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世彤
英國志奮領學者,Stirling大學傳媒管理碩士,長期致力于電視傳媒的發(fā)展研究和咨詢顧問工作。
用“彩碼”直接識別臺標,讓臺標就是二維碼。這個想法確實不錯。不過現(xiàn)在仍然沒有什么人會讓觀眾掃屏幕左上方的臺標,而是更多鼓勵你“掃描屏幕下方的二維碼”
無論是春晚還是大型賽事直播,各家省級衛(wèi)視在轉播時,經常會將自身臺標移動到不遮擋中央臺臺標的邊上。但是也有一些衛(wèi)視還是老套路,直接將臺標蓋在央視臺標上方,非常不美觀??吹竭@一幕,不由讓我想起十多年前就在操的這門子閑心——到底臺標應該怎么掛?
國內,香港鳳凰衛(wèi)視的廣告畫面不掛臺標,臺灣的電視節(jié)目畫面卻經常掛滿了不同標志,搞不清楚哪個是臺標。以前在英國看電視時發(fā)現(xiàn)他們竟然沒有掛臺標,不過人家的包裝系統(tǒng)做得很完善,你不會搞不清楚在看哪個電視臺。在美國看有線電視節(jié)目時,發(fā)現(xiàn)很多臺標掛在下方,而非像我們一樣掛在左上方。
顯然臺標并沒有國際標準,世界各國根據自己的喜好、審美,決定臺標怎么掛——可以一直掛,可以掛上,可以掛下,可以掛左,可以掛右,也可以不掛,也可以時不時地掛一下。
當然,在這個追求個性化以及品牌化的時代,臺標還是必不可少的。許多觀眾還借由臺標表白忠誠,比如湖南衛(wèi)視臺標被粉絲們引申命名為芒果臺,這個芒果也得到官方認可,后來湖南廣電系下許多機構就以芒果來命名。因為芒果臺圈粉,還引發(fā)了一陣兒衛(wèi)視臺標水果命名熱潮,臺標的重要性可見一斑。
想當年LCD平板電視剛剛興起之際,由于顯示器長時間掛臺標處會燒壞形成印記,于是有許多觀眾組織團體抗議電視臺掛臺標,這個運動持續(xù)了十多年。好在現(xiàn)在的電視機相當便宜,技術上似乎也不存在會燒壞屏幕某個角落的可能。這樣的聲音消退下去,但是很多電視臺倒不希望掛臺標了,因為會破壞大屏幕電視的完整畫面。
這和服裝業(yè)相似。有一陣子,衣服上流行繡商標,盡管有的商標設計得很丑,或者山寨得厲害,也一定要繡上去??墒呛髞碛腥颂岢珶ologo,比如無印良品。它就強調不用商標(無?。运麄兊囊路蠜]有扎眼的logo,但是賣得非常之好。畢竟消費者要的是品質,要的是功能,而不是所謂的品牌。
看電視也一樣,觀眾需要的是畫面好看,而不是屏幕上到處是標志,到處有臺標遮擋。但是當各頻道節(jié)目個性化不明顯時,也需要用些手段以示區(qū)分。英國《金融時報》一眼看去就和其他報紙很不一樣,因為它用的是特殊顏色的新聞紙,能夠在報攤上“脫穎而出”。當下有的電視頻道就頗有“心機”,把播出畫面的顏色稍做調整,例如調得稍稍紅一點,讓自己的畫面特色突出,觀眾易于識別。在手機的營銷上,很多廠家也注意到這一點,他們出品的手機亮度會和其他手機有所區(qū)別。從這個角度看,電視臺沒必要瘋狂地關注臺標,想要品牌出眾,其實方法很多。
二十年前我在衛(wèi)視工作時,曾經就臺標的事情和播出技術部門協(xié)調過。原來臺標固定的原因和技術手段有關系。在那個年代,臺標是燒結的,就是一次性固定好的。如果想要調整,就會有一定的損失。技術部門極其不愿意經常變動臺標,包括根據節(jié)目、節(jié)日需求去變更臺標。但是后來證明技術并非問題,關鍵是是否有人愿意配合你。在國外就有圣誕節(jié)給臺標戴上圣誕老人帽子的先例,今天更有很多表現(xiàn)形式能讓臺標動起來;而如何讓臺標成為新媒體的入口,也成為許多人思考的方向。
我在做社交電視的初期,就嘗試讓電視臺把臺標設計成二維碼形式,方便觀眾掃碼進入手機端,把傳統(tǒng)觀眾引流到新媒體客戶端。后來碰到一些技術達人。他們說沒必要把臺標改成二維碼,可以用“彩碼”直接識別臺標,讓臺標就是二維碼。這個想法確實不錯。不過現(xiàn)在仍然沒有什么人會讓觀眾掃屏幕左上方的臺標,而是更多鼓勵你“掃描屏幕下方的二維碼”。
做電視頻道這么多年,小小的一個臺標,其實隱藏很大的學問。只是我們有沒有站在觀眾的立場,真正用“用戶思維”思考問題、研究新技術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