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倩
急性腦梗死是由于動脈管腔狹窄甚至閉塞造成腦局部急性供血不足,從而導致口歪眼斜、半身不遂等一系列神經(jīng)癥狀,是神經(jīng)內科常見的危急重癥疾?。?,2]。該病的治療關鍵是恢復腦局部血液供應,改善腦血循環(huán),促進神經(jīng)功能康復。近年來,中醫(yī)藥在腦梗死疾病臨床治療中的廣泛應用,已成為該病的重要手段之一[3]。急性腦梗死屬“中風”“卒中”等中醫(yī)學范疇,病機多為臟腑失調、氣血逆亂導致的氣滯血瘀癥,以通陽升氣、活血化瘀為基本治療原則[4]。因此,筆者應用活血化瘀湯對老年腦梗死恢復期患者進行了治療,并取得滿意的臨床療效,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2018年5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急性腦梗死恢復期患者80 例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符合《中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診治指南2018》[5](以下簡稱指南)中相關診斷標準;發(fā)病24小時內入院,經(jīng)治療后病情穩(wěn)定;患者及家屬自愿加入本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顱腦損傷、腦出血及先天性腦血管畸形;合并嚴重心肝腎等功能不全;藥物過敏患者。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入組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40 例。對照組中男性24例,女性16 例;年齡51 ~77 歲,平均年齡(63.37 ±5.24)歲;病程1 ~24小時,平均病程(17.56 ±3.04)小時。觀察組中男性25 例,女性15 例;年齡50 ~77 歲,平均年齡(62.11 ±5.35)歲;病程1 ~24小時,平均病程(17.27 ±3.21)小時。兩組患者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jīng)我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治療方法 根據(jù)指南[6],所有患者接受腦梗死相應基礎性治療。對照組給予長春西汀注射液(河南潤弘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10467,規(guī)格:2ml:10mg)治療,滴注前將20mg 加入500ml 生理鹽水中,緩慢滴注(70 ~80 滴/分鐘),1次/天。觀察組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給予活血化瘀湯治療,組成:黃芪30g,紅花、丹參、桃仁、赤芍各15g,川芎、白僵蠶、地龍、雞血藤各12g,全蝎3g,蜈蚣1 條。加水1200ml,常規(guī)煎至200ml,分早晚兩次口服,1 劑/天,所有患者均連續(xù)治療4周。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治療前后腦血流灌注及神經(jīng)功能重建情況,采用GE 730彩色多普勒超聲儀檢測患者治療前后腦血容量(CBV)、阻力指數(shù)(RI)、平均血流量(Qmean)、血流峰值時間(TTP)等血流灌注指標變化。治療前后取患者清晨空腹外周靜脈血3ml,3000r/min離心15 分鐘,取血清。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ELISA)檢測神經(jīng)生長因子(NGF)、腦源性神經(jīng)營養(yǎng)因子(BDNF)、肽類神經(jīng)遞質強啡肽(Dny-A)等神經(jīng)功能重建因子變化情況。NGF、BDNF、Dny-A 等試劑盒購自武漢明德生物科技,檢測步驟嚴格按照說明書進行。
1.4 療效評價 參照改良Rankin量表(mRS)[6],0 級:臨床癥狀消失,可獨立工作及生活;1 級:癥狀基本消失,能完成基本工作及生活;2級:輕度殘疾,能完成部分簡單工作及生活;3級:中度殘疾,生活需協(xié)助;4級:中重度殘疾,生活需要家屬照料;5級:重度殘疾,患者臥床、大小便失禁。其中0 ~2 級為預后良好。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數(shù)據(jù)處理采用SPSS 21.0 統(tǒng)計學軟件,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兩兩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例或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 <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治療前后腦血流灌注指標變化 治療后,兩組CBV、Qmean均升高,RI、TTP 均降低(P <0.05);觀察組治療后CBV、Qmean 均高于對照組,RI、TTP 均低于對照組(P <0.05),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前后腦血流灌注指標比較
2.2 兩組治療前后神經(jīng)功能重建因子變化 治療后,兩組NGF、BDNF均升高,Dny-A均降低(P <0.05);觀察組治療后NGF、BDNF均高于對照組,Dny-A均低于對照組(P <0.05),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神經(jīng)功能重建因子比較
2.3 兩組臨床預后情況 觀察組預后良好率為92.50%,明顯高于對照組,見表3。
表3 兩組臨床預后情況比較
研究顯示,腦梗死發(fā)生后患者血液呈現(xiàn)為“黏、濃、凝”等狀態(tài),梗死區(qū)周邊組織始終處于低灌流,血液流速、流量降低,使腦組織出現(xiàn)缺血缺氧狀態(tài),最終引發(fā)腦神經(jīng)損傷,腦功能異常,甚至威脅患者生命安全[7]。因此,促進腦梗死后血液復流,改善神經(jīng)缺損程度是提高患者預后的關鍵。腦梗死發(fā)病數(shù)周后為患者后遺癥過渡期,此時通過康復理療能夠在一定程度上促進梗死后神經(jīng)功能重建,但由于患者年齡、身體素質等各種復雜原因,使得患者不能完成康復項目的鍛煉,進而影響了康復治療效果[8]。
近年來,中醫(yī)在治療腦梗死后遺癥過渡期具有廣泛應用并取得顯著療效。中醫(yī)學認為氣虛血瘀為該病的主要病機,治則為通陽升氣、活血化瘀[9]。本研究中,活血化瘀湯由黃芪、紅花、丹參、桃仁、赤芍及川芎等多味中藥組成,方中黃芪、川芎補氣升陽,使氣行血行、腦絡通暢;紅花、丹參、桃仁、赤芍活血通絡、散瘀止痛;白僵蠶化瘀散結;地龍、雞血藤清熱通絡;全蝎祛風止痛[10]。諸藥合用可起到通陽升氣、活血化瘀、通絡止痛的功效。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后預后良好率高于對照組,提示活血化瘀湯對腦梗死恢復期患者的療效顯著。研究指出,腦梗死后腦局部組織血流灌注的改善有助于促進患者神經(jīng)功能重建[11]。本研究應用活血化瘀湯后,觀察組CBV、Qmean高于對照組,RI、TTP低于對照組,提示活血化瘀湯有助于梗死后血流灌注的恢復,同錢志平等[12]相關報道結果一致。NGF、BDNF、Dny-A 均為神經(jīng)功能重建的重要因子,NGF、BDNF水平與神經(jīng)恢復及重建程度呈正相關性,Dny-A水平與神經(jīng)重建程度呈負相關性[13]。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后NGF、BDNF 高于對照組,Dny-A 低于對照組,提示活血化瘀湯可有效促進急性腦梗死患者梗死后神經(jīng)功能重建。
綜上所述,活血化瘀湯可顯著改善康復期腦梗死患者腦血流灌注狀態(tài),促進患者神經(jīng)功能重建,臨床療效滿意,值得應用和推廣。