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悅 武聞彤
【摘 要】高中戲劇課程的創(chuàng)建,是對國家教育目的的貫徹和落實,是辦學特色和育人導向的創(chuàng)新,也是對高中學生進行藝術教育和綜合教育的有效途徑,它促使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全面提高。針對北京師范大學第二附屬中學未來科技城學校2018年高一年級藝術素養(yǎng)(戲?。┱n程進行問卷調查,對學生習后的課程感興趣程度、難易程度、對教師的評價、高二戲劇選修課程的預測,以及對學生藝術素養(yǎng)(戲?。┱n程的建議等方面進行分析。本文通過對2018級高一年級藝術素養(yǎng)(戲?。┱n程進行問卷調研,從中發(fā)現問題,進一步思考,在實踐中逐步完善課程,使課程內容更加豐富,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
【關鍵詞】藝術素養(yǎng)(戲?。?問卷;形體;臺詞
中圖分類號:J8 ?文獻標志碼:A? ? ? ? ? ? ? 文章編號:1007-0125(2020)27-0052-02
隨著我國教育事業(yè)的不斷前進,素質教育的重要性得到廣泛的關注與重視。近年來,我國相關政策對戲劇教育以及戲劇課程的開發(fā)給予了極大的支持?!侗本┦腥嗣裾k公廳關于加強學校美育工作的實施意見》(京政辦發(fā)〔2016〕29號)提出具體的要求:“在加強音樂、美術課程建設的基礎上,開設好舞蹈、戲劇、戲曲、書法等課程?!?2017年國家教育部制定并頒布了《普通高中藝術課程標準》,更新了教學內容,將“戲劇創(chuàng)編與表演”作為選擇性必修內容。由此可見,國家和地方教育部門都非常重視戲劇課程的開發(fā)與實踐。
戲劇教育,是中學生進行藝術教育和綜合教育的有效途徑,具有很強的審美功能和社會教育功能。 2015年在北京市教委的統(tǒng)一安排下,北京師范大學第二附屬中學未來科技城學校作為北京師范大學第二附屬中學的新建校區(qū),與中央戲劇學院合作,正式掛牌“中央戲劇學院戲劇教育教學示范基地”。兩校從資源共享、開發(fā)特色課程、推進學科建設等方面開展深度合作,共同為學生開設戲劇課程。
一、問題提出
北京師范大學第二附屬中學未來科技城學校與中央戲劇學院合作開設的戲劇課程是《藝術素養(yǎng)》,兩校在實踐基礎上,初步構建出一套符合北京師范大學第二附屬中學未來科技城學校育人目標和學情的校本化戲劇課程?!端囆g素養(yǎng)》是面向高一、高二全體學生的必修課程。高一年級全體學生以整班制形式進行學習,以戲劇基礎課程臺詞、形體、戲劇講座為主,每周兩個小時的課時,初步讓學生了解戲劇的概念及種類,掌握聲、臺、形、表的基本技能。
本文從多個維度對2018級高一年級學生一學年的形體、臺詞和戲劇講座課程的學習進行分析,通過問卷發(fā)現問題,并解決和完善。調查發(fā)現,學生對于老師的授課滿意度極高,但是,在對課程感興趣的程度上仍有27%的學生表示一般。由此可見,我們需要在課程內容上適當進行豐富和融合,讓每一位學生真正走進戲劇,熱愛戲劇。
二、研究發(fā)現
(一)現狀
本次問卷對象是北京師范大學第二附屬中學未來科技城學校2018級高一年級全體學生。我校高一年級在校生共有100名,其中女生有54名,男生有46名。本次調研采用隨堂發(fā)放問卷和個別學生訪談兩種形式進行。隨堂發(fā)放問卷采用當堂作答、當場收卷的模式,保證本次問卷的客觀性與公正性。本問卷以不記名和要求學生填寫性別的方式進行,能清楚、客觀地了解學生的喜愛程度,以及對授課內容的梳理和豐富。由于當天有3名學生請病假,沒有填寫問卷,實際收回問卷97份,其中男生44份,女生53份。個別學生訪談是選取授課過程中有代表性的15名學生分別進行。
(二)問卷結果統(tǒng)計
在本次問卷中,我們透過數據和訪談發(fā)現,第一,喜歡藝術素養(yǎng)(戲劇)的學生比例有所提升,入學前的測試發(fā)現學生大多有戲劇演出的經驗,但是不喜歡的占比高達60%,僅有40%的學生表示喜歡。經過一學年的學習,喜歡戲劇的學生占比提升至73%,其余學生表示一般,可喜的是,沒有學生明確表示不喜歡。第二,高達98%的學生認為藝術素養(yǎng)(戲劇)課程對他們有幫助,在與學生進行溝通和交流時,他們普遍認為,課程能夠幫助他們提升氣質,改變不良體態(tài),豐富肢體語言,能夠大膽地進行表現和表達自己的情感,在與人溝通的時候善于傾聽別人的心聲,更容易理解別人。第三,學生對于教師授課是非常滿意的,他們認為教師在課堂上傾囊相授,不斷鼓勵與激勵他們,對于學習困難的學生給予幫助與理解。第四,從授課難易程度上來看,有69%的學生認為形體課對他們來說難易度適中,易于掌握;有90%的學生認為臺詞課對他們來說難易度適中,易于掌握;100%的學生認為戲劇講座課對他們來說難易度適中,易于掌握。第五,在對高二年級學生的預測中,我們發(fā)現,有26%的學生選擇表演課;有20%的學生選擇舞臺美術課程;有13%的學生選擇劇本創(chuàng)作課程;有27%的學生選擇人物造型課程,有14%的學生選擇電腦美術課程。
從數據上來看,整體情況比入學前測試的情況要好,但仍有27%的學生認為授課內容相對單一。由此可見,課程內容的豐富與融合需提上日程,如何才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真正走進戲劇,熱愛戲?。?/p>
三、研究結論與對策
針對學生的興趣,結合戲劇課程的專業(yè)性。在戲劇課程的設置中,考慮將戲劇講座、臺詞、形體以及聲樂等四門課的共性進行融合,形成適合北京師范大學第二附屬中學未來科技城學校高一年級學生學情的授課內容,同時也為高二年級的戲劇興趣選修課程進行鋪墊。
(一)四門課程原本的授課內容
1.戲劇講座課。該課程旨在引導學生感受戲劇的魅力,讓學生對戲劇的基本知識有一定的了解和認識,激發(fā)學生對戲劇課程的學習興趣。帶領學生走進中央戲劇學院鏡框式劇場,觀看歌劇《山村女教師》,并近距離與導演接觸、交流,深入感受該歌劇臺前幕后的故事,為之后藝術素養(yǎng)(戲?。┱n程奠定基礎。
2.形體課。北京師范大學第二附屬中學未來科技城學校大部分學生沒有形體(舞蹈)學習的經歷,形體表現力較弱,肢體表現僵硬,對于舞動較為怯場。開設形體課旨在改變學生的不良體態(tài),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提高肢體的表現力,增加肢體協(xié)調性與靈活性,提高自信心以及對美的認識。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采用多種教學手段和方式進行,啟發(fā)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自我創(chuàng)作與表現的能力,逐步使學生達到情感與肢體動作的融合與統(tǒng)一。
3.臺詞課。針對普通高中學生,臺詞課設計了一套教學方案。為了讓學生更好地融入課堂,增設了很多生動活潑的教學游戲。以解放學生的天性為目的,以訓練語言為基礎,以“氣息→聲母→韻母→字→詞→句→段→繞口令→長繞口令→詩詞→獨白”的順序展開教學。在課堂中,也會讓學生模仿和角色扮演,體會臺詞在表演中的重要意義。
4.聲樂課。在聲樂課堂上,通過聲樂基本理論知識、賞析百老匯經典音樂劇和歌曲學唱的教學,設計出一系列適合學生的氣息訓練以及發(fā)聲練習,使學生懂得氣息的控制能力和科學的發(fā)聲方法在演唱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養(yǎng)成良好的歌唱習慣,同時,提高高中生的音樂修養(yǎng)。
(二)四門課程共性融合
1.臺詞課與聲樂課相融合。臺詞課與聲樂課均以語言為基礎,有很多的共通之處,比如氣息。二者都是“由腹肌支持,帶動橫膈肌、肋肌,進而推動肺部氣息的呼吸,使聲帶振動,配合咬字吐詞,從而使聲音得到共鳴。”在授課過程中,學生們不易理解臺詞課為什么要運用氣息,沒有意識到氣息在臺詞訓練中的重要性??紤]到學生們在小學、初中階段都有音樂課,且音樂課多以歌唱為主,學生們普遍喜歡歌唱和聆聽音樂。相比于臺詞課,聲樂課更能貼近學生。于是,我們從聲樂的氣息訓練方式中選擇了可以與臺詞課相結合的部分,有效地穿插進臺詞課中,這樣不僅提高了課堂效率,也讓學生更快速地進入臺詞課的學習狀態(tài),提高學生的藝術表現力。
2.形體課與臺詞課相融合。形體是表演者塑造人物的重要材料和工具,善于運用肢體動作能更好地表現和傳達人物的內心世界和思想情感。由于北京師范大學第二附屬中學未來科技城學校大部分學生從未接觸過形體(舞蹈)課程的學習,普遍對于形體(舞蹈)課程不感興趣。但是,人類在語言產生以前,都是依靠肢體動作進行交流的。例如,剛出生的孩子用“手舞足蹈”來傳達自己快樂和滿足的情緒;1周歲的孩子可以隨著音樂旋律舞動自己身體……這些都在暗示我們,舞蹈出于本能,是人類的天性。學生由于從小對形體(舞蹈)的接觸較少或是沒有,才導致對于形體(舞蹈)課程不感興趣。因此,針對此現象,我們在授課內容上進行了調整和融合,在臺詞課的繞口令、朗誦詩詞以及獨白訓練中配合形體動作,同時形體動作可以輔助發(fā)聲,使得學生更能釋放緊張,聲音變得更有爆發(fā)力和張力。比如,在朗讀拼音和對單韻母a進行訓練時,讓學生扎好馬步,后背直立,抬頭挺胸,朗讀一個音節(jié)順勢有爆發(fā)力地出拳,這樣可以提高學生的聲帶機能、腰腹的力量,以及改善學生的不良體態(tài)。
3.形體、臺詞與聲樂三者融合。聲樂與臺詞課是有交集的,在氣息的訓練上都是一樣的,在臺詞課上有效融合聲樂,輔助練習發(fā)聲和氣息,可以更好地幫助學生達到教學目標。因為,聲樂在音樂課中有涉及,所以,在藝術素養(yǎng)(戲?。┱n程中并不作為主要課程內容,只起輔助作用。比如,高一年級某班剛開始訓練時,學生普遍不敢發(fā)聲,不愿意用肢體表現。在授課時,我們選擇了一種學生更愿意參與的方式進行授課,將聲樂的發(fā)聲練習補充到臺詞的發(fā)聲練習中,再結合形體動作,在不斷訓練和教師的啟發(fā)下,三者的融合有效地幫助學生在表演中更加協(xié)調、更加自如。
4.戲劇講座、形體與臺詞三者融合。戲劇講座課讓學生更好地了解戲劇知識,增強學生對戲劇的文化理解,提高學生的審美感知,激發(fā)學生對戲劇學習的興趣。同時,更好地為形體課和臺詞課的藝術表現服務。一旦學生理解戲劇背后的知識,提高了學習興趣,形體和臺詞的訓練也變得更加容易。
四、結語
筆者在一學年的教學基礎上,總結了些許經驗和認識,尚處于實踐初期,在今后的實踐中將不斷嘗試與積累,逐漸總結出一套更科學、更適合北京師范大學第二附屬中學未來科技城學校高中學生學習的戲劇課程。
參考文獻:
[1]于強.分層次教學法在戲劇形體課程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藝術科技,2013,(12):352.
[2]李蓓蓓.戲劇表演臺詞基礎課教學與訓練的思考[J].產業(yè)與科技論壇,2014,(07):210-211.
[3]李敏.淺談聲樂與臺詞教學結合的基本元素[J].戲劇,2007,(4).
[4]張鈺培.試論臺詞、形體在戲劇表演中的作用[J].新教育時代,2015.
[5]梁伯龍,李勇.戲劇表演基礎[M].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2017.
[6]楊揚.戲劇影視形體表演基礎[M].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10.
[7]陳菊香.論聲樂、臺詞、形體[M].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