構(gòu)件發(fā)生開裂后將荷載變?yōu)?kN直至鋼筋屈服,然后荷載降低至10kN直至試件破壞。
圖2 碳纖維加固混凝土試件的加載裝置示意圖Fig.2 Loading device of carbon fiber reinforced concrete specimen
圖3為6組碳纖維加固混凝土試件的破壞形態(tài),其中L1試件(對比梁)為未添加預應力碳纖維筋的加固梁,加載過程中將碳纖維加固混凝土試件出現(xiàn)第一條裂縫時對應的荷載稱為開裂載荷。在對6組碳纖維加固混凝土試件進行分級加載過程中,L1試件在達到極限載荷時,混凝土上的裂縫會迅速增大,并伴隨著噼里啪啦的聲音,整體構(gòu)件較快就失去了承載能力[圖(3a)];對于JGL1試件,混凝土上的裂縫開始出現(xiàn)后,整體構(gòu)件不會發(fā)生裂縫迅速增大的現(xiàn)象,在碳纖維筋被拉斷后混凝土才出現(xiàn)壓碎和破壞[圖(3b)];JGL2~JGL5試件的混凝土裂縫的出現(xiàn)與擴展現(xiàn)象與JGL2相似,即由于碳纖維筋的加固作用,混凝土上裂縫出現(xiàn)后不會快速擴展及造成試件破壞,預應力碳纖維筋被拉斷后,混凝土試件才會逐漸出現(xiàn)剝落和壓碎現(xiàn)象[圖3(c)~(f)]。整體而言,L1試件的破壞形式為裂縫出現(xiàn)后快速壓碎,而碳纖維加固建筑混凝土梁(JGL1、JGL2、JGL3、JGL4、JGL5)中除JGL3試件發(fā)生剪切破壞外,其余試件都為鋼筋屈服和碳纖維筋拉斷后發(fā)生破壞。
圖3 碳纖維加固建筑混凝土梁的破壞形態(tài)Fig.3 Failure mode of concrete beams strengthened with carbon fiber
表2為6組碳纖維加固混凝土梁試件的抗彎性能試驗結(jié)果??梢?,碳纖維加固建筑混凝土梁(JGL1、JGL2、JGL3、JGL4、JGL5)的開裂載荷、屈服載荷和極限載荷都明顯高于未添加碳纖維筋的對比梁(L1),而極限撓度都明顯小于L1試件;從最大裂縫寬度上來看,碳纖維加固建筑混凝土梁(JGL1、JGL2、JGL3、JGL4、JGL5)的最大裂縫寬度也高于對比梁(L1)。隨著張拉控制應力增加(JGL1、JGL2、JGL3),碳纖維加固混凝土梁的開裂載荷、屈服載荷和極限載荷逐漸增大,極限撓度逐漸減??;在相同張拉控制應力下(JGL1和JGL4,JGL3和JGL5),鋼筋直徑更大的混凝土試件的開裂載荷、屈服載荷和極限載荷更大,而極限撓度更小。
表2 碳纖維加固建筑混凝土梁的抗彎性能Table 2 Flexural performance of building concrete beams strengthened with carbon fiber
圖4為6組碳纖維加固混凝土試件的裂縫分布圖。對比分析可見,碳纖維加固建筑混凝土梁(JGL1、JGL2、JGL3、JGL4、JGL5)的裂縫數(shù)量都明顯小于未添加碳纖維筋的對比梁(L1),且裂縫間距明顯高于后者、主裂縫間的小裂縫的數(shù)量也較少。隨著張拉控制應力的增加,碳纖維加固混凝土試件的裂縫數(shù)量會逐漸減小,在張拉預應力為50%時整個混凝土梁上僅可見8條裂縫,可見張拉預應力可以有效抑制碳纖維筋加固混凝土的裂縫數(shù)量。此外,在相同張拉控制應力下(JGL1和JGL4,JGL3和JGL5),鋼筋直徑更大的混凝土試件的裂縫數(shù)量并沒有發(fā)生明顯改變。
圖4 碳纖維加固建筑混凝土梁的裂縫分布圖Fig.4 Crack distribution of concrete beams strengthened with carbon fiber
圖5 為6組碳纖維加固混凝土試件的荷載-裂縫寬度曲線。對比分析可見,無論是碳纖維加固建筑混凝土梁(JGL1、JGL2、JGL3、JGL4、JGL5)還是未添加碳纖維筋的對比梁(L1),試件上的裂縫寬度都會隨著荷載增加而增大,但是裂縫開始出現(xiàn)對應的荷載明顯不同。未添加碳纖維筋的對比梁(L1)在荷載為40kN時即出現(xiàn)了0.1mm的裂縫,而JG3試件在荷載達到80kN時才開始出現(xiàn)裂縫。此外,在相同張拉控制應力下(JGL1和JGL4,JGL3和JGL5),鋼筋直徑更大的混凝土試件出現(xiàn)裂縫時的載荷并不會改變。由此可見,預應力碳纖維加固有助于提升混凝土梁出現(xiàn)裂縫時的荷載,而鋼筋直徑不會對混凝土梁出現(xiàn)裂縫時的荷載產(chǎn)生明顯影響。
圖5 碳纖維加固建筑混凝土梁的荷載-裂縫寬度曲線Fig.5 Load crack width curve of concrete beams strengthened with carbon fiber
圖6 為6組碳纖維加固混凝土試件的荷載-撓度曲線。對比分析可見,無論是碳纖維加固建筑混凝土梁(JGL1、JGL2、JGL3、JGL4、JGL5)還是未添加碳纖維筋的對比梁(L1),試件的撓度都會隨著荷載的增加而增大,且在相同荷載作用下,加固混凝土試件的撓度要明顯低于未加固的試件。隨著控制張力應力的提高,混凝土梁試件的極限撓度會逐漸減??;在相同控制張力應力作用下,鋼筋直徑更大的試件的極限撓度更小。
圖6 碳纖維加固建筑混凝土梁的荷載-撓度曲線Fig.6 Load deflection curve of concrete beams strengthened with carbon fiber
(1)L1試件的破壞形式為裂縫出現(xiàn)后快速壓碎,而碳纖維加固建筑混凝土梁(JGL1、JGL2、JGL3、JGL4、JGL5)中除JGL3試件發(fā)生剪切破壞外,其余試件都為鋼筋屈服和碳纖維筋拉斷后發(fā)生破壞。
(2)碳纖維加固建筑混凝土梁的開裂載荷、屈服載荷和極限載荷都明顯高于未添加碳纖維筋的對比梁,而極限撓度都明顯小于L1試件。隨著張拉控制應力增加(JGL1、JGL2、JGL3),碳纖維加固混凝土梁的開裂載荷、屈服載荷和極限載荷逐漸增大,極限撓度逐漸減小;在相同張拉控制應力下(JGL1和JGL4,JGL3和JGL5),鋼筋直徑更大的混凝土試件的開裂載荷、屈服載荷和極限載荷更大,而極限撓度更小。
(3)6組試件的撓度都會隨著荷載的增加而增大,且在相同荷載作用下,加固混凝土試件的撓度要明顯低于未加固的試件。隨著控制張力應力的提高,混凝土梁試件的極限撓度會逐漸減??;在相同控制張力應力作用下,鋼筋直徑更大的試件的極限撓度更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